以前,曾经有饲养管理专家说过:不要聘请“知名”、“大牌”兽医诊断与治疗“高手”去搞畜禽的日常饲养管理!要聘请营养与预防方面的兽医去做生产管理,他们的能力是让畜禽吃好、住好和营养好。 因为治疗兽医们都通常有个职业习惯:看什么畜禽都试图找出点病!不找出点毛病,就显不出执业兽医的水平高!所以,治疗兽医适合做疫病诊断、分析,偏向于疾病病理与兽药药理等方面的“看病抓药”。 于是,兽医临床常发生这样的事:有病,则治疗性的兽药直接上;没病,就开些增免类的中药,防病增强免疫力。反正是:让饲养的哪些畜禽们,几乎是不断药!并且,在西药使用越来越受限的形式下,中药又开始被各个药厂“大力炒作”! 炒作的最大热点之一,就是推销和鼓动养殖者和基层兽医,给畜禽们使用各种保肝、护肾、补脾、润肺、补血等的补益增免类的“眼花缭乱”的中药产品。比如说,有厂家就宣传,玄参、人参、党参、黄芪等增免类的中药,畜禽用了对提升免疫力如何如何好。 其实,这些补益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给畜禽吃了都好的;有的畜禽临床情况就不适合用补益类的中药,那么用了这些补药,反而对畜禽机体无益!有的可能会加重畜禽的不良反应,所以要“当补则补,补之恰当”! 若是动物群体不是虚证而用补药,或虚入邪浊尚盛不能运用补法却补之,这些都属于不应该补而补的错误使用,大多会瞎子点灯白费蜡或引起种种不良后果。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对那些痰湿素重的畜禽。痰湿之生,常由肺脾气虚引起,但痰湿均为浊邪,往往有碍于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痰湿壅盛,充斥体内,可以出现各种症状:动物咳嗽、痰多,动物喘息、精神沉郁、摇头晃脑,中医临床诊断多认为是:痰浊阻滞(痰蒙心包)引起的。 痰浊为病,虽然是肺虚、脾虚产生的,但治疗这个疾病,却不能直接使用补法、补药、补益类的中药。而必须先化痰、逐湿以祛邪,然后再使用补法,以防止痰湿再生。如果是补的过早,非但不能扶正(增强免疫力),反而会使痰湿胶结不化,畜禽临床会日久难愈。 二是,对那些体虚受邪的畜禽。对于那些患病畜禽平时体质素弱者,又因感外邪、邪势方盛和高烧不退的情形。这时候,本应当先清解(或疏解)祛邪,然后再行补虚。 如果临床兽医们不分轻重缓急,不辨标本及先后施药,用参芪直接用药补之;则结果会事与愿违,造成“闭门留寇,助长病邪”,致使畜禽机体的热相更明显、更高,病证更重。 三是,对那些极度虚弱的畜禽。在动物机体极度虚弱的时候,不要一上去、直接就大补,慢慢来最好。因为机体在虚弱的时候,体内气血流通的速度也会慢一些。如果一下子就大补的话,畜禽身体业承受不住;比如说,吸收不了那么多营养成分。 所以,要适当减少给药的剂量,由浅入深慢慢来。 使用补益类的中药产品前,要先辨证;即使是直面那些体质真虚的畜禽群体,用药之前也要分清机体虚在什么地方?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了解诊断清楚后,才能有的放矢。 说明:转帖请注明“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