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大学邵志敏团队:原发灶手术在不同转移负荷的初治IV期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 AME作者面对面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4-13

文章亮点

初治IV期乳腺癌占到所有乳腺癌的5-9%,而目前对于这部分人群的治疗主要是全身治疗,原发病灶的手术处理能否带来生存获益尚有争议,尤其缺乏对于不同分子分型以及转移灶负荷的研究。

该研究回顾了美国SEER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2010~2015年共11684例IV期乳腺癌的病例,其中接受原发灶手术的病例为3730例(31.92%)。该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和逆概率加权的方法矫正了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之间的基线差异。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原发灶手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总生存HR:0.51,P<0.001;乳腺癌特异性生存HR:0.51,P<0.001)。而且高转移负荷(转移部位>2处)和低转移负荷(转移部位≤2处)病人均能从原发灶手术中获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手术对高转移负荷下不同分子分型的预后价值,发现转移部位>2处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法从原发灶手术中获益(总生存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均为HR:0.78,P=0.596)。

由此,本研究得出结论,原发灶手术能够延长IV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但是转移部位超过2处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则可能无法从手术中获益。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研究原文👆

第一作者:杨云松

杨云松,复旦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201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目前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邵志敏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和《中国癌症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

第一作者:陈颖乐

陈颖乐,201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研究生期间师从狄根红教授,取得肿瘤学博士学位。曾获奖学金全额资助,赴香港、美国等境外一流医院实习,成功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美国执业医师资格。曾通过美国心脏协会考核,获得其颁发的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认证。在读期间每年均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曾参与发表SCI学术论文2篇。

通讯作者:邵志敏

邵志敏,首批教育部特聘教授,复旦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St.Gallen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早期筛查和诊疗流程,开展临床试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科研重点为乳腺癌的转化研究和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等。已发表有关乳腺癌研究的论著近350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被世界医学文献引用逾3000次,主编专著4本。并多次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领衔团队分别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教委“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B类”项目、上海市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先后主持国家杰青基金、国自然、十五攻关课题,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211工程II、985、973课题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

通讯作者:江一舟

江一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研究员、乳腺外科主治医师。201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15~2016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康毅滨教授实验室访问研究。

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

向上滑动阅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