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素有“飞将”之称,是隋末唐初勇冠三军的将领。然而,生不逢时,瓦岗寨四分五裂后,他投奔了王世充,后李唐势大,洛阳被攻陷时单雄信被俘就义,惨死于东都。可令人怅然的是,他那些曾经的生死兄弟们,竟无一人搭救,反而落井下石。 俗话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尽管稗官野史和说书先生,把瓦岗寨的这帮兄弟渲染地有情有义,人品贵重,但在生死攸关之际,这伙人却多半是谋求自保,很少会念及兄弟情义。曾有文章指出,在单雄信被俘后,徐茂公曾念及兄弟情义,向李世民求情,而在单雄信被押赴刑场后,程咬金等人还纷纷上前送别。这一场景着实令人动容。 然而,历史上的单雄信其实走的十分悲凉。在他投靠王世充后,曾一度春风得意。可在各路诸侯的不断厮杀中,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纷纷败下阵来,可谓是兵败如山倒。单雄信被俘后随即被斩,当时并没有人站出来为他求情,甚至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至少,在正史中没有那些感人肺腑的情节。 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对单雄信的记述都不是很多,而对于单雄信之死描述得更是简略。其中,《新唐书》中仅有“后东都平,斩洛渚上”八字;而《旧唐书》则仅有“东都平,斩于洛阳”七字。可在一些历史小说中,倒是把此事刻画地颇为生动,其中尤以《说唐全传》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最为精彩。 打开任何一家搜索引擎,里面对于单雄信的介绍,均提到徐茂公曾为他求情,甚至强调在求情失败后,徐茂公还曾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让单雄信吃下,以示兄弟生死相随之义。此说也被许多网络文章纷纷采纳,并大加渲染。不过,这一说法究竟本自何处,却鲜有人注明。 在撰写此文时,先后翻阅多部正史与历史小说,终于,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找到了原文:
李世勣即徐世勣、徐茂公。按此书所讲,李世民并未应允徐茂公的请求,而是坚持处决了单雄信。这与《说唐全传》和《隋唐演义》中的表述截然相反。在后两部书中,反倒是李世民向单雄信下跪,恳请其归顺李唐,但单雄信大义凛然,慨然赴死。在此期间,提出处死单雄信的却是徐茂公。这一落井下石的做法,与《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徐茂公割肉送别单雄信的情节迥然有别。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有些网络文章称,徐茂公为单雄信求情出自《隋唐演义》,还有人称系据《说唐全传》,此等说法皆系引据百科之说,多有讹误。事实上,正史中的单雄信死得颇为凄凉,既无人送行,也无人求情,更没有所谓的送行酒之说。但在民间传说和稗官野史的不断渲染下,却将瓦岗寨的一班兄弟描绘地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尤其是在京剧《锁五龙》中,程咬金送别与单雄信想见秦琼的场景,着实催人泪下。 在充满血腥与杀戮的战乱年代,曾经的结义之情转瞬间被抛之脑后。瓦岗寨的生死兄弟,后来各为其主,或出谋划策,或冲锋陷阵,甚至还曾在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单雄信被俘之时,李唐胜局已定,再也没有必要网罗英豪,铲除劲敌,不留后患,成为必然。而这一点李世民帐下的幕僚和将领早已洞若观火。所以,当单雄信穷途末路时,根本没有人伸手搭救。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说唐全传》《隋唐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