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志行万里A 2019-04-13

明末清初,居住在我国西、北方向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南蒙古称为内蒙古;漠北蒙古称为外蒙古分,为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和赛音诺颜部等四部;而漠西蒙古分为分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各支蒙古族都是我国境内重要的少数民族。

清朝十分重视同蒙古族的关系。早在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已经归附清朝,接受了清朝的各种封号,并同清朝保持着世代联姻的关系。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历史背景

康熙时期,漠西蒙古蒙古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拼命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肆意掠夺蒙古各部,不断制造民族矛盾和民族分裂,使得清朝与准格尔部的矛盾尖锐起来。

康熙4年,噶尔丹经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斗争夺取了准噶尔的统治权,并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康熙16年,噶尔丹率兵攻战西套,杀死了自己的岳父,自称博硕克图汗。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边疆局势,康熙一贯坚持民族亲善和睦政策,在处理清朝与蒙古族之间的矛盾或是处理蒙古族内部之间的矛盾时,康熙尽量都用和解的办法来化解矛盾。尽管噶尔丹肆意掠夺蒙古各部的暴行,会带来边疆地区的动荡,也引起了康熙的警惕和戒备,但康熙仍然以极大的耐心来劝谕优抚噶尔丹,力图避免噶尔丹与清廷矛盾的激化。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噶尔丹画像

噶尔丹一面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表示臣服于清朝政府。

然而,康熙对噶尔丹的宽容是不以损害清朝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一旦噶尔丹和他手下对清朝肆意非为,康熙就给予严厉处置。

康熙24年9月,噶尔丹下属在京城打死清正白旗商人,康熙立即命令将打死人的伊特木根依法处斩。同时,将此事传谕漠西蒙古,并严厉警告噶尔丹谨遵法律,不要肆意妄为。

康熙十分关怀倍受噶尔丹暴虐之苦的漠西蒙古其他部族,在漠西蒙古溃败后,逃窜的余部扰乱清朝边境,这些行径引起了清廷大臣们议论,纷纷要求将他们治罪。但康熙没有同意,而是一十分宽容的态度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和理解。

同时给予他们以道义和物质上的支助,体现了康熙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和解与安抚政策。后来康熙同样以这一策略来妥善处理被噶尔丹击败的漠北蒙古。这对稳定边疆的统治,以及消灭分裂势力起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噶尔丹影视形象

会盟草原

噶尔丹在统一漠西蒙古后,又控制了回疆,他扩展领土的野心,也就随之膨胀起来。

康熙27年,噶尔丹率领三万兵马越过杭爱山,击败漠北蒙古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率领漠北蒙古三部兵力,在尼列图到鄂尔会诺尔同噶尔丹展开了一场大决战,最后全军溃败。这时,沙俄侵略者企图趁漠北蒙古走投无路之际,进行劝降。但哲布尊丹巴活佛坚持爱国立场,拒绝了俄罗斯人,并率部南迁,内附清廷。

与此同时,噶尔丹也上书康熙,要求清朝朝廷对内附漠北蒙古部众拒而不纳,或者干脆逮捕起来,被康熙严辞拒绝。

鉴于漠北蒙古内附的部族太多,散乱无序,各不统一。康熙30年,康熙上三旗出张家口,下五旗官兵出独石口,会师于多伦诺尔,和蒙古各部举行盛大的会盟。

通过多伦会盟,康熙妥善的解决了扎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之间的矛盾,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了清廷对漠北蒙古的管理,这对进一步统一漠北蒙古,孤立和战胜噶尔丹这股分裂割据势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康熙画像

第一次亲征

噶尔丹借口追杀漠北蒙古,不断南侵。康熙屡次派遣大臣对噶尔丹做大量的和解工作,他一再向噶尔丹解释收留漠北蒙古的情由,劝导噶尔丹冰释前嫌,两家好休兵罢战。

噶尔丹一方面装着顺服清廷的样子,对康熙的使者恭顺有加,并反复声称”我并无自外于中华皇帝”,另一方面,却对康熙处理它和漠北蒙古之间的矛盾所采取的和解政策始终坚持对抗的态度。

从康熙13年到康熙22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到俄罗斯,企图同俄国签订军事同盟并求得俄国给予军队和枪炮的援助。而噶尔丹对漠北蒙古的进攻就有大批俄国军队带着大量火器、火炮协同作战。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康熙御驾亲征

这样一来,由葛尔丹挑起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康熙在努力谋求和平解决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之间纠纷的同时,对噶尔丹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康熙29年5月,噶尔丹领兵四万,沿着克鲁伦河下游度过乌尔扎河南下,扬言要借兵俄罗斯会攻漠北。同年六月,噶尔丹顺着格尔格河进军,兵锋已至乌尔会河。七月,噶尔丹深入乌珠穆沁。

康熙一面调兵遣将准备亲征,一面使劲儿派遣大臣借口和谈,麻痹噶尔丹。

康熙命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自领中路大军,下诏亲征。后来因病停留在波罗和屯指挥各路大军。

七月底,噶尔丹深入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清军隔河列阵,两军展开大战。清军惨胜,随后噶尔丹遣人来说和,并发誓:

“今蒙皇上惠好,自此不敢犯喀尔喀。若违此誓惟佛鉴之。”

清军将领福全被缓兵之计欺骗,下令不要阻拦噶尔丹逃跑,噶尔丹最后得以逃脱。不过,噶尔丹手下沿途饿死逃跑不计其数,等到了科布多时只剩下几千残部了。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乌兰布通之战

第二次亲征

噶尔丹虽然反复表示不进犯中华黄帝属下漠北蒙古及其民众,但康熙觉得噶尔丹其人狡诈,不可轻信,对他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

噶尔丹自从乌兰布通惨败后,穷困潦倒,为生计所迫,他不得不向清廷赏赐白银以救燃眉之急。但同时也采取两面手法同清廷对抗,他一进京朝贡为幌子派遣2000多人来到清军驻防地,暗中留人作为细作四处窥探。

康熙34年秋,缓过气来的噶尔丹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沿着克鲁伦河潜入巴颜乌兰,劫掠漠北蒙古。吸取上次惨败的教训,他不敢再深入漠南,只是扬言向俄罗斯借兵,将大举内犯。

康熙深知历代以来,要远征漠北困难重重。但是噶尔丹违约在先,这股分裂势力一日不灭,则边疆一日不不得安宁。于是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再次亲征。

康熙35年春,康熙下诏亲征。他调集十万大军,分东西中三路出师剿灭噶尔丹。东路军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从东三省领兵出发,西路军有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统帅从宁夏出发,康熙亲帅大军为中路出独石口北上,同费扬古约定日期在土拉会师。

行军途中,事无巨细,康熙都要亲自过问,做到细心体察,具体指示。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康熙第二次亲征

大军渐渐逼近噶尔丹驻地,噶尔丹恐惧万分,以为神兵天将,随即传令部队,抛弃粮草辎重远遁。

康熙得知噶尔丹逃窜,立刻命令侍卫内大臣马思哈率领轻骑穷追不舍,又命令费扬古断其归路,自统大军直追至拖诺山下。

噶尔丹一口气逃跑了五天五夜,跑到了特勒尔济口,费扬古索率领的西路军也到了昭莫多,这个地方是一片大森林。费扬古在距离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先派前锋作为诱饵诈败,将噶尔丹引诱到了昭莫多,随后伏兵四出。噶尔丹仓皇溃逃,清军乘胜追击。

这一次战役中,噶尔丹军被斩杀2000余人,3000多人被生擒,清军缴获的粮草辎重不计其数。噶尔丹的妻子阿努也被火炮打死。噶尔丹逃出生天时,身边只余下数十人。昭莫多之战,全歼噶尔丹精锐骑兵,是清朝平定噶尔丹的决定性战役。

捷报传来,康熙命令费扬古留守科图,保护漠北蒙古牧场。自己则班师回到归化城,犒赏大军,六月康熙返回北京。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昭莫多之战

第三次亲征

噶尔丹经过两次惨败,精锐尽失,部众财富所剩无几。他的处境越来越困难,部众溃散,逃亡冻死者甚多,火药军器也遗失殆尽,于是部下纷纷弃他而去,很多人甚至向清军投诚。

无奈之际噶尔丹故技重施,又遣人来向清廷求和。康熙深知噶尔丹狡诈莫测,不可轻信。一面命人穷寇要追,一面以最大的耐心继续采取招抚的办法,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同噶尔丹之间的矛盾。

然而,噶尔丹并无投降的诚意,虽然噶尔丹部大都主张归降清朝,但都被噶尔丹拒绝了。可以说,康熙对噶尔丹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但噶尔丹依然不肯归降。

为了彻底解决噶尔丹这股分裂势力,康熙35年九月,康熙再次前往归化城,驻大军于鄂尔多斯,召唤大将军费扬古酝酿第三次亲征。

经过两次亲征,康熙对漠北蒙古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已经很熟悉。康熙36年康熙赶赴宁夏,命费扬古、马思哈两路并进,堵住噶尔丹向外流窜必经的要害之地,将噶尔丹包围在塔米尔河流域。

这时,噶尔丹众叛亲离,一向忠于自己的部下,丹济拉也同他脱离,两次相招丹济拉都不予理睬。另外一个亲信杜哈尔阿拉布坦反而夺走了他的马匹。其他的部下或争先恐后的充当向导带领清军平叛,或收集噶尔丹的情报及时上报,更有出兵配合清军作战的,连他的侄儿也背叛了他。不久,噶尔丹在四面楚歌仅剩数人的情况下,自尽而死。

中国皇帝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

康熙三次亲征,深入大漠,终于平定了噶尔丹这股分裂势力。同时,以亲善和睦的民族政策,妥善的处理了清廷同蒙古诸部的关系,达到了统一漠北蒙古的目的,使北方边境得以安宁。

康熙36年,清政府遣送漠北蒙古各部重新返回自己原来的牧场,又在科布多、乌里苏台等地派驻将军和参赞大臣,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的统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