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过二十年,农村没人种地,机械化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吗?

 崔竣豪 2019-04-13

即使是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保证国家的农业生产仍然十分重要,毕竟这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填饱每个人的肚子,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国家在种地这件事情上也存在人力不足的情况,日本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

作为一个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在日本,老年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日本的农业就业人数为175万,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就占到了68%,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农业人口短缺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再过二十年,农村没人种地,机械化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吗?

为了减轻老龄化对本国农业带来的影响,日本人想出了不少的办法,其中就包括将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运用到智慧农业的发展中,近期有新闻报道:日本的农用机器人能够帮着农户收割黄瓜和芦笋,因为机器人的引入,一个原本需要四个劳动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要一个人进行打理,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手。

事实上,中国的农业生产也和日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中国,如今还在农村坚持种地的也大多是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因为年轻人不懂也不愿意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再过十几二十年,中国的农业劳动力只会越来越少,为了对抗老龄化,日本可以用AI种芦笋和黄瓜,那么这也是中国农村的未来吗?

再过二十年,农村没人种地,机械化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吗?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这确实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农用机器人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能减轻农民体力上的负担,缓解农民人数不足的难题。

不过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要想实现机械化,还面临着不少的阻碍。一方面,虽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是我国的耕地被分散给了各个家庭,除了几个粮食主产区以外,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并不高,再加上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山区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这些地区运用AI技术和发展机械农业的难度更大。

再过二十年,农村没人种地,机械化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吗?

另外,农村机械化最开始需要不小的投入,在粮食价格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农民的收入都不算太高,因此并不一定有能力承担,由此看来,中国农村的机械化之路还任重而道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