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隔750年,一支尺八竟能“吹奏”出这样的故事……

 真友书屋 2019-04-14

在黄龙洞山门外一带有这样一座雕塑:一根大型仿竹铜管斜穿过重约十吨的石块,并以其“竹根”一端撑持地面,与刻有“护国仁王禅寺遗址”八个字的巨石融为一体。

你或许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把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物件放在一起呢?

那还得追溯到南宋时期。护国仁王禅寺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在日本有“尺八祖庭”的称号。尺八是我国古老的吹孔气鸣乐器,源于竖姺,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还有“竖姺”、“萧管”和“南音洞箫”的别称。尺八为竹制品,音色圆润而柔美,常用于合奏或伴奏,也可独奏。在隋代,尺八开始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唐代为其应用最为兴盛的时期,广泛用于宫廷乐舞。宋代的尺八又称萧管,但其管身比萧短而粗。宋以后,尺八逐渐为萧、笛等乐器所取代。


相传尺八作为乐器在唐代传入日本,但流行了没多久就失传了。南宋宝祐元年(1253),日本僧人心地觉心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师从高僧无门慧开修禅,期间认识了在此处学禅的居士张参。张参的十六世祖张伯,因仰慕唐宣宗年间的高僧普化云游四海、振铎行化的风范,写出了尺八名曲《虚铎》。心地觉心请求张参教他演奏此曲。后回到日本,心地觉心建兴国寺,成立了普化宗,并且再次把尺八技艺带回了日本。从此,尺八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20世纪90年代,经专家考证,曙光路14号就是护国仁王禅寺旧址。日本国兴寺山川宗玄方丈知道后,两次来杭实地走访,于1999年11月26日,率团48人来到杭州寻根认宗。他们排起长队,戴天盖、着袈裟、挂布袋,吹奏着尺八,向寺院遗址缓缓走去。烟雨蒙蒙,山川宗玄跪在寺院旧址上,团员们吹起了尺八曲子《虚铎》,这声音从心地觉心这在儿第一次听到张参吹奏,再一次由他的后人在这儿吹响,一晃竟已过了约750年。

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名族强。尺八的失传,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遗憾。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重新吹奏起这件南宋遗乐,令人欣喜感叹,复兴之路更是任重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