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铁血老枪 2019-04-14

1979年2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共出动500多辆坦克参战,中越边境山高林密,地形险峻,河网纵横,对于更适合大平原地区突击的坦克来说,难度很高,实战中,也确实出现悬崖无路,陷淤掉坑等情况,但我坦克部队克服巨大困难,为取得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我军坦克

这场战争,我军主要出动了三种坦克,59式中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两用坦克,另有T-34坦克救援车参战。

59式是我国生产的第一代坦克,源自苏联T-54A坦克,重量36吨,装有100mm线膛炮,参战时部分配备了激光测距仪,这种坦克及其改进型我国生产了超过10000辆。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59式坦克

62式轻型坦克,跟59式外形几乎难以区别,就是59坦克的轻量化改型,装甲很薄,机动性不错,火炮口径改为85mm口径线膛炮,战斗全重只有21吨,主要就是考虑在南方水网丘陵地带使用,大约生产了1500辆。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参战的62式轻型坦克

这两型坦克都是列装之后首次参战,国产坦克第一次实战竟然就在不适合坦克作战的山岳丛林中展开了,面对的对手还有着丰富的与美军交手的经验,这个昔日的徒弟依赖美军留下的和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构筑了层层交叉火力,以为即使美军也无力突破,更别提解放军坦克了。但事实多么惨淡,解放军坦克敢于无路处开路,突降于敌前。我军突击的前锋正是坦克部队。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我军坦克快速突击

62式坦克机动灵活,突击速度快,它用坦克炮直接攻击越军据守的岩洞,复杂工事等,掩护步兵占领阵地,而我军重炮随后跟上,以猛烈炮火轰击敌方阵地。

参战坦克部队共参加战斗70多次,击毁击伤越军坦克,装甲车辆17辆,摧毁敌火炮10门,火力点1200多个,火炮阵地9个,北京军事博物馆就保存着一辆被击伤缴获的越军T-34坦克。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1979 年 3 月 4 日,我军在越南军事要地谅山奇穷河畔缴获的越军坦克

充当尖刀的我军参战的坦克部队,当然也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参战的500辆坦克,战损609辆次,也就是说,平均每辆坦克都战损一次以上,其中有533辆次是战场抢修恢复行动能力的,彻底损失的不到1/10。

从参战结果来看,防御力强的59式坦克,25辆负伤,仅报废5辆,虽然机动性能稍差,涉水过河时有些吃亏,但最终都成功通过,在经过某山崖时,道路不够宽,最后竟然是59坦克反复撞击崖壁,硬是扩宽了道路,所以战后有人总结认为,59式完全可以在南方复杂地形作战,其履带宽度比62大,压强反而小。

62式轻型坦克参战数量较多,共四个坦克团,在奔袭穿插作战中,确实表现出了21吨轻型坦克的优势。但和59式相比,装甲薄弱带来的战损率较高,看上去两者差不多的半蛋形铸造炮塔,62式因为减重,炮塔装甲厚度仅35-45mm,12.7mm重机枪弹近距离都难以防御,而59式装甲正面厚度达220mm之间,防护力要好得多,在遭遇敌40火箭筒袭击时,59式没有一辆被击穿。

这也为我军是否继续发展轻型坦克提供了参考,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军都是研制重型主战坦克,直到前几年,才有全新的轻型坦克出现在高原地区,这应该得益于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进步以及主动防御系统,为轻型坦克带来了攻防兼备的全新战斗力,新的轻型坦克战斗全重也达到了35吨,和老59一个量级,但比起50-60吨的主战坦克还是轻了很多。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我军新型轻型坦克

而另一重要转变是装甲突击战车的发展,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参战的63式装甲输送车数量非常少,而且没有用作搭载步兵协同坦克攻击,步兵直接搭乘坦克出击,每辆坦克外大约可以坐8-10名步兵,但遇敌突然袭击时,步兵特别危险,伤亡较大。这也带来了什么是现代化步坦协同的思考。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著名武器(二)

63式装甲输送车

其实也不怪63式装甲车没有随同坦克行动,履带输送车和履带式步兵战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履带输送车仅仅是运送步兵和物资,履带式步兵战车才是和坦克一起冲锋陷阵的伙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80年代我国就研制装备了86式步兵战车,搭载的73mm低压滑膛炮,红箭73反坦克导弹,7.62mm机枪,几乎赶上了62式轻型坦克。

《联合防务》原创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