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心理学》,拉斯-特维德著作,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部描述交易心理、大众心理的书。感觉像个“大杂会”,不过与作者另一部名著风格是相似的。作者另一部著作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讲述了一些金融史,并且带有一点“传记”风格,并且还把各种不同时间长短的周期大致轮廓都描述出来了。读之,可以适当扫盲。那一本书我给五星,这一本给三星。主要原因是,这一部著作里的“传记”成分少了,并且花了大部分时间讲交易心理,尤其是结合技术分析而言的。要知道,在金融市场,价值分析和技术分析是同等重要,这本书较少涉及价值分析的心理。 全书共有10篇。第1-5篇是心理总论,包括心理学流派,金融市场基本原理,社会心理学主要观点。第6-9篇描述对应市场形态的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大致包含单边市、震荡市、逆转市、崩盘市几个时期。第10篇是总结,最后给了一个犯错清单,挺有参考价值的。 第一篇 时间和无知的神秘力量。 一般认为,经济人是理性的。实际上,人不总是理性的。多数时候是理性,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凭本能行事,哪有什么理性可言。想一想金融史的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 第二篇,金融市场的四项基本原理。 这一篇是金融博弈的基本原则,对我而言,挺有启发的。至少是有一个提纲式的清单。当然,这是属于战略层面的原则。达利欧写了一本很畅销的《原则》,讲的大多数是战略层面的措施。 1.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通常要比实际经济提前半年。 2.市场是非理性的。据我的理解,市场大多数时候是有效的,极端情况是无效的。在A股还是如此,大多数时候人们是理性的,极端情况是非理性的。 3.混沌支配。大致意思是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变量太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蝴蝶效应就是混沌支配的一个典型表现。 4.技术图形具有自我实现效应。用我们的话来说,下跌会引起更大下跌,而上涨会引起更多上涨。这有点类似于索罗斯的“自反性”(又译为“反身性”)效应。 第三篇,人类心理。 这一篇至少是给我扫了心理流派的盲。心里流派早期大致有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之分,现当代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格式塔、人本主义、认知心理。个人对心理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可能跟自己专业背景有关,因为这两个流派都有哲学背景。 第四篇,群体行为。 这是社会心理学通论部分。道氏理论,作为技术分析开山祖师之一,在书里被类比为“炼金术”,哈哈。放到经济学部分,出现了金融心理学。我认为最直接相关的有《乌合之众》,大致讲群体的非理性行为。《影响力》大致讲如何操控他人和预防被他人操控。《思考-快与慢》大致讲博弈环境下,如何明智决策。这几本比较好的书,真的挺有价值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第五篇,市场信息心理学。 大致讲述在一个海量信息环境中,如何得到有用信息,过滤无效信息,如何预防被心理干扰,使得信息被歪曲。想一想,“屁股决定脑袋”。在哲学里,古罗马的爱比泰克德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困扰我们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 1.市场上大多数公开信息是没有价值的。有一个击鼓传花游戏,大家都认为自己最聪明,都想着自己不是最后一个傻瓜。如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股东增持、机构增持,这些信息往往具有较高价值。 2.我们常常接受的是被心理干扰过的歪曲信息。比如“框架效应”、“近因效应”、“羊群行为”、“心理一致效应”、“同化效应”、“选择性失明”等等,都会干扰我们取得有价值的、客观的信息,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现实亏损。 第六-九篇,不同市场环境的心理。 1.趋势市心理,包含单边下跌或单边上涨。总体而言,涨时乐观,跌时悲观是大众的常规反应。想一想,去年(也就是18年)和今年的鲜明对比。去年买股的人寥寥无几,今年市场热了,大家高呼进场的人多了很多,看看新股民开户数字就可以知道。 一个趋势市,群体大致经过如下心理过程(参考P240)。牛市早期,“事后偏见和后悔”—图形买进信号,“代表性效应”,“开始晒收益”—自我确认,“媒体推波助澜”—牛市纵深,“股神、股评横空出世”、“流动性增加”—疯狂期,舆论沸腾,死空转多—逆转。熊市发生过程刚好和上述过程相反。 2.逆转市心理。有一句话,挺有启发。疯狂过程是集体发生的,而清醒过程却是一个个发生的。太经典了。 第十篇,领先一步。 书中列举了一些在证券市场能让我们“毁灭”的一些行为,记起了芒格的忠告,“如果知道我会在哪里跌倒,我坚决不去那个地方”。 1.在低流动性市场中,始终炒作。摩擦成本实在太高。 2.把决策奠基于小道消息,比如流言、谣传、熟人乃至司机。 3.高度重视自己喜欢的信息。 4.曲解信息,为自己的行为找证明。 5.大家都在买进你也买进,并且在崩溃时才卖出。 6.从不空仓,一根筋做死多。死空同样如此。 7.在交易时间,依据价格变动,临时起意,仓促买卖。 8.没有风险应对措施。 9.因为一点小盈利,而卖出长期仓位。 10.一旦亏损,短期仓位变长期仓位。 11.市场好的时候保守,市场坏的时候激进。 12.只有一个策略包打天下,刻舟求剑。 13.基于价格而非事实作决策。 14.忘记了市场是最难战胜的,没有敬畏心。 15.孤立的看待每一项投资活动,没有体系。 阅读本书还有其它一些启发。 第一、在金融博弈领域,专业重要,心理学也很重要。专业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而心理却直接和行为有关。专业可学,心理要修。所以,对投资而言,专业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克服心理障碍。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否则全世界的财富将会被金融专业人士所独占。 第二、关于技术图形和心理结合的一些体会。现在基本不看日线,只看周线和月线,也不看指标,甚至均线也不看,但会看价格和成交量。如下是个人认为的技术图形四个基本原则: 1.K线图反应价格波动,背后其实是心理波动。尤其是一些经典图形,背后有很强的心理波动效应。比如箱体,W底等等。人性不变,图形类似。 2.成交量反应资金面波动,任何成交量代表都是心理分歧。成交量大代表大家分歧大、参与度高,成交量小说明大家分歧小、参与度小。成交量大和小都有意义。 成交量必须结合价格看才有参考意义。任何一个完整走势,都有低位放量、低位地量、高位地量、高位天量的过程。 3.指数的技术图形比个股的技术图形更具参考价值,因为个股操纵的难度低,指数操纵难度高,主要是资金量要大。 4.一般的价格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是极端价格(一定时期中最高价和最低价)具有参考价值。 读后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