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弄断我的口红!” “他只是个孩子啊,跟他计较啥?” “他摔了我的iPad!” “他只是个孩子啊,你让一让他啊!” “你家孩子太吵太闹了!” “他只是个孩子啊,你就不能体谅一下吗?” 有人说 有一种讨厌叫做“熊孩子” 但有一种可恶叫做 纵容熊孩子的家长 什么是熊孩子 一些孩子在公共场所调皮捣乱、不遵守规矩、不文明、搞恶作剧等影响他人的行为,在媒体和网络上被传播和热议,网友把此类行为失范的孩子称为“熊孩子”。 不少家长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认为不应该过多指责和批评孩子,而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深深困扰着众多家长。专家表示,家长要有责任意识,重视言传身教,不能姑息放纵孩子。 失范行为“五花八门” 记者搜索发现,“熊孩子”闯祸的新闻层出不穷。7月上海迪士尼内一名女生被8岁男孩摸臀,她上前理论,反遭其母打头、推搡、辱骂,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8月8日,杭州一名12岁的孩子因被爸爸批评,用树枝把小区8辆车挨个儿划了一道泄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熊孩子”行为失范的现象“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是不文明行为。 福州一商场内,一名小男孩整个人撑在电梯扶手上。 福州地铁上,两名“熊孩子”整个人吊在拉手环上。 “熊孩子”在动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吵闹,影响他人休息和看电影,也备受诟病。 还有的孩子则“熊”在破坏他人物品,造成财产损失。 在福州一家教育机构工作的陈惠对小孩子行为失范深有体会,她说,“熊孩子”的行为有乱按电梯、乱涂乱画、不讲卫生等,有些小孩子还会“出口成脏”,不懂文明和礼貌。 不少“熊孩子”的行为失范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严重的还会影响公共秩序甚至涉嫌犯罪。去年,在福州地铁1号线东街口站,一名“熊孩子”由于好奇,按下站台紧急停车按钮,造成1号线列车临停。据了解,去年福建全省法院生效判决未成年被告人1509人,未成年被告人占刑事案件被告人总数的2.61%,其中在校生罪犯120人。 熊孩子的恶,究竟有多可怕 你一定难以想象! 一小男孩因为没得到年轻姑娘的手机,于是往姑娘的火锅里吐口水。姑娘跟他父母说了之后,他们一脸不屑地说:“孩子小,不懂事,让一让就好啦。”在老板更换了汤锅之后小男孩把滚烫的锅底泼向了对面的女生。年轻貌美的一张脸,说毁就毁了...... 因为嫌楼外施工声音太吵妨碍自己看动画片,一气之下,在8楼的10岁小男孩用小刀割断了楼外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 两个熊孩子在顶楼玩,把矿泉水瓶、木棍、易拉罐、砖头等依次往楼下扔,结果正好砸中了路过的行人。行人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三个孩子一起坐电梯到9楼,一名5岁的小男孩却按下了18楼的按钮,并将已经出电梯的2岁女孩儿重新抱回电梯。 没曾想,18楼的护栏恰好损坏小女孩到达18楼后,朝着光明走去,一脚踩空,不幸坠亡。 熊孩子不知道底线在哪里,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仅仅 是因为好玩、好奇。 即使犯了错,家里人也不会怪罪, 甚至还会帮着自己和外人理论。 所以才会愈发地骄纵蛮横, 愈发有恃无恐。 可这并不代表熊孩子可以为所欲为。 因为总有一天 他们会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 很多人最想问 熊孩子的家长 在做什么呢? 教育难题困扰家校 有家长和网友认为,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不能过多地限制他们的行为。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责任在于家长,“熊孩子”行为失范是一种“缺乏家教”的表现。 ![]() 家长林女士 ![]() 不应该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冠上“没教养”的标签,这对孩子成长并不利 还有家长认为,小孩子难管束,父母想引导却收效甚微,很无奈。福州市民林女士的孩子今年五岁半,在游乐场所喜欢乱跑冲撞,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难管束,令她头疼不已。林女士告诉记者,一次孩子把别人的玩具弄坏,她引导孩子道歉,但孩子并不听从,让她无计可施。“怎么教育孩子对我们来说也是难题。”但林女士认为,不应该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冠上“没教养”的标签,这对孩子成长并不利,“小孩子心智不成熟,就没有不犯的错的孩子”。 ![]() 家长王女士 ![]() 合适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摸索。 不少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十分困惑。王女士的孩子12岁了,有时候会在公众场合说脏话,“不能说我们没有教育孩子,有时候确实不知道怎么处理,打骂好像也不行”。王女士觉得,现在的小孩偏早熟,比较难管,合适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摸索。 ![]() 陈惠 ![]() 老师要是处罚学生,很容易被家长投诉 曾在幼儿园任教的陈惠指出,现在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管束不足,也让学校在管理学生上遭遇了难题。老师要是处罚学生,很容易被家长投诉,“打不得骂不得,老师只管教书,不敢育人。”陈惠说。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反映出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习惯不好的家庭,孩子接受的教育也不好。”邹开煌表示,有教育水平的家庭,家训、父母的涵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自然也好。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现在的网游、影视作品、动漫作品等也存在不良的示范。 福建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永红对小孩子行为失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她表示,“熊孩子”的产生有家长溺爱型,让孩子为所欲为,认为不用过多管教,等到孩子长大后自然知道规则;还有家长忽视型,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忽略了孩子行为规范的养成;还有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为安抚行为,孩子觉得家长没有关注自己,就会想去惹是生非以求得关注。 言传身教必不可少 如何减少孩子在公共场所不文明、不礼貌、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家长、业内人士和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孩子出现行为失范的时候,要先和孩子沟通。”林女士的孩子品学兼优,经常获得各种奖项,她说,如果孩子不懂,家长有必要告知孩子社会规则,要在生活的细节中一步步让孩子培养起遵守规则的意识。 陈惠认为,家长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影响孩子,家长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到孩子的性格和思想里。“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成长过程中可塑性很强,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把正确的观念演化成他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小孩子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需要一个教养的过程。”王永红也表示,家长要负起主要责任,要觉察问题出现在哪里,及时地把这方面的工作补上。一种方式是防患于未然,在孩子还没产生这样的行为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教授给孩子必要的规则意识,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孩子学会必要的行为规范。 王永红认为,如果发现孩子有失范行为,要及时地制止,同时要进行批评教育,教会他正确的方式,不能姑息放纵。即使孩子已经形成失范惯性也不要放弃,任何时候规范都不晚。 “孩子在青春期(12岁)时会用叛逆的行为去寻找自我,所以家长要在青春期之前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王永红还提到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孩子要有固定的抚养人,并与抚养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除此之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邹开煌同样表示,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家庭要用正能量去影响和引导孩子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通过阅读、体验,引导孩子正确地接触社会,并且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耐心。 对于困扰家长的孩子不听话的问题,知名亲子专家黄静洁表示,孩子的大脑不是逻辑性的,而是场景性的,不太能明白因果关系。父母在和孩子讲道理的同时,要把场景描述出来,同时做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崇拜的人。 某部纪录片里的一番话, 让小编记忆深刻: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来看看这些正面的例子 家长是怎么教育熊孩子的! 曾看过这样一条新闻:熊孩子坐电梯将所有楼层键都按了一遍,家长在得知后,和孩子各写一份检讨书贴在电梯里,“做错了事情就要勇于承担。”家长说。 一个孩子在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家长发现之后写下道歉信,并留下全部书款40元,一大早从门缝里塞进书店。道歉信里这样写道:“你好!由于我教子无方,(儿子)在你店里拿了四本(漫)画书,贵店门没开,本应本人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没开门,我给你(把钱)放里面。对不起。” 早高峰,车堵在路上,坐在后座的孩子将酸奶盒随手扔出窗外,父亲随即下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教育,并将酸奶盒捡起,放回了车内。 作为父母 请一定记住 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关推荐: 来源:东南网综合共青团中央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