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传奇】我是陆机,苍茫墨色写奇古

 圣教书院 2019-04-14

苍茫墨色

写奇古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曾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又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惠帝太安二年(303),司马颖伐长沙王司马乂,以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归来后,为司马颖所杀,并夷三族。陆机少负才名,工诗文,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文学论著。此外,陆机还善行书与草书。其传世墨迹《平复帖》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书家墨迹,在书法史上具有至高地位。

“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提起陆机,其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文学家的身份。陆机在文学上是载入史册的重要人物,所作辞赋、诗歌、散文很多,以《文赋》最为著名,是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之称。其作文音律谐美,追求华辞丽藻,讲求对偶,典故很多,开创了骈文的先河。当朝太常张华曾叹:“人之为文恨才少,而机患 其多,至有见文而自欲弃其所学”。但在文学之外,他亦善书法,只是为文名所累,《宣和书谱》中曾云:“虽能章草,以才长见掩耳”,即是为其鸣不平。

“法帖之祖”:平复帖

“彦先羸瘵 ,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启功《〈平复帖〉说并释文》)

《平复帖》在宋代被认定为陆机作品,是现存年代最早且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也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它兼具章草与今草两种字体的特征,被认为是当时吴国一代地域书风的代表,也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之作。

启功先生曾作诗赞叹:“十年编校流沙简,《平复》无渐署墨皇。”《平复帖》从文词到草法都给人以奇幻难识的感觉,与索靖《月仪帖》、《出师颂》等章草作品有所不同,陆机的草书古拙朴厚、典雅自然,比传统意义上的章草更为流便,比今草古茂,介于二者之间,在汉字和书法的演进史上都有着特殊地位。

shu

艺术特色

 1.

点画之间散发古拙之美

《平复帖》用笔苍健古朴,枯润相间,虽已脱去章草波挑笔法,隐藏波磔分明之意,但因用秃笔枯峰写成,字里行间也仍不失隶意。

帖中的点形态各异,质朴健劲,如“彦”、“虑”之点,露峰重按;“病”、“ 跱”之点,悬藏轻提等;横画则是多短促,极尽俯仰变化之能事;竖画多呈撇状,向左背的一种弧形,中段丰实,多力丰筋,含蓄而富有弹性。

露峰重按

悬藏轻提

第一横上仰

第三横下俯

 2.

线条间流淌灵动之美

帖中线条舒卷开合,婉转灵动,浑圆玄妙,超凡脱俗。结体摇曳多姿,内敛蓄势与使转纵横交相映现。帖中各字多呈向右上倾斜之势,与西晋之前的章草、汉简古体草法相比更为丰富多变。

 3.

章法上尽显自然之美

《平复帖》章法潇洒率意,任意所适,信笔而书,妙趣天成。字距紧行距松,使得行气贯通,字字独立,大小错落有致,靠笔势和字势紧紧咬合。每行的中轴线呈现出自然的摇摆变化,富于动感和张力。该帖仅八十余字,却使得后世诸多书家为之折服,通篇看来,既有清疏消散的典雅韵味,又有率意挥洒的不羁气象。

《平复帖》作为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名家墨迹,通过墨迹而磬露出来的天趣横溢,笔意苍茫,以及古雅隽永的韵味,都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作为一种书写状态的真实,展现了西晋文人日常的书写样态和书者的性格追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尺牍书法的魅力。

《平复帖》放大标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