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点击音乐 静心聆听 01 在古城扬州运河畔的泰州路上,坐落着一座百年老宅——吴道台府。 它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吴氏家族和吴家几代知识分子的奋斗和辉煌。 据说古代规定民间房子不能超过100间,所以吴氏用了最大允许数,造了99.5间房,俗称“九十九间半”,今剩86间。 据说花费40万两纹银,按现在人民币折算大概是680万,很多人会理解宅主怎么会拥有这么多的财富?是不是会是个贪官?
有专家考证过,这四十万两银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养廉银,二是海关赋税所得,在当时都属于被允许的正当俸禄。
是扬州唯一一处浙派古住宅建筑群,也是扬州最大的官宅建筑。 02 吴氏家族世居安徽歙县西乡梅川坞,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吴引孙高祖吴世尧来扬州经商,后其子孙与在扬的许多徽商一样从事盐业生意。 浙江宁绍道台 吴引孙 其弟吴筠孙,在光绪二十年殿试时得二甲第一名,称之为“传胪”。 吴府门厅内高悬的“传胪”金字匾额为吴筠孙手书,这是其人生的得意之作,这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耀,也是光宗耀祖的不凡经历。
其规模之大、构架之奇、文史之丰,在扬州清末住宅中首屈一指。 值得一提的是道台府有一座上下两层的“测海楼”,这实际是吴家的藏书楼,主人取“以蠡测海”之意,含学深似海、学无止境之意,期望子孙能以测海的勇气和毅力,努力读书获取知识。
测海楼前一池绿水为金鱼池,为藏书楼增添静谧气息,金鱼池由矩形花岗岩砌成,四周镶花铁栏杆,池水与宅外运河相通,所以是活水。 这样既创造了幽雅的读书环境,又能达到防火之目的。 在测海楼二楼,有读书守则,其中规定书不外借,且只供吴氏后裔读,非吴氏子孙谢绝登楼,每次只借一本,入楼借书需经总管陪同等等,可见吴氏对此藏书楼的重视。
“有福读书堂”在测海楼底层,取有福方读书之意。殷实的家境,20余万卷的藏书,浓厚的学风,使吴氏后人在学界成绩斐然,如今著名的“征字辈”一门四杰,为全国罕见。 吴征铸,也就是吴白匋,曾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大学教授,著名戏剧家; 吴征鉴,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医学生物学家; 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吴征镒,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03 大门厅尽显官宅气象,这种门厅为官府之“台门”,大门叫金柱门,门的左右有约1.5米高的抱鼓石一对,青石制成,表面非常光滑,有“明镜高悬”的意义。 圆形抱鼓石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民宅商宅门前,只能用长形或方形的抱鼓石。
整个吴道台宅第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洋古典建筑的特色,院内伫立着一座欧式小洋楼格外亮眼,也算是当时吴府作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分子的代表吧,当时用来接待外宾会客之用。
· END · |
|
来自: wfchengyzzs >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