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腐烂病(又称杨树烂皮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腐烂病杨树烂皮病 ❉❉❉❉❉❉❉❉❉❉ 杨树烂皮病危害的寄主 危害十分广泛,寄主除杨属树种外,也能危害柳、榆、槭、樱、花楸、桑树、 火炬树、木槿、接骨木等多种树种。 危害的主要症状: 主要发生在树干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枝枯两种类型。 (1)干腐型:主要发生在干、大枝及树干分岔处。 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肿胀,病部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之有水渗出。
发病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在潮湿和雨水之后多见针头状黑点中挤出桔红色胶质丝状物(分生孢子角)。这时病部组织变暗糟烂。 (2)枝枯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然后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枝条死亡。在东北、北京等地区,后期在病斑糟烂处出现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子囊壳。 杨树烂皮病病斑如果绕树一周时,病斑以上的枝条死亡。如果环境条件对树木生长有力,病斑的周围组织则迅速长出愈合组织,阻止了病斑的继续发展。病斑在粗皮杨树上表现不明显。 发生规律 (1)越冬:病原菌以子囊壳、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部越冬。 (2)传播:孢子借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有一定传播作用,病菌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体内。 (3)温度:6-10 ℃有利于病菌侵染, 10-15℃ 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组织内扩展,﹥20 ℃时病菌发展缓慢或停止发展。 (4)湿度:相对湿度在40%-60%就可以发生该病害。 (5)栽培:当年定植和6-8年生的树病重,立地条件差、管理不善,其它病虫害多等均发生中。 (6)其它: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移植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病害便迅速发生,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成片死亡。 ♡♡♡♡♡♡♡♡♡♡ 病情综合分析: 如果早春在3月下旬发现存在杨树烂皮病的病斑,这时注意气候的变化。 在此温度(10-15 ℃)条件下: 持续时间﹥10天,则发病的可能性大。 持续时间﹥15天,则发病可能性很大。 持续时间﹥20天,则基本必然发病。 综合防治 1、杨树是浅根速生树种,可与深根(榆树)和慢生绿树松柏树种混交,也可与刺槐混交。 2、杨树是喜大水大肥的树种,造林后至少应每年春季浇一次透水,施一次肥。要合理疏伐,合理修枝,及时修除病枝。 3、化学防治: (1)4月初或9月初,在腐烂病未发生时,将“莱恩坪安御带”稀释100-200倍,使用毛刷均匀涂抹树干,或对树干进行全面喷雾,使树干充分着药,以不滴药为宜,间隔10天进行第二次涂抹。 (2)对已发病部位,先割去病斑或划破树皮至木质部,然后将“莱恩坪安御带”稀释50-100倍进行涂抹,间隔10天进行第二次涂抹。 以我国北方地区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南方,共收入主要园林害虫655种。全书力求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有相当部分种类系初次发表。书中列出主要的、可操作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供各地选择和参考之用。全书按害虫危害类别(刺吸、食叶、蛀干和地下)分述,每类中基本按分类系统排列记述。目前园林害虫最为权威的一本书籍,建议园林工作者阅读学习。 |
|
来自: 深海之星ccpsl0 > 《植物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