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性与书法的八个关键词

 鸿墨轩3dec 2019-04-14
2019-04-12 14:05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观其字,知其人。人的字一写出来,我们就大概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书法与我们中国人的心性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将用八个关键词,和大家聊一聊我们的心性与书法。

第一个关键词:古今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

中国人向来是尚古的,古质今妍。上古是淳朴的,那个时候人的生活是天人合一的,华夏最理想的社会在上古。这在书法上的表现就是临帖选择上,多选择汉魏南北朝时期的,或者先秦的一些金文、石刻文。我们的内心在书法修习的过程中,多和古意对话,让心更为淳朴,让文字合于自然之道。在中国人的精神追求里,有一种对话性,与天对话,与祖先对话,这就是祭祀;与圣贤对话,这是经典研读;与书家对话,这是临帖。这种对话是超越时间的,是通古今之变的。

第二个关键词: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书法的学习,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临帖,临帖就是法经典的碑帖,这是书法之常道。汉字的来源就是古人象形取意而创制,就是法天地、万物、人文之道。如何效法?书法的临习就是这种效法过程,而效法的过程是自然的、不刻意的,可神遇而不可强求也。

第三个关键词:象韵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易传·系辞传下》

我们的汉字的起源是象形取意,从甲骨文和金文就可以看得很明晰。从甲骨文出世以来,汉字的源流之变越来越清晰,我们赞叹古人的那种取法自然的“超能力”,这是华夏人的“意象思维”。我们书法美在哪里呢?好有韵味啊!感觉像是活的,有生命的,这就是对了。书法是尚象的,拟的是鲜活的世界,字里行间的那种鲜活生动的韵味就出来了。中国人的心性也是活泼泼的,内心的世界是气象万千,可容纳山河大地,星河宇宙,也可以安于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安于一壶茶,一条沉香。在书写上可以写出小楷的精美,也可以是草书的龙飞凤舞。

第四个关键词:法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我们的书法有很大的自由,但是又是法度森严的,不容于人胡乱创造。中国的社会是一个伦理的社会,在家处于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这样的一个三维伦常里;在外是君臣、师友、同事这样的一个三维伦常里;在更大的层面,是处于天地人三维伦常里,我们就在这三类合理有度的关系里。到了一定的程度方可“随心所欲不逾矩”。在这种自然人文秩序里,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理性的生活方式。书法的法度,也是源于中国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不是把人的心灵困死了吗?并没有。在这样的一个天人秩序里,人有很大的自由度,那就是我们的心是柔软的、是有觉性的,所以蔡邕才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不逾越规矩,又能自由纵横,游刃有余,这就让我们的书法充满了生生之意。

第五个关键词:形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笔势》

中国人看起来柔弱,看起来不那么有强力,但是真的遇事还是很有担当的。不管是近代的抗日战争,还是历史上的,夷狄侵犯华夏大地,都能表现出这种精神。所以我们时常觉得很奇怪,那么柔软的笔,怎么能写出这么有气势的书法呢?这就是势的运用,也就是刚柔的运用,在书写上表现为书写的轻重、快慢、墨的浓痰,上下的起伏提按,进而在总体上形成了独有的形势。

在形上而言,书法是图像的艺术,是视觉的艺术。只要书家的真迹还在,书法就永远不会流传。书家对书法所有的感悟都隐藏的图像里,经由我们视觉的发现。视觉图像构建了古今之心心相应之通道。

第六个关键词:生命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庄子》

我们看一个人书写的好不好,往往喜欢用一个词形容“灵啊!”上海人特别喜欢用“老灵喽”,写得真好!就是字里行间有生命的气息。最能体现这种生命气息的,就是书写者在那个当下的感情。诸如历史上很多的法帖,诸如《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极度悲伤,《丧乱帖》中王羲之的悲伤和无奈,《寒食帖》的郁结,《兰亭集序》的从容闲逸,这就是生命的气息在其中流转。作品随着书家的逝去,并没有一同消散,而是作为一种恒久性的生命存在。中国人的生命观是很奇特的,有一己之生命,也有古往今来的大生命,如何让自己这个小生命,成为一点光,融入这个永恒的大生命里,这是中国人的心性追求。

第七个关键词:修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很多人认为书法是书法艺术家的事,跟我们一般人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着呢!当你看到了上面的六个关键词,你还能说没有关系吗?我们的书法学习,最终是落到日常的修身工夫里。一笔一划,有法度。笔笔诚意,字字用心,收视反听,心笔墨纸合为一体。虞世南说过: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书写之时,时时观照我们的内心,每一笔都在在觉察,是那颗敏感的心在书写。

第八个关键词: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很多书法理论以及书法老师都说中锋用笔,这是什么含义呢?原来答案在这里。书写的大目标是中和,也恰恰是上一个关键词“修身”的践行。我们心性表现在纸张上是什么样的呢?恰恰是这种中和之道。畅快,也不能过于畅快,悲伤也不会过于悲伤,所以很多帖子,我们能感受到书家的情绪在,但是在书写上仍然保持着法度,这就是发而皆中节。一定要发出来,但绝不是肆意无度。这是书法的常经大道。

国学名师讲堂第108讲:《中国书法与心性修养》

讲授者:复旦大学晏海林教授

时间:4月20号 13:30-17:00

地点:九州书院(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公园内)

报名咨询:子咏老师 13671594080 同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