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岁童模被亲妈狠踹:你打孩子的样子,真可怕

 富书 2020-06-19

进化妈每一个孩子都曾是天使,他们精挑细选,最终选中了我们做他的父母,从此心意相连,生死与共。

你看,那个刚刚被你吼完的熊孩子,没过多久,就又会腻在你身边撒娇,笑吟吟地呼唤着你。

 

作者:庞婉薇(爸妈进化论主笔)

近日,童模妞妞在拍摄过程中遭其母踢踹的视频在全网曝光,引起网友与淘宝商家公愤。

其母多次打骂孩子的视频在全网曝光之后,视频中妞妞的妈妈在第一时间发表了道歉声明。

只是无论发表什么声明洗白自己,那个在亲生母亲的踢打下,踉踉跄跄的小女孩,实在让人心疼。

我们暂且不论动机如何,也不谈妈妈把孩子当作摇钱树,却还非打即骂的无良行为。

反观我们自己,在与孩子相处时,一生气就动辄出手打骂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有些时候,甚至比画面中的妈妈下手还要凶狠。

去年11月,法国通过了《反日常教育暴力法》,这项法案引发了民众的热烈讨论。

今年3月,日本政府也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儿童虐待防止法》和《儿童福祉法》。

看来,“暴力育儿”引发的争论,已经升级为全球性的育儿难题。

古人言:棍棒底下出孝子。

所以,古往今来的父母,都对这种用暴力手段来体现权威的做法趋之若鹜。

似乎没有什么是打一顿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打两顿——不吃饭,打一顿;不睡觉,打一顿;不写作业,打一顿;淘气闯祸,打一顿。

事实上,父母打孩子的行为,就是一场名正言顺地“以大欺小”啊!

01

进化妈

前几天,班上一个调皮的男孩子上课时第N次偷跑出教室玩,我只好邀请孩子的妈妈来学校聊聊。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母亲一见到孩子,就当场把孩子踢得满地打滚,站都站不起来,无论我怎样劝阻,都拦不住她对孩子的拳打脚踢……

事后,孩子的妈妈哭着跟我说,自己刚生完二胎,在养育二宝的过程中忽视了大宝的管教。在深深的焦虑之中,她很难控制情绪。

同为母亲,我非常理解这位妈妈的不易。但是,打孩子不是我们发泄愤怒的方式。

孩子忘不了你打ta时那张扭曲可怖的脸,至于错在哪了?早就被你吓得忘光了。

所以,用情绪所支配的管教,往往都是无效的,并且将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当父母的,谁还没有个气到吐一口老血的时候?

两岁的儿子整天扮演“皮猴子”,间歇性地撩拨我老母亲的底线,我也有无数次想把他按在地上摩擦的冲动。

每当这时,我就在心里默念着一串咒语——“留一手!留一手!”

急啥呀?与娃斗智斗勇的路还长着呢,怎么也得给自己留个一击致命的“绝招”啊!

如果我早早地把这招“杀手锏”用了,那么将来等我管不了他的时候,岂不是无计可施了?

难道要从“打十下”升级成为“打一百下”?从“打哭他”演变成“打残他”?

看看这张图,触目惊心吗?当初在巴掌下瑟瑟发抖的孩子,长大后必将变成了挥着巴掌的父亲!

暴力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磨灭,并且由于言传身教的影响,很有可能会祸延到下一代,形成教育的恶性循环。

02

进化妈

那经常挑战父母底线的孩子,到底该不该打?又该怎么打呢?

要想正确地打孩子,方法和思路很重要。

我一个朋友和儿子之间有个《约法三章》。犯错后,他会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给儿子相应惩罚。

一级惩罚是做家务;

二级惩罚是减少娱乐活动的时间;

三级惩罚是打两下手板或者打屁股。

有一次,孩子因为贪玩回家很晚,触犯了三级惩罚。

爸爸在予以警告之后,由孩子自己选择“受刑”位置,接着用戒尺在肥嘟嘟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两下。

你看,比起你我打孩子时动辄就怒发冲冠,面目可怖,这位爸爸就高级多了,打得孩子也是心服口服。

“约法三章”,就是行为学家提出的“行为契约”。

这小小的约定里,藏着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他们犯错的零容忍态度。

成功的约法三章能给孩子的行为提供一个外在协助的力量,使孩子逐步走向自我控制。

值得提醒的是,惩戒孩子应该遵循原则,切不可随心所欲。

《约法三章》明确到的惩罚是打两下屁股,如果父亲此时因为气恼而反悔,为了解气多打几下,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不服气。

更何况,假如连你都不守规则,撕毁合同,那么《约法三章》对孩子也就再也不具有任何约束性。

03

进化妈

其实,惩戒孩子的学问还有很多,不是光凭你的一副铁拳就能解决的。

第一、任何形式的惩罚,都该注重“仪式感”。

如果你家熊孩子,真的已经到了不得不打的境地,你也要心平气和地执行“惩戒仪式”——阐述原因、陈述“案情”、讲述“后果”、接受“惩罚”。

记得小时候犯了错,妈妈会郑重其事地让我走到衣柜旁边,自己承认错在哪里。

接着,一番教训后从墙角抽出一根小木棍,在我的手心上狠狠地打两下。那种严肃而认真的气氛,让我一下子领悟到——“我错了”,而不是“我妈生气了”。

所以,惩戒孩子,务必要做到让孩子知晓犯错在先,接受惩罚在后。

假如顺序颠倒,先是不由分说地一番拳打脚踢,等你打爽了,气消了,再把孩子搂过来跟他说“我打你是因为你错了”,或者“我打你是为了你好”……

孩子不仅不会知错,反而只会怨恨你,逐渐疏远你。

第二、惩戒的形式不能临时起意,要未雨绸缪,提前制定。

亲子时光里,多的是温馨甜蜜的时刻。“相看两不厌”的祥和气氛中,最是制定惩罚规划的好时候。

口说无凭,还须在亲子讨论时当即白纸黑字记下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到了关键时刻,你头脑发热,一时胡来。

倘若你盛怒之时,随手从身边抓一个凑手的物件,一股脑就往孩子身上打,那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所以,照章办事,方便你我。

第三、尊重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惩罚方法。

尊重,是那一堵可以帮助我们减缓冲击的海绵墙。

在我们班每周的小组评比中,排名最末的小组都要抽一次“惩罚卡”。

孩子们在惊心动魄的抽取过程中,把原本气馁的情绪都融化在一次游戏里。所有抽到惩罚卡的孩子都特别兴奋,搞得像是抽大奖一般。

这个方法也可以借鉴到家庭教育中,让孩子自己写一些惩罚措施,放在“惩罚箱”里。

等到犯错误的时候,自己从“惩罚箱”里抽一个,并且执行。把惩罚变成游戏,让孩子“心甘情愿”接受。

04

进化妈

多年来,因惩戒孩子而“一失手成千古恨”的事件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打孩子时也要避免“雷区”。

1.打后脑勺可能会引发有些呼吸衰竭的并发症;

2.打到太阳穴有可能导致失明;

3.拧耳朵可能造成鼓膜穿孔;

4.拽头发也可能造成化脓感染;

5.就连打屁股也有可能造成脊椎损伤。

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打!脸!

经历过打脸的孩子,往往对被“扇耳光”的画面历历在目,有可能一生都活在阴影里,甚至产生憎恨情绪。

孩子年龄小,但是羞耻心和自尊心却一点也不小;以同理心对待,他们也是要面子的啊!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写道:

当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发现自己因为暴怒而惩罚或者打骂孩子,这时我们需要对自己诚实,承认这实际是为了缓解或掩饰自己的挫败感。

所以,请不要再说“我打你是为了你好”了。父母的这句表白,真是可怕极了。

每一个孩子都曾是天使,他们精挑细选,最终选中了我们做他的父母,从此心意相连,生死与共。

你看,那个刚刚被你吼完的熊孩子,没过多久,就又会腻在你身边撒娇,笑吟吟地呼唤着你。

犯错之后,请别忘了给那个小小的人儿一个温暖的拥抱。并且告诉ta:“虽然你犯了错,但是,我依然爱你。”

因为,他们是我们骂不走,也打不散的前世今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