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纸质书会消失吗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4-14
纸质书会消失吗

东汉元兴年间,蔡伦在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以树皮、麻布、渔网等材料制纸,由此,质地轻薄、价格低廉的纸张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这项技艺为我国古代文明的传承和延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是借助造纸术,纸质书籍才逐渐普及。反观2000多年后的21世纪,已全然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和电子已几乎将纸质书淡化出人们的视线。那么,纸质书在未来会不会消失呢?

如果从纸张对于书籍的载体意义这个角度来讲,纸质版只是书籍内容的传播方式之一,是一种工具化的角色,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某一天会出现新的载体或工具取而代之而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并不可能长久存在。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纸张发明之前,文字曾一度被刻写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缣帛等材料之上。伴随时间的流逝,它们的命运也只能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人也只能在博物馆的陈列室里觅得些许它们当年的踪迹。这似乎是历史、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即是说,传播知识的传统会一直持续下去,只是记录知识的工具会不断改进,纸质书也只是其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而已。

然而,虽然历史发展的潮流、规律不可逆转,但社会历史发展还是有温度的。电子书固然体积小、容量大、轻便、易携带,但纸质书的触感还是略胜一筹。纸质书拿在手里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轻轻翻动书页时随之而来的内心波动,淡淡墨痕、书香,与书为伴时自然营造出的那种独特雅致的文化氛围和不经意间彰显的品位格调,打开书本之前对书籍所包含知识内容的谦卑虔敬之心……这样的阅读体验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而且纸质书更为扁平和静态,阅读过程中干扰因素更少,读书人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古人常闭门不出,潜心读书,“读书不觉已春深”,亦有“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不失为文人雅兴的美的境界。近年来,有言论称“读精美纸质书的人更出众”。除此之外,许多经典图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以此观之,纸质书在数字时代的生存空间会被大大压缩,但并不会被完全取代。

美国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使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并担心电子侵权有朝一日可能会毁掉出版业,甚至毁掉写作。乔纳森的担忧反映了文学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一种普遍心理。有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成为亚马逊阅读器——Kindle的第一大市场,很多人预言,电子书的时代已经到来,纸质书很快就会被淘汰。事实上,根据2018年由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和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合发布的《阅读产业发展报告(2017)》,中国的纸质书市场规模达到1 800亿元,而电子书市场规模只有20亿元。年轻人并没有抛弃纸质书。在纸质书的读者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高达52.3%。传统的纸质书仍然是主角,新兴的电子书只能充当配角。

笔者认为,无论书籍的载体形式如何翻陈出新,书籍的内容才是读者最应该重视的核心要素。无须在选择电子书还是纸质书这个问题上纠结、浪费太多精力,多读好书就没错。


读书快乐

富贵必从勤苦得
男儿须读五车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