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软科技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19-04-14

作者:刘洋、宁柯瑜

投资要点:

公司成立25年,顺势而为从图像算法到视觉人工智能。1994年公司业务主体的前身成立于美国,专注于图像和领域算法及应用软件的研发,最早推出了图像编辑软件。2003年在杭州成立有限公司,开始专注于移动摄影的影像处理,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移动领域的传统影像软件公司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公司迅速布局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客户覆盖中国、韩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地。

视觉人工智能新贵。虹软科技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原创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LG、索尼、传音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同时,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推广。公司实际控制人邓晖及其配偶共同持有38.75%股权。

重研发,高毛利高净利突显软件技术实力。2016-2018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61、3.46、4.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0、0.86、1.7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6.42万元、280.02万元、2.03亿元;净利润率达27.89%、21.50%、38.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别为-1538.74万元、8297.08万元、2.4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2.30%、93.66%、94.29%;研发费用分别为9026.84万元、1.09亿元、1.49亿元,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分别为34.59%、31.43%、32.42%。

盈利模式明确,分为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1)固定费用模式即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金额固定的软件授权费用;2) 计件模式即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 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公司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一般阶梯报价。

开放AI平台,打造生态。公司还推出AI开放平台,将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免费提供给有需求的企业、创团和个人开发者使用,不断拓展公司AI视觉技术的应用领域。

建议采用PS或PEG估值。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二条,发行人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 亿元”。

风险提示:同类竞争加剧风险,客户采购减小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