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梅城老街18年的客家小食店,人均不过20元,惊艳味蕾

 广州大桥 2019-04-14

来到梅州

穿过梅江桥下

历史文化街区的牌匾

便来到始建于1932年的凌风路

放眼望去

鳞次栉比的民国骑楼沿着街道延伸

凌风路。(钟小丰 摄)

这里,犹如一张客家风情画卷,见证着客都名城的沧桑和变迁。置身于其中,时光仿佛回到了过去。

当然,也总是藏着一些其貌不扬,却能惊艳味蕾的小店,在梅城老街走一圈是需要勇气的,毕竟吃到胖一圈不是说着玩的。

在这之中,有这样一家小店

在梅城老街扎根

一开就是近20年

成为不少80、90后

舌尖上的美好印记

来,一起跟着美女小编走起

☟☟☟

1

一家18岁的客家小食店

这家小店

位于梅城江北仲元西路84号

今年已经18岁了

旧招牌↓

经过提升改造之后的新招牌↑

每天上午10点,非常小食的店门便缓缓开启,亲力亲为的店主郭文军和妻子在厨房开始一天的忙碌,煎炸的声音在锅中滋滋作响,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弥漫着宜人的香味。

走进店内,十几年如一日的装修,温馨朴素的氛围,像磁带般倒放,瞬间拉回青春时代,连空气都有着让人鼻尖发酸的熟悉味道。

一进门,引入眼帘的便是店内这显眼的旧招牌“非常小食·小食非常”。(yumi 摄)

经过岁月的洗礼,创办于2001年的非常小食变得有些沧桑,但井井有条;桌椅虽然陈旧却有种独特的“复古”风,18年前的“非常小食·小食非常”店牌保存完好,悬挂在店内显眼的位置,仿佛在默默地诉说创办小店的初心。

谈及店名的寓意,郭文军笑称,当初取名“非常小食”其实没有想太多,但这背后,郭文军夫妇俩却是用了18年的时光,诠释了客家特色小吃最“纯粹”的味道。

郭文军在制作牛奶面饼。

“上世纪90年代时,我在老街卖布料、做服装生意,却一直钟爱制作客家小吃,绿豆沙、龟苓膏和凉拌受到不少朋友的欢迎。虽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客家小吃,但极少有集中卖客家小吃的店,所以有了开店的想法。”郭文军说道。

从服装行业转行到餐饮行业并不容易,1999年,30多岁的他曾到大埔、平远等地学习客家特色小吃制作,也曾辗转广州、深圳、东莞、潮州等城市“取经”,学做各地的粤式点心。

2

一家有50多种小吃的店

十几年过去,店里的老规矩依然没变,自己看菜单,然后用白纸写下要吃的菜式,再递给服务员。

看着这熟悉的环境

似乎觉得时光并没有溜走

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在这里聚餐的场景

这里的小吃多达50多种

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

而且分量很适中

“在老街较繁华的时候,小店每隔一星期就推出一道创意小吃。”郭文军介绍。

发展至今

非常小食涵盖小吃

甜品、快餐、炖品等多类美食

成了不少“资深吃货”口中的

“小吃集散地”

临近饭点

前来寻味的顾客便会纷至沓来

一看菜单就发现性价比不错

便忍不住多点几样

足够三五好友吃得饱腹而归

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的铁盒清补凉。

用铁盒装的清补凉

爽口的凉拌

香飘四溢的煎萝卜粄、煎荞粄

炸小饺、南瓜饼等

各类客家小吃

最受新老顾客的青睐

深受大家喜爱的煎萝卜粄。

创意客家小吃——煎萝卜丝荞粄,跟上面的煎萝卜粄相比,带了一丝荞的香味。

这样一份南瓜饼,只要5元,性价比极高。

焦香的面包表明附着玉米粒,粒粒玉米之间又夹杂着浓香炼奶,一口咬下去,嘎吱,几种口味一下融合在一起,你忍不住夹起第二块往嘴里塞。

炸香蕉,外表香脆,内有香蕉流心,咬一口,柔软的香蕉肉,香蕉味顿时充斥整个口腔。

炸小饺,这是一道经典的客家小吃,抹上厚厚的番茄酱,一口一个,可谓是十分满足~

红豆汤,用料十足。

早期,非常小食的消费群体以学生和业务员居多,2003年后店里开始发展快餐,现在‘老嫩大细’的消费者都有。

郭文军表示,18年来,小吃的价格一直维持在3元至8元不等,经济实惠、品种多样、食材新鲜是不少顾客成为回头客的原因之一。

当然,店里不仅有小吃

也有各种快餐

热腾腾的荷叶牛肉饭等各类快餐受到顾客欢迎。

生炒牛肉饭。

咖喱牛肉炒饭。(yumi 摄)

如果想吃的太多

无法抉择

也可以看看墙上的小黑板

那里有老板的“今日推介”

价格实惠分量足

小师傅一行6人

花了不到百元

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3

延续旧时光的美味

美食可以通过味道唤起

一个人对一段岁月的美好回忆

郭文军深有体会

“顾客中有很多以前还在恋爱中的情侣,现在已经为人父母了,还常常带着孩子光顾店里。今年53岁的郭文军满是感慨。

时代变迁

传统餐饮行业的发展轨迹

也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梅州城区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落地开花,琳琅满目的特色餐饮吸引大量客流,聚拢了不少人气,同时也给传统街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以前店里一天可以接待300到500多人,即使三班倒都忙不过来。”郭文军坦言,现在门店日客流量约八九十人,经营时间从以前的上午8点到深夜12点,更改至如今的上午10点到晚上8点,但夫妇俩丝毫没有懈怠。

采访期间

非常小食的网络外卖平台接单不断

郭文军夫妇俩忙完

线上线下的点餐订单时

时间已到下午2点

郭文军正在帮忙配送外卖。

相比盛极一时的“网红”餐饮产品,郭文军更希望继续专注于客家传统小吃制作,潜心经营老店,坚守着这个可以让人们的味蕾坐上“时光机”,回溯旧时光的“站点”。

(yumi 摄)

发扬客家传统小吃,在推动我市“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非常小食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老街的店铺数之不尽,老字号汤圆、洪屋雪花、海石花、油罗后厂、金山牛杂等各类客家小吃名店遍布于百年骑楼之下,在传承中闪烁着光芒,默默延续沉淀在旧时光的传统美味……


综合自客家菜师傅

记者:江婵

摄影记者:吴腾江

视频:丘儒  吴海清

编辑:叶惠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