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因慢性损伤引起的以疼痛、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本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多为老年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衰少,筋脉懈惰,加之体态肥胖,体重增加,久行久站造成足底部皮肤、皮下脂肪、跖腱膜负担过重,可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或骨质增生,致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
跟痛症之铍针疗法
治则治法:舒筋活络,解痉止痛。
操作步骤:
1.定位院患者俯卧位,术者触诊寻找足跟部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多在足跟下结节或结节前部。
2.消毒。
3.进针院在标记的压痛点处行进针操作。
4.松解院针刺的深度以铍针穿至跖腱膜即可,过深则会扎到骨膜出现术后不良反应。 针法可采用一点式松解。
5.出针。
特别提示:
1.减少步行和久站。
2.穿鞋以宽松为宜,在鞋内放置缓冲垫以减少足部压力。
3.肥胖患者应注意节食减肥,减轻足跟部负担。
跟痛症之带刃针疗法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松解或切断被卡压的跟前神经。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
2.指压法找出跟结节前压痛最明显处,予以标记。
3.采用 0.5%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使用斜刃针于标记点垂直刺入皮肤直至深部组织,于跖腱膜、跖腱膜跟骨抵止处及腱膜下进行切割、铲切和撬拨,分离松解跖腱膜以解除对跟前神经的压迫。 对个别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者,可予以切断跟前神经。
5.退针,无菌敷料包扎,术毕。
特别提示:
1.实施该项治疗必须熟悉微型外科解剖学,否则操作不到位,达不到治疗效果,或可能造成损伤。
2.对于病程早期患者不宜实施该项方法治疗。
3.带刃针治疗同时要配合手法治疗或其它适宜的物理治疗效果会更好。
4.手术后创口三日内避免污染。
声明:内容来源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编辑:锦灯笼姑姑
图片:网 络
审核:虫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