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弹

 我执斋 2019-04-14
晨 曦
  宋代王楙《野客丛书》记载:“包拯为台官,严毅不恕,朝列有过,必须弹击,故言事无瑕疵者曰没包弹。”包公一生弹劾了多少人,估计连他自己也很难算清。他参皇亲、参权臣、参酷吏,告贪官、告昏官、告庸官,其弹劾的广度和深度后人很难企及,因此留下了“包弹”一词。后世更是以“没包弹”来指代好人。

  史书记载,包公曾七次上书弹劾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佐不称职,“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可见当时包公情绪之激动、态度之坚决,以至皇帝最终只能妥协。人们认为极其称职的“包检察长”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同时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包弹”一词,流传至今,足见人们对包公的敬仰。

  人们对公理与良知的信仰,今古如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