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来自于广西归德州的狼兵充斥于广西东南部、广东西部,那么数量如此众多的归德州狼兵,究竟是否如实呢?归德州的地域面积和人口是否足以承担呢?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去研究归德州的历史。 现在,归德州的名称已不存在,它和许多州县合并成为了今日的平果县。《平果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页)载:平果“古为百越地,秦属象郡,汉属郁林郡增食县,隋属郁林县宣化县,唐置羁縻万德州、思恩州、恩城州、都救县,分属田州、邕州。宋置果化、归德州,设丹良、那海堡、都阳寨,属广南西路邕州。元都救县废,余沿宋制。明朝果化、归德沿袭,思恩州升府,恩州城灭,置旧城、下旺土司巡检司。清朝沿袭明制,各属百色直属厅、思恩府和南宁府。民国4年8月,果化、归德土州改流置果德县。民国23年,思林县治迁到榜圩,易名平治县。1951年果德县与平治县合并置平果县。” (清末)“平果县地杂花多,有恩隆、思林、果德、那马、天等、隆安、镇结、都安等县……归德土州划十六个团:古沙、那马、古陇、那基、马头、内州、那宣、布脚、驮仲、同仁、廖团、来团、排团、贵团、那浪。”(《平果县志》38页)归德州地域大概为今日平果县的坡造镇、马头镇的东半部、旧城镇南部的一点等地域,约占平果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的七分之一。 “归德州土官黄氏,他的祖先是山东青州人,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随宋朝枢密副使狄青南征壮族领袖侬智高起义军,封归德州世袭知州。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其嫡系后裔黄隍城归附明王朝,沿袭知州职。” (《平果县志》417页)“明清两代,土兵属地方武装,有兵征招,无兵事务农”(《平果县志》501页)“土司治区内,地方水土,一并归附,尺寸土地,悉属官基,土地全为土司所有,土地随官随属迁辖,土司迁职或土司子女出嫁,原辖区土地和土民随迁管辖。”“土司把领地之耕地划为官田、粮田、造田,分封、划给官族和土民管、种,土民向土司纳租和服徭役。(《平果县志》114页) 可以看出,归德州及其前身万德州的设置,出于中央政权对广西地方少数民族统治的考虑,所建立的羁縻州,由地方少数民族首领来管辖,明清则演变为土司。由于广西地方少数民族势力众多,所分封、建立的州郡地域面积都不会太大,归德州就是如此,而归德州还算是其中相对较大的。明朝归德州派出狼兵最多的明朝中叶的人口有多少呢?我手上缺乏资料。民国22年,平果县(果德和平治)人口为12万人,1952年为20万人,如果按照1952年的资料估算,明朝归德州的人口以七分之一相乘最多也是3~4万人而已,而且应该是高估的。 根据张声震主编的《壮族史》(2000年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79页、281页)记载的广西人口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211263户,1482671人;弘治四年(1491年)为459640户,1676274人。”人口主要分布在现在桂林地区。元朝广西有368772户1863985人,南宁路(原邕州,包括归德州、果化土州、上思土州、下雷土州等 )才“10542户24520人”,很显然,这些人口资料非常不齐全,由于土司制度的存在,土司所拥有的奴隶、佃户等肯定被瞒报了,致使显得户口和人口稀少。否则难以解释明朝归德州所派遣出的狼兵及家属数量这么庞大。 宋朝皇祐年间(1049-1053年)镇压侬智高起义之后,加强了对广南西路地区的统治,依唐制划定州县,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可见归德州为“大者”,还算是相对地域较大和人口较多的羁縻州。 那么当时归德州派出的狼兵及家属大约有多少呢? 据高州黄塘《韦氏族谱》记载: 皇佑元年(1049年)被贼首侬志高占田,征定州府静州府等县朱葛亮拨黄河部兵杀三十六,熙宁元年(1068年)征剿九年,向归德州狼总凑准御马前该赏银牌两颗。朱洪武三年(1371年)建立田州府归德州各衙门。永乐元年(1403年),有浔州府帖文差黄胜广、杨善政、林清、陈政、韦庆等领目兵三百余家,韦安管令同招主前去当浔州府桂平县思阴乡武平里八挑立堡耕守,大藤峡罗绿垌口龙古头闭滑石何元垌口耕守,杀贼首一百九十,功生擒人口男妇八十二名,赴解浔州府,报功重赏立案。景泰四年(1454年),上司明文指定两广都爷,抱明示着随同黄胜带兵,韦进把总、覃应顺、李仕进,差同十冬老人、陈满怀领目兵六十馀家并妻子前去广东廉州府合浦县平凤寨太平永平等地立堡耕守,高州府化州县甲笼堡三则石获肚大桂坡立堡耕守。四至九年,杀贼首黎通天、黎忠亮、廖公广,赴解廉高二府,杀贼首三十六功,报国立案。廉州府合浦县一寨二平,高州府化州县甲笼堡二三地方,护民耕守,杀贼有功,各安永业。天顺七年(1464年)润七月初七日,奉高皇帝勒令梧州府玉林关文,即到北榕(容)二县,支库银四十万,赏马五匹,赏天牌委官李秉相、胡孟坚老人、李仕进、十冬、陈满怀给榜到州职,拨兵黄平、黄忠、黄盛、黄质、韦金、韦高、韦副、韦宁、韦安、韦道、韦应顺、韦道远等九百六十二家,并妻子前去东西征剿贼寇。 韦高带兵四十家,黄胜管令同招主李秉府官李秉乡克官里老十八冬人起禁乡夫扛行李送小老前去北流扶采里兼界合水通天立寨镇守杀贼三十二功,生擒人口一百零八人报国立案,黄忠带兵三十二家,韦副管令同胡孟坚前去北流一二三里大霜寨石获肚护音地等处护民耕守,两年杀贼二十六功,呈上立安。韦安带兵四十二,黄盛把总同韦道远、韦黄珍、韦黄钦、韦黄深前到北流、容县二洞尾立堡镇守,石门相思古罗六郎等山寨,杀贼四十八功,生擒贼首一百零四人,重赏报国立案。梁孟刚带兵四十家,韦宁把总,同黄平、韦惠章、韦手、韦有轮等前去陆川平乐、白马、榕江堡等地护民耕守,杀贼首廖公广,生擒杀 残贼四百零八人报国立案。黄应科带一百零六家,韦金管令、韦道把总前去广东罗定州泷水县、阳春县、罗定县、高州府茂名县、信宜县等地三十六寨护民耕守,杀贼九十六功,活捉贼首黎通天等、废贼五百零六人,报国立功重赏天牌立案广东罗定、高州府茂名县、信宜县、阳春县、罗定州泷水县等地。 后记:归德州狼兵的派遣地主要集中于桂东南和粤西的容县、北流、陆川、桂平、合浦、信宜、高州、化州、罗定、阳春等地,时日长久,皆化为汉族平民了,不复本来的民族的身份。至于其后裔人数,相信不下二三十万人,比如狼兵韦姓的后裔,我所掌握的资料推算大概有五万人左右。因此在这些地方的历史当中,我们不应该忽略狼兵所带来的历史事迹。故编辑此文,以溯其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