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风景 法 欣 东明湖,位于浙西衢州常山县城东南 1 公里。 这里,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条数公里的环湖塑胶跑道连接三个进出口,道的两旁花草葱茏,风景依依,是人们一处避暑纳凉、度假、健身的好去处。 四月仲春,我迎着清丽剔透的晨光,独步二公里去东明湖公园,只为拜谒那一片竹林。 穿过一座雄伟、精致的石碑坊,道路两旁便是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中有的竹笋已长成人高,有的刚从昨夜破土而出,正争先恐后地拼命生长。 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我,爱看竹笋在不断往上窜的过程中,一层一层地脱下身上的衣裳,一片片竹壳洒落一地的壮美,也爱在竹林中聆听笋壳脱落掉在地上的悲壮声响。 我情不自禁地走到竹林中,抚笋而站,把脸轻轻贴在嫩绿的竹笋上,闭上眼,静静地去感受生命的力量,仿佛一下子就触摸到了它跳动的脉搏,听到了它“扑通、扑通”的心跳。 说实话,想要听到笋壳脱落掉在地上地声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我为了听笋壳脱落掉在地上的声响,会痴痴地坐在竹林里等上一个小时,二个小时,甚至半天。 可今天,我很幸运,大约过了十分钟,就听到“咔嚓,咔嚓,”竹壳撑裂开来掉在地上的声响,这声音清脆而优雅,饱蘸生命之美。正所谓,不逢知己不开花呀。 笋壳是多情的,更是充盈而悲壮的,即便是枯萎倒挂在竹笋上,它也舍不得与竹笋别离,直到被山风吹落在地上,也不忘对竹笋的一片深情,任凭春雨的侵蚀,腐烂于土,余情浓浓,去滋养、培植竹笋开枝散叶,长成粗壮的毛竹。 正是有笋壳的默默付出,才使这片竹林不断向外扩展、蔓延,而且竹与竹之间相依相伴,薪尽火传,血脉相连,让我们看到一片纯情的天地。 如此这般,我似乎理解毛竹的婉约轻柔、高风亮节的品格,人生至极处,不就是一个情字么? 当我怀念一个人的时候, 喜欢伫立在竹林中听雨,一滴,一片青翠,重重叠叠,希望把雨雾中的人与竹涤濯成江南最美的背景…… 当我烦闷的时候,喜欢伫立在竹林中听风,竹枝垂于空中,如碧线绸带,风起云动,竹叶婆娑,仿佛耳畔响起弦子上勃发的天籁,由远及近,弦急处,是生存的激越,是快乐的鼓舞,是奋进的号角,我完全陶醉在一个时光凝固的竹香世界中…… 梦醒,不经意间我走出了竹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扇形大花坛,作为一个单元的整片风景,盛开着不同颜色的杜鹃花,还有六颗茂盛高大的香樟树,形成一片独林。 林中的鸟儿来来去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停下脚步,仔细聆听鸟儿的叫声。 树已老,但小鸟很年轻。几只斑鸠欢快的从这个树杈跳到另一个树杈上,然后飞到湖中居的屋顶上,接着又飞到对面的树林中。 大花坛的西南面是依湖而建的榭光湖凉亭,亭子的四根木柱上各挂着一块长方形的木板,木板上写着两幅醒目的楹联,一副是“竹外青山时有无,身在画舫心无界”。另一副是“亭间流水齐今古,足登凉亭目有光”。细细品读,我孤寂的心顿时泛起浓浓的色彩,有竹林,有烟雨,有柳絮,有风月,有小桥,有流水……这不就是我们渴望回归的景象么? 是的,东明湖公园,就是一部优美的生态文明史诗,一切都未曾老去,这里的一山一水,孕育着这满山的翠绿,穿过岁月的流光,向尘世传送着一袭绿影,一叠清香,一世繁华,一个你永远走不出的风景。 作者:郑志福,笔名法欣 |
|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杂文汇集(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