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集序背后:一场军方大佬们的惊天密谋

 数数数据库 2019-04-14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背后:一场军方大佬们的惊天密谋

说兰亭盛会是中国历史最为著名的名流雅士聚会,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有异议。当时的召集人,后来被誉为一代书圣的王羲之在这次聚会上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两千年来一直在书法上成为几乎不可撼动的标杆,至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兰亭集序背后:一场军方大佬们的惊天密谋

这场聚会也一直被后人认为是一件极尽风雅之事:吟诗作对,曲水流觞,风雅莫过如此。

然后在兰亭盛会之后的1650多年之后,西泠印社出版的一部《兰亭序解读》,(作者吴大新)推翻了传统的说法。作者认为:永和九年的兰亭会,并非“文人雅集”,而是王羲之主持召开的事关东晋命运的秘密政治军事会议。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

史载,西晋分19州,东晋立国,仅得8州。当时,东晋、前秦、前燕一直处于对峙的战争状态。东晋王朝虽然自立国以来就一直试图北伐复国,但是因为将相(恒温和殷浩)不和,导致北伐多次以失败告终。

永和八年,殷浩率领北伐大军,在淮河一带与敌军对峙,东晋形势,危如累卵。而兰亭所在的会稽,正是战争的大后方。

从后世看,一代书圣的光芒,常常掩盖了王羲之当时的身份。

兰亭集序背后:一场军方大佬们的惊天密谋

王羲之画像

当时的王羲之,还没有被人们称为书圣,甚至他的书法,在当时还存在争议,以为“不合古法”。人们对他更为熟悉的认识是会稽内史加右将军。书法不过是他的副业而已。他背后的家族,更是赫赫有名,是东晋四大门阀之一。琅琊王氏,在东晋,可以说权倾一时。元帝渡江,就是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的提议。“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王羲之的家族和诗人谢安的家族。

当时的会稽,连年旱灾,百姓只好用树皮充饥。

“如此江山参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

与东晋王朝关系如此密切的王羲之,在这样的局势下,如何会有心情招朋引伴,纵酒放歌?东晋有难,作为门阀子弟的王羲之如何可以置身事外,无动于衷?

在王羲之早年的仕途生涯中,他曾多次仕途调节恒温和殷浩的关系,但是均无结果,所以主动降级到会稽。即便是降级到会稽的王羲之,在朝中依然具有不可小觑的能量。

我们来看兰亭盛会的人员:兰亭盛会,王羲之邀集了42人,其中军方有22人,省军级的干部,有五六人,前线将领3人,其中两人后来在前线战死。只有谢安一人是文人雅士,但他同时也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曾经指挥过淝水之战,他背后的谢氏家族,更是东晋势力最大的政治力量之一。

兰亭集序背后:一场军方大佬们的惊天密谋

这样一群人,在风雨飘摇之际,千里迢迢赶往绍兴,怎么可能是为了一场风花雪月的雅集?

当时狂爱兰亭集序的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传》,就是他亲自撰写,在玄武门事变夺得皇位之后,对于战乱的背景轻描淡写,导致了一场历史的误会。

兰亭集序真实的故事,反倒被忽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