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得志的李鸿章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的?几种方法值得借鉴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4-14

“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这话对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确是最为恰当。在读书之时,尤其是学习到近代史的时候,对于李鸿章的第一印象都是被冠以“投降派”“卖国贼”的专属名号。

渐渐地深入了解李鸿章之后,才发现我们误会他了,我们的认知里都欠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一、少年科第

1.经世致用的启蒙:李鸿章生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天才,得到安徽合肥名士徐子岺的教学与启蒙,徐子岺曾是曾国藩的幕僚,也能归类到经世致用学派中的一类,那么李鸿章早年的启蒙教育不是纯粹的八股,还有徐子岺这样的名师带他睁眼看世界,打下最为基础的种子,只等待生根发芽。

2.到京城一游,高中举人,获同乡名人推荐:李鸿章并不是普通的草根出身。父亲李文安是京官局级序列,跟晚清名臣曾国藩是同年考取进士,跟林则徐之子同时在刑部当差。你看看这个圈子基本上也是湖南经世致用学派的人,那么少年李鸿章到京城那时,是如此的意气风发,不仅是拜访名师还是考取举人,都是为了给自己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结果,也是给自己立下“建不世之功,封侯拜相”的宏伟目标。

3.会试不利,经世致用学思想形成:李鸿章再次入京会试,顺便还以父亲的恩荫去拜访安徽同乡潘世恩提前打招呼,但结果是会试落榜后,得到以年家子的身份在曾国藩身边学习与打下手的机会,最后获得曾国藩的认可,在此时李鸿章的经世致用思想已经成型。

二、壮年戎马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李鸿章第二次会试高中后,就在京城当皇帝身边的秘书文员的职业。一干就是六年,终于迎来他人生的第二次职业转变,从文职转为武职戎马生涯。

但怂恿安徽老乡吕世基上书咸丰皇帝回安徽办团练的事情,很快就被批准。办团练组建淮军过程一呆就是五年。本以为可以依靠团练来获取功名,却因为军事能力不足,宣告失败。

或许这时候李鸿章才第一次生出无力感与绝望感,前方路途究竟怎么走?但人呐,总会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也才在这时候脱胎换骨,功成名就的开始。

李鸿章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办团练失败后,迫不得已到了曾国藩那里做幕僚,看看这位晚清第一完人曾国藩究竟是怎么治军,怎么打仗,怎么做官,怎么做人的手法。

李鸿章,给予曾国藩的错觉就是一个笔头很硬的高级秘书,并不能作为独领一方军队的将才。但李鸿章此时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们仍然知道“建不世之功,封侯拜相”的人物,怎么可能没有野心呢?

李鸿章不仅有野心还想着时常居于屋檐之下,做小媳妇的感觉太过于憋屈。

在公元1860年,曾国藩为了给咸丰皇帝面子,把自己的湘军大本营搬迁到祁山之中,但李鸿章却说:“祁山是万山之丛,属于兵家绝地,不可往之”,曾李之间开始出现裂痕,但李元度失守徽州被弹劾,曾国藩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战略失误与用人失误的领导责任。李鸿章确是纠集一帮秘书拒绝领导的批语,最后两人闹翻。

但李鸿章发现跟曾国藩闹翻后,自己根本折腾不起风浪,还不能以曾国藩的弟子去招摇过市。最后在胡林翼等人作为和事佬角色,李鸿章又回到曾国藩身边,曾国藩却没有记仇。

刚好上天赐予李鸿章一个事业大转折的机会,太平天国破坏江南大营后,导致花花大都市上海形如孤岛。救援上海,以防太平天国攻占成为当头第一要务。

李鸿章率领9000淮军,经由外国商务船运送到上海后,外国人看到李鸿章的队伍“形如乞丐”嘲笑不已,还反讽着“这样的军队能叫军队,能守得住上海吗?”

李鸿章知道成败在此一战役,破釜沉舟的心态,让他勇往向前。

最后这9000多乞丐淮军守住了上海,抵挡太平天国的进攻,获得天下人的赞誉,从此李鸿章开始他“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仕途路程。

三、中年封疆

李鸿章自守住上海后,被曾国藩举荐为江苏巡抚,扩增淮军到八九万人的队伍。这时候李鸿章才开始独自一派,成为淮系的当家人。

这时候李鸿章步入四十不惑的年岁。

镇压太平天国,成就封疆大吏,获得封侯的最佳机会。

公元1864年,剿灭太平天国之功,李鸿章受封为一等肃毅伯,赏双眼顶戴花翎,正式列入封疆大吏序列。

当然李鸿章在晚年洋务运动中,彻底把经世致用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开启实业救国的路线,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开眼看世界,掀起富国强民的改革,他相比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物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他连续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也让他被后世所非议,让他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与历史结论。

梁启超先生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公元1901年,号称“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在快要“走向共和”之际,忧愤而死,享年78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