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开始,世界逐步进入大航海时代,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得各个文明都出现了向海外探索的行动。 东方出现了郑和下西洋,而西方出现了以西班牙与葡萄牙为首的初期殖民扩张。 新的领域与新的灰色地带往往相伴而生,当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海盗这个职业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这个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风靡一时的大海盗,对于西方的海盗,我们印象可能更深刻,比如挂着骷髅旗的海盗船等,但其实明清时期的中国的沿海海盗也非常肆虐。 作为一种非政府黑灰色暴力产业,海盗具有特殊的历史定位,反映出这个时期海洋上所缺乏的政府权力,而对于中国来说,则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央与沿海地区复杂的关系。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番,明清时期有名的海盗势力,来看一看海盗职业在东方有何历史影响。 一,陈祖义与梁道明 陈祖义是明初时期的中国海盗,本是广东沿海海寇,后出海来到东南亚的一个小国邦,凭借与这个小国的联手,成为了东南亚地区较为早期的海盗势力,与陈祖义一样作为东南亚爪哇等地的还有梁道明的海盗集团,也通过投靠东南亚岛国崛起,由于三佛齐的东南亚统治势力衰微,这些海盗借机占领三佛齐的一些地区,成为了割据一方的海盗势力。 相比来说陈祖义的海盗势力更强,也曾活跃到了当时的大明东南沿海。 不过梁道明与陈祖义并没有兴盛太久,梁道明之子后来被明朝使者孙铉扣押,后来郑和下西洋时顺便来到了梁道明降明,最终迫于军事实力差距,梁道明接受招安,于是梁道明的集团被亲明的施进卿接替,梁道明则最终被安置在了广东一带。 施进卿之后向大明报告了陈祖义的位置,之后郑和回程中率领船队抵达陈祖义驻扎地,打算将陈祖义收服,但没想到陈祖义居然打算发动奇袭抢夺郑和旗舰宝船,在识破陈祖义计策后郑和设伏抓捕了陈祖义并且歼灭大量海盗,取得大胜。 自此郑和成功的将以陈祖义与梁道明为主的海盗威胁平息。 二,徐海 曾是杭州僧人,后来随着其叔叔徐惟学从事海盗,徐海是大明海禁时期所涌现的海盗之一,由于海禁政策大大影响了东南海上贸易,导致当时的东南经济命脉遭到打击,海盗乘虚而入,徐海也是这个时期崛起的海盗,一段时间里当中与大海盗王汪直几乎平起平坐。 徐海手下有名海盗陈东与麻叶二人为主要头目,而其身边则有夫人军师辅佐,而这位夫人便是徐海之妻,曾经卖身救父的淮南名妓王翠翘,其回信文书曾令胡宗宪吃惊道“海寇竟有如此文采之人”。 后来胡宗宪通过离间徐海手下两名将领,再通过迷惑徐海与王翠翘,使得其前来接受招安,没想到在沿海中伏,徐海乱战中自尽,后来王翠翘也自尽而亡,徐海海盗集团至此覆灭。 三,王直 大明最为传奇的一代海上枭雄,也是因海禁而兴起,本是走私海商,后来发展成为了强大的海盗集团,成为了当时最大的一支海盗集团,对整个东亚地区造成了很深刻的影响,而海商出身的王直有着一套完整的自私贸易方针,与当时刚刚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和处于战国时期的日本人都有贸易,是一直最早的国际化海盗犯罪集团,并且一度垄断了与两者的海上贸易,火绳枪传入日本就和王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长期将大本营基地定在了日本,自号五峰船主,之后海上称孤,挂起徽王旗号,而后在日本的九州岛上的平户藩安置了一片土地,与日本松浦党势力结盟,并宣称为宋国,俨然海上帝王,曾与名将俞大猷发生交手,吞并了陈思盼等海盗势力,屡次攻入浙江与江苏等地的沿海地区,与大明发生冲突高峰时期,王直的整个海盗队伍曾号称拥众二十万并有海盗船一百多艘。 但后来随着鼓动海盗劫掠活动遭遇了沿海打击,加上此时大明开始与王直取得联系,胡宗宪等沿海大臣主张议和,并且成功在民间找到并扣留了王直的家人,加上此时内部也对与大明关系产生了不同意见,王直为了平衡各方,决定冒险回国接受招安,并要求以东南开关为主要条件。 虽然开始看起来和议比较顺利,但之后王直被地方官王本固扣押,加上此时反对东南沿海地区海盗招安与反海禁的朝中势力开始出面,形势急转直下。 结果明使在海盗大营中被杀,胡宗宪开始与王直养子毛海峰在岑港交战,虽然王直下狱后盘踞在沿海门户的许多海盗撤走,但俞大猷仍然数月未能攻下岑港,而此战中戚继光成功崛起,发挥非常出色,促使最终此战明军获胜,毛海峰被消灭。 王直之死,背后其实是大明上层对海外贸易策略的放弃,海禁政策背后不仅仅是海商贸易政策的调整,其中牵扯到复杂的政治利益纠葛,东南的沿海贸易其实与沿海的乡绅利益也有很多瓜葛,只是朝中的主流统治集团反对海上贸易,所以对于海洋政策,统治集团内部是有分歧的,比如大明能臣朱纨就是因双屿剿匪期间打击走私并加强海禁,结果因与东南沿海的乡绅集团发生矛盾从而遭遇了政治打击。 而王直正是瞅准了这一点,决定进行冒险求和,希望通过各方妥协,达到平衡,此前王直曾经与浙江地方官丁湛联手消灭海盗卢七,对于明王朝政治集团并不陌生。但嘉靖皇帝的基本立场还是倒向了大明的基本政治方针一边,虽然胡宗宪也希望达成平衡,但随着局面倒向另外一面,胡宗宪果断执行早已准备好的第二方案,一方面开始上奏同意杀死王直,另一方面开始进行军事部署,王直死后,沿海果然群龙无首,从集中抢劫变成了四处匪患,倭寇大乱正式来临,持续十余年的剿倭战争全面爆发。 徐海与王直的崛起,是海禁政策导致的恶果,而选择拒绝与王直合作并诛杀王直,标志着大明选择通过战争的手段,解决沿海问题。 王直在日本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至今日本九州岛上还留有他的雕像。 三,张琏 张琏也是王直同时期的海盗集团,曾组成白扇会造反,主要在广东等地作为海盗活动,王直死后,曾吸收一部分王直手下,自立飞龙国皇帝,但并不能完全掌控海盗局势,后来被俞大猷击败,后来还与葡萄牙人有过交战,后来在沿海地区站不住脚,于是率部南迁去往了东南亚。 五,林道乾 林道乾曾在台湾地区驻扎,后来在广东福建交界的南澳岛驻扎,接受过一段时间招安,但看出统治阶级对他的不信任,再次出海远遁,后来朝廷屡次企图剿灭林道乾,还曾联络暹罗与柬埔寨要求协助抓捕林道乾,后来林道乾与东南亚大泥国联合驻守北大年港,成为了泰国等地移民华人的代言人。 六,林凤 林凤在林道乾远遁之后接受了他留在台湾海峡的海盗队伍,成为了东南沿海一时的大患,1574年遭遇打击之后向菲律宾撤走,在马尼拉与西班牙人进行了苦战,原本林凤的偷袭险些占领马尼拉,但是后来在对战中西班牙军队将林凤围困,虽然林凤与一小部分残部进行了一场出其不意的海上突围,但林凤海盗团遭到重创,后来林凤不知所踪,据说是去了台湾,其人马也各奔东西。 七,李旦 李旦也是一名有名的沿海巨盗,由于林凤差点攻下马尼拉,结果当地西班牙人开始针对当地华人进行杀戮,船商李旦被捕后来逃出,后来逃到了日本,由于王直已死,由他创造了贸易模式缺失了一个环节,李旦的崛起弥补了这个环节,成为往来于海上各方的海盗势力,后来李旦曾在澎湖列岛调和荷兰人与明朝的冲突,也就是在这之后,荷兰人放弃对澎湖列岛的占据,转而撤向台湾,进行台湾殖民。 八,郑芝龙 李旦的继承人郑一官后来改名郑芝龙,郑氏家族成为了明朝末期最强势的海盗集团,之后由于日本也开始进行锁国海禁,曾打击台湾的荷兰殖民军并消灭了与荷兰人合作的刘香海盗团,还多次击败明军的海防,成为了这个时期非常强大的海盗势力,郑芝龙成为了继王直之后的第二位极盛海盗。 ![]() 崇祯后期试图与郑芝龙进行合作,但很快大明灭亡,合作计划也无法实行,郑芝龙在大清兵疯至厦门后投降清朝,结果不久后被害。 其子郑成功一度在沿海地区势力壮大,高举反清大旗,与清军对抗。 曾险些攻下南京,但无力回天,后来郑成功撤往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建立郑氏政权,后来清朝击败郑成功之子郑经,将台湾纳入统治当中。 ![]() 9,郑一、郑一嫂、张保仔 清军入关后,东南沿海海外移民一度达到高潮,海盗一时间非常多,但很快清朝稳定局势,在统一台湾之后,控制力一度增强,开始延续清朝政策走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之后到乾隆时期完全闭关锁国,虽然此后清军积极打击海盗,但沿海的海盗势力还是有很多,加上以出海为生的疍家人出现,沿海环境更加复杂。 ![]() 比如郑一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受到洪门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广东海盗分为五大旗帮,郑一身为红旗帮首领,也是最强大的一路海匪,郑一娶了疍家粤妓石香姑,后来石香姑就成为了郑一嫂,再后来郑一死后,其养子张保仔又娶了郑一嫂,郑一嫂与张保仔联手继承红旗帮,成为了一支力量强大的大海盗团。 ![]() 后来张保仔与郑一嫂接受了清廷的招安,这次招安,是比较成功的海盗招安,张保仔后来反而成为了剿灭海盗的精锐力量,其后来一度官升到了从二品。 ![]() 10,蔡牵 与郑一嫂他们同一时期,蔡牵也是一支海上力量,曾活跃于台湾海峡附近。 蔡牵娶了一位吕氏为妻,这位吕氏被人们称为蔡牵妈(“妈”是一种南方方言当中,对于妇女的称呼),是蔡牵集团当中军师型的人物。 蔡牵后来组织台湾海峡地区的海盗起义,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一度重创清军。 后来在浙江渔山外洋一带遭遇围剿,恶战之后不能突围,炸船自尽。 ![]() 明清时期的海盗势力是一股特殊的政治力量,是海洋领域权力真空时期所产生的暴力集团,恰逢西方殖民者开始进入亚洲地区,这一批海盗势力对于亚洲的海洋国际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大航海时代下,东方文明领域当中的特殊角色。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