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谷雨】好雨生百谷,浓芳落新茗

 fjlhl 2019-04-14

正是人间四月天。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在这样美丽的时节,二十四节气第六个节气、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如约蹁跹而至。杨柳偎翠,牡丹吐蕊,柳絮飞落,樱桃红熟,繁富的春色至此全部登场,勃勃春景清亮流盈。

“谷雨”是“雨”与“谷”的交响变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群芳谱》释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天晴气朗,雨沛风和,最为繁忙的春耕时节到了,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长江流域开始下秧,黄淮平原开始种麻,华北平原开始点豆种瓜。

“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春种秋收,农民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产的愿望一年一年随天道轮回,历久弥新。南宋诗人范成大《蝶恋花》词云:“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谷雨是辛勤劳作的季节,人们躬身劳作,恰当其时地播种耕植,“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再种苇藕芡”,不早不晚,随着天时踩稳生活的节奏;谷雨是充满幸福期待的季节,抹一把汗,展一脸笑颜,“谷雨麦挑旗,立夏长胡须”、“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作物拔节生长的声音跃然耳畔,含苞待放的蓬勃映入眼帘。

1

风报花开,

鸟唤农忙

孙其峰·戴胜鸟

风吹日长,随着太阳不断向北回归线移近,自然的物候在悄无声息中为人间变了风景。谷雨物候,初候萍始生,萍水相逢,从流飘荡;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啼,春色将尽,家家布谷;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织网,蚕功始作。物候是古代的时钟,依时为事,人与自然达到了至上的融合。

《天工开物》中养蚕缫丝图局部

“谷雨亲蚕近”。从谷雨开始,中国妇女就要忙着采桑育蚕了。清人纳兰常安在《宦游笔记》卷二十三《育蚕》篇载,浙江省各县都养蚕,谷雨一过,家家为养蚕而忙。为了防止惊吓蚕子,各村各户将大门紧锁,声响稀落,官吏催科狱讼之事停止,亲友不相往来,做生意的也全部歇业。养蚕缫丝,是当地人主要的生活手段与收入来源,为了保证蚕子顺利生长,人们减少往来,暂停无关活动,保证养蚕环境的清洁,为蚕子健康顺利成长提供保障。谷雨的勤劳中暗含着克制的成分,天时的制约培养了中国人的敬畏、自制之心。

2

天姿国色,

红艳凝香

清·恽寿平:牡丹图

谷雨花信风,一候牡丹,二候茶花,三候楝花,楝花竟,则立夏至。

谷雨三朝看牡丹。唐朝诗人王贞白有《白牡丹》诗云:“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牡丹盛开正值谷雨,所以又被称为“谷雨花”。

谷雨节气和牡丹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是相传唐高宗时期,黄河决堤,洪水淹没了曹州。一个叫“谷雨”的青年跳入水中,营救了诸多乡亲,最后又解救了困顿水中的一朵牡丹,将之种植在赵家的百花园中。第三年春天,谷雨母亲重病,牡丹花为了报恩,扮成名叫丹凤的女子施药救了谷雨母亲。后来丹凤因为秃鹰魔怪的捉拿求救于谷雨,谷雨前去解救,被秃鹰刺死。丹凤为谷雨报仇,并将之葬入百花园。从此,每逢谷雨的祭日,牡丹就要开花,表示她对谷雨的怀念。谷雨牡丹开放的自然现象被后人附加成为牡丹报恩的故事,为谷雨赏花增添了感人至深的人文情怀,也表现了人们对牡丹花精神品质的赞赏。

元·钱选:牡丹图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恢弘富丽的气象下,唐人形成雍容浓艳的审美情趣,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人不称爱牡丹。唐人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中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白居易《买花》诗也说,“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个时代崇尚的花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精神的表征。

唐时牡丹以长安为首,宋以后,洛阳的牡丹天下夺魁。民间传说,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当朝时,有个冬天突发兴致,希望看到满园春色,于是发布诏令:“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诏上苑百花需于次日尽开。第二天,百花都不敢抗旨,违时开放,只有花王牡丹不妥协,坚持自我,没有按时开花,武则天一怒之下,下令放火烧之,并将其贬出了长安。至宋以后,洛阳牡丹为人们珍爱盛叹,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足以见出洛阳牡丹品类之盛,品相之优。

宋·梁楷:李白行吟图

一说,李白为牡丹花神

清道光年间,民间多种植一种“玉楼春”的牡丹品种,《清嘉录》记载,“牡丹花,俗称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无论豪家名族,法院琳宫,神祠别观,会馆义局。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伊尔墩,以为玩赏。俗多尚玉楼春,价廉而有易于培植也,然五色佳本,亦不下十余种。”“玉楼春”因价格平易,易于养活,又五色品佳,种植较为普遍,诗歌“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就体现了清代谷雨赏牡丹的习俗,以及“玉楼春”的流行。

当时种植牡丹花的匠人多为太湖洞庭山以及光福乡一带的农民。花时载至苏州山塘花市兜售,谷雨时节,苏州城内外,凡种植牡丹花之处,士女观赏游玩,有的还在傍晚搭设穹幕,搭设灯笼,互相赏花劝酒,叫做“花会”。“花会”是赏乐游玩的场所,也是男女交往的重要场合。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赏玩,洛阳牡丹文化节近年更是吸引了千万人次的游览关注。

牡丹花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又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有大家闺秀之沉稳从容,在女性的性格中融汇了一种大义凛然、英俊挺拔之气,它成为“百花之王”,当之无愧。

3

茶煎谷雨,

手摘芳烟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明前茶与谷雨时节采制的雨前茶,都是一年之中的茶之精品。谷雨茶除嫩芽外,有的还伴有嫩叶,一叶两叶不等。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的像雀类的舌头,称为雀舌。茶农认为,只有在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雨前茶。而且还有一个苛刻的要求:必须在上午采摘。唐宋时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热衷一种比试新茶优劣、进行排名的“斗茶”活动。

“吃好茶,雨前嫩尖采谷芽”,“谷雨茶”自然成为文人几案上精品。唐·齐己《谢中上人寄茶》写道,“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谷雨茶只采摘嫩叶加工,一天下来甚至不能摘满一箩筐,足以见茶的青嫩与珍贵;茶还未到,已经在想着招揽客人一同煮泉品茗,谷雨茶的清香口感也可见一斑。黄庭坚的《闲游》“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更是道尽了茶的余韵与芳华。

《神农本草》评价谷雨茶说:“久服心安益气……轻身不老”,谷雨茶不仅口感清爽细嫩,而且在气温渐升的暮春时节,对于清凉解暑、辟邪明目亦有很大功效。

4

雄鸡治蝎,

毒虫化水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不仅对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而且对人类的安全也会形成一定威胁。为了保证农业与人事的顺遂发展,山东、陕西、山西一带会张贴谷雨贴来驱凶纳吉。这种习俗明代已有,吕种玉在《言鲭》中记载了谷雨时张贴五毒符消灭毒虫的场景:“……绘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毒蛇)、蜂、蜮(蛤蟆)之状,各画一针刺。刊布家户,贴之以禳虫毒。” 山东的谷雨贴一般用黄表纸制作,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载: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用朱砂画禁蝎符,贴于墙壁或蝎穴。

谷雨贴中对“蝎子”的防治内容体现较多,一般刻绘神鸡捉蝎或道教神符。以雄鸡治蝎的说法在民间早有流传,《西游记》中,孙悟空请卯日星君治蝎子精,卯日星君本为一只双冠子大公鸡,对着蝎子精一叫,蝎子精即刻现出原形。鸡为六畜之首,是女娲造出的第一个物种,又被认为是通天通阳,生生不息的生命符号,这些意义都让其有了丰富的意涵和特殊的功能。人们有时候会在雄鸡图或神符上附上“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掐一嘴,毒虫化成水”等文字说明。山西灵石、翼城禁蝎符上书写“谷雨日,谷雨时,口念禁蝎咒,奉请禁蝎神,蝎子一概化为灰。”

谷雨贴有时候还会配合动作或语言而出现,表达防治五毒的想法。晋南地区妇女用柳条鞭打卧室墙壁,称为“摔蝎子”,打完后再贴一张“观音杨柳符”用以禁蝎。晋北地区禁蝎也是在谷雨节,家家贴上“谷雨禁蝎贴”,灶神位贴“谷雨鸡”,再配以禁蝎咒语,加强效果。

谷雨贴虽然未必有消灭虫害的实际功效,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祛毒避害的迫切心理。在物质生活条件艰苦的社会里,这种巫术性质的行为表达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期待和渴望,一张张谷雨贴便是人们极大的心理安慰。

5

笔落文成,

鬼哭龙藏

谷雨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产生活的基础,尤其在物质匮乏的古代社会,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产一直是节气的主题。

关于谷雨节的来源,民间有个神奇的传说:昔日仓颉奉皇帝之令造字,成功后,上天为了奖励其功绩,下了一场很大的谷雨,地上谷粒积了一尺多厚,铺满了山川平野,老百姓的饥饿问题得以解决。仓颉死后,人们将其安葬在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皇帝陵遥遥相对,墓门上刻了一幅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雨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自此以后,每年谷雨节,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庙会,祭祀仓颉。《淮南子·本经训》也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文字的出现使知识和经验得以记载、流传,推动了技术革新,促进了农业生产,从而使物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们用“天雨粟、鬼夜哭”这种神奇夸张的现象来形容文字的强大力量,用谷雨节来纪念仓颉的伟大功绩,确是让人感动的。

“落花流水春去也”,谷雨时节的暮春,正是春色盛极转衰的时候,无限春光让人留恋不舍,但百花渐去又让惜春、伤春之情油然而生,留恋与伤感纠结于文人墨客的心间,化成了谷雨节气的诗意情怀。

但同时,谷物的蓬勃生长,又给予人们强烈的生存希望,使得谷雨时节充盈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文人的惜春、百姓的期待,复杂多样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谷雨节里,在人们的心里交织着,演绎出真实多样的生活现实。

请输入标题 bcdef

【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