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慕宋阁雕版记事 之 书香志趣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4-15

        “书香”一词最早的由来,据说是因为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因散发出的香味能杀死书虫,遂被爱书如命的读书人夹于书中,而飘散出的缕缕香气就称为“书香”。天一阁藏书楼的图书号称“无蛀书”,据说就是因每本书都夹了芸草之故。因与书结缘,香溢四围,濡染身心,“书香”随即成为读书习尚的代名词,古代世代读书的家族,或诗礼传家、文名地位彰显的人家则被称为“书香门第”,堪称家族门楣的至高称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更从骨子里寄托了千百年来,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美好期望,更是中国式家风的最美演绎。

        “书香”无疑还代指线装古籍的纸香墨韵,历史名品澄心堂纸和李廷硅墨更是当之无愧,史籍载澄心堂纸“浆白如玉,光而不滑,轻如毫毛,收而不折”,号称“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澄心堂纸一直作为贡品,供宫中御用。现存宋代名家李公麟的传世画作《五马图》,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帖》……均作于澄心堂纸上,纸因名作享誉,名作依纸相传,怎一个“书香”了得。

       但当下的很多书籍,采用涂层纸胶板印刷,新书塑封一开,类甲醛的异味弥漫开来,如果不是为了吸取书中知识,又谈何“书香”,更像慢性“吸毒”。相比而言,以矿物颜料刷印的雕版书籍更加弥足珍贵,因手工纸、矿物墨和雕版本身就代表着互联网+时代最根本的手工匠心精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因书香濡染进而藏书,自是人生乐事。晚清学者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学海无涯,勇于登高远望才能明确目标,不畏孤独寂寞,才能不断追求爱上真理;进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亦绝不后悔;再日积月累,不断突破各个瓶颈,不期然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藏书志趣又何尝不是不断汰旧换新、去粗取精的追索。从没打过眼的收藏谁会相信,要不就是自欺欺人,豪门贵胄专买大拍图录封面作品都不是百分百保真,更何况鱼龙混杂的藏书志业,要懂装帧、懂纸张、懂内容、懂雕版、懂各种限量版……

       董桥《夜读浮想》云:“著书立说之境界有三:先是宛转回头,几许初恋之情怀;继而云鬟潦乱,别有风流上眼波;后来孤灯夜雨,相对尽在不言中。初恋文笔娇嫩如悄悄话;情到浓时不免出语浮浪;最温馨是沏茶剪烛之后剩下来的淡淡心事,只说得三分。”爱书藏书的过程和心境似与著书立说之境界相似,从没理由的一见钟情到用心选择的理性研判,再到专求善本的心安大定,夜深、俱静、但看美书插架列列,无论是琳琅满目,还是敝帚自珍,一切安好,心神既定,如美梦来袭。

       相比王国维和董桥的三境界说,藏书过程的三重境界又为何?

       “乱书渐欲迷人眼,浅识才能渐入门”是为第一重境界,见书就是好,不择食而买;

       “等闲识得好书面,精挑细选才称心”是为第二重境界,知晓什么版本更好,哪位作者更专业,哪家出版社出版哪类书更权威……如是,择优录取,舍弃者过大半。

        “深入经典作蠹鱼,极致美书伴闲居”是为第三重境界,只选择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绝对经典著作,纸墨讲究,装帧至美,只要内外兼修各类别中的善本,以过往的十本、百本精品换一本极品视为终极目标。

       您目前过渡到哪个阶段?还要过财力一关,所以学以致用,多读书努力赚钱并行才是王道,对收藏犹如是,要不总感觉钱永远不够花,够不到自己眼光所及的金字塔尖!是为一憾! 比之公版的人生三憾“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又如何!?

  慕宋阁书店

手握书香,临亿木刻,清静自在,油然自得,关注幕宋阁,如沐古风,一起穿越古色传香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