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

 准提药师安般禅 2019-04-15

目的:从扶阳派医案及著作入手,以《伤寒论》理论为指导,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进行研究。 

方法:收集.5位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的医案424例,处方969个,包括初诊处方424个,复诊处方545个。从中提取医案来源、病证名、舌象、脉象(包括指纹)、症状、各医案处方用药(包括初诊和复诊)、药物用量、煎服法、处方剂型、姜桂比例、桂附比例、姜附比例、姜桂附比例、复诊姜桂附的加减变化量、药后反应、用药季节、患者性别、年龄共18项内容,

对其中的症状、中药名称、剂量作数据规范处理,在资料经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利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4个资料数据表,数据表建成后进行统计分析。包括:

①医案相关资料表:

②症状规范表;

③初诊及复诊处方用药表;

④复诊姜桂附用量加减变化表。

 结果:综合5位医家运用姜桂附的规律,得出以下结果: 

  1. 处方用药2~17味,处方剂型有:汤剂,丸剂,酒醴剂。

  2. 干姜、桂枝、制附子3味药在各位医家的处方中使用频数居同类药物中最高。姜桂附用量范围及常用剂量如下: ①姜 干姜用量范围1.5~500g,常用剂量4.5~60g。 生姜用量范围3~240g,常用剂量6~62g。 煨姜用量范围6~12g,常用剂量9g。 炮姜用量范围3~120g,常用剂量9~30g。 姜炭用量范围1.5~50g,常用剂量4.5~15g。 生姜皮用量范围4.5~60g,常用剂量9g。 生姜汁用量范围10~20滴,或半茶匙~一茶匙,常用剂量10滴。 ②桂 肉桂用量范围0.9~24g(汤剂),10~60(丸剂)。常用剂量1.2~10g。 桂枝用量范围1.8~50g(汤剂),丸剂可用至60g。常用剂量4.5~15g。 桂心用量范围3~9g,常用剂量3~6g。 ③附 制附子用量范围1.5~500g,常用剂量4.5~60g。附子初诊起始用量4.5~250g,常用起始用量9~100g。 生附子仅用1次,用量为18g,先煎2小时。 制天雄用量范围60~150g,常用剂量60g。 川乌用量范围6~15g,常用剂量9~15g。 草乌用量范围4.5~10g,常用剂量6g。 煎服法上,附子、乌头均先煎;肉桂后下或冲服。

  3. .复诊加减变化规律 ①复诊加减变化频数规律:干姜、制附子用量增加的频数均大于用量减少的频数,生姜用量增加的频数均小于用量减少的频数。 ②复诊姜桂附用量不变的频数分析:吴佩衡、徐小圃、祝味菊3位医家复诊使用姜桂附时,维持原用量不变的频率均在40%以上;范中林复诊使用姜桂附时,用量不变的频率均在40%以下;唐步祺使用姜、桂时,用量不变的频率在40%以下,使用制附子时,用量不变的频率在40%以上。

  4. .姜桂附比例与用量关系 ①常用姜桂、桂附、姜附比例 常用姜桂比例为:1∶1、3∶1、2∶1,  各类姜用量大于或等于桂枝类用量: 常用桂附比例为:1∶10、1∶2、1∶3、1∶6,桂枝类用量小于或等于附子类用量; 常用姜附比例为:3∶10、1∶2、3∶5、1∶1,各类姜用量小于或等于附子类用量。 ②通过分析5位医家运用姜桂附三类药物的比例,得出用量关系上存在的共同规律:附子类用量大于或等于各类姜用量,各类姜用量大于或等于桂枝类用量。 ③姜桂附同类药物之间比例 桂枝、肉桂同用,以桂枝用量大于或等于肉桂居多; 各类姜同用,生姜用量大于或等于其它姜用量。

  5. .处方用药特点 ①扶阳派医家在使用姜桂附时,多配伍性味辛温、甘平、甘温、苦温、辛热的药物; ②吴佩衡、范中林、唐步祺3位四川籍扶阳派医家使用附子多与甘草配伍;而祝味菊、徐小圃2位省外扶阳派医家使用附子常与磁石、龙牡等重镇潜阳药及安神药酸枣仁、茯神等配伍; ③运用姜桂附时,常配健脾化湿药。

  6. 结论: 1.干姜、桂枝、制附子为扶阳派医家温扶阳气的常用药。 2.研究得出扶阳派医家使用姜桂附的用量范围、常用剂量、用法,为临床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3.扶阳派医家在使用干姜、制附子温阳时,多为起效后逐渐增加用量。而生姜起始用量一般较大,因生姜多用于阳虚兼外感,表证解除后,生姜即减量或换为干姜以发挥更好的温里作用。在复诊使用姜桂附时,吴佩衡、徐小圃、祝味菊常维持原用量;范中林加减变化较多:唐步祺使用姜、桂时多有加减,使用附子则常维持原用量。 4.扶阳派医家运用姜桂附三类药物时,在用量关系上呈现出共同的规律:附子类用量大于或等于各类姜用量,各类姜用量大于或等于桂枝类用量。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附、姜、桂。 5.扶阳派医家处方用药既反映出重视阳气的共性,而不同地域的医家又体现了不同的用药特色。 综上,扶阳派医家对姜、桂、附的运用,在用量、配伍、复诊加减变化、以及姜、桂、附的使用比例上既各具特点,又有共同规律可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