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中药学堂】南沙参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9-04-15
南沙参

南沙参与北沙参的区别

药材南沙参北沙参
科属桔梗科,质地空疏。伞形科,质地坚实。
性状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和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形状又称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又称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
专长专长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气微,味微甘。

饮片

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

切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多数不规则裂隙,呈花纹状;

周边黄白色或淡棕黄色,皱缩。

气微,味微甘。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甘能补,微寒清凉,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

主以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兼以益气、祛痰,善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兼气虚或夹痰者尤宜。

功效

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

(2)气阴两伤的舌干口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干品9~ 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较好。

注意

本品甘寒,故虚寒证忌服。反黎芦。

故事

传说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的弟子吴普随华佗行医,一日见一少年的小腹及阴中引痛如绞,汗流满面,疼痛欲绝。华佗令吴普前往医之。

吴普取出沙参捣筛为末,米酒送服一小匙而愈。华佗为吴而悦。又一日,一妇人白带甚多,吴普又用沙参为末,令每服二钱,米饮调下而愈。

华佗问吴普用药之由,吴普曰:“白带多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所致。”华佗对吴普的长进极为欣慰。

清代黄云鹄《粥谱》云:“用沙参、粳米、冰糖煮粥,润肺养胃,热病口渴有效。”

清初傅青主认为,骨蒸有汗宜牡丹皮,骨蒸无汗宜沙参,有汗无汗地骨皮均宜服用。

傅云:“用沙参补阴,原不入脑,今用于川芎之中而蔓荆、细辛,直走于巅,则沙参不能下行,不得不同群药入脑中。夫补其脑则风不能存,而脑自愈,头痛亦除矣。”他还强调,此方不但能治头痛,兼治脑疼,无不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