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一,故宫博物院的老院长单霁翔宣布退休了。消息一发出,立刻成为热榜话题。网友们纷纷表达不舍与谢意。 的确,老院长在任7年来,故宫变得亲切了,紫禁城遥远的距离感也被融化。 如今老院长带着满堂喝彩退休了,大家纷纷好奇,谁将接替他,来继续这守护和传承的使命呢? 继任者从敦煌走来,他是王旭东,敦煌“第四代掌门”。 为什么是他? 王旭东是位不折不扣理工男。由于家乡干旱缺水,王旭东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后来如愿学了水文地理与地质工程专业。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需要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王旭东被推荐来到了敦煌。 放弃年少时的理想,他在黄沙肆虐、清冷幽静的石窟当起了“扫沙僧”。王旭东渐渐地被敦煌之美打动了,敦煌石窟不再只是石头、泥巴,“它们是有生命的”。 将自己的专业运用到是石窟壁画的保护上。这一待,就是将近30年。2014年,他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至于为什么是他? 虽然敦煌与故宫文化内涵不同,但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的方向与路径上,很多却是相通的。 他在敦煌工作了近三十载,致力于平衡古遗址保护与开放的矛盾,使大众深度体验敦煌文化。他重视国际合作,倡导大众保护古遗产,呼吁文创产品须“守底线”。作为故宫的新守门人,他底气够硬。 敦煌保护太难 敦煌莫高窟可谓奇迹。茫茫沙海中,藏着一座举世无双的美术馆。它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比卢浮宫的历史更悠久。 无数的无名画工,用线条与色彩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交往。历经千年沧桑,这里仍保存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为研究我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太美了,但处在黄沙大漠之中的它,又是那么脆弱。 敦煌太美了,但它的美为它招致横祸。不少经书被盗,精品壁画也被列强切割下来带走。 敦煌太美了,前来参观的游客过多,莫高窟受不了。 陈海涛拍摄 总之,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太难了!但敦煌研究所一直在努力! 修复壁画 三危山前,在辽阔苍凉的戈壁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已伫立千年。石窟内历经千年历史风尘,面临不断起甲、脱落、发霉、变色、空鼓、酥碱等病害侵扰的壁画,如今能够重现昔日的精美绝妙,要归功于那些潜心守护他们的人——壁画修复师。 工作人员在130窟里修复壁画 壁画修复工作多数在荒无人烟的偏远地区,每天面对壁画一坐7、8 个小时,如此苦行僧般的“面壁”生活却充满着成就感。 敦煌研究院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已经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石窟壁画保护修复程序。 治理沙和水 沙和水是威胁壁画色彩保护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因素。 从常书鸿先生那代人起,就开始与沙做斗争。今天,借助防沙体系,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已是70多年来最轻的。但我们还在不断监测、维护。 虽然敦煌年降雨量才40毫米,但研究发现,水汽对壁画伤害非常大。盐分遇水反复溶解、结晶,导致“壁画癌症”酥碱等病害。现在通过雨天关闭窟门、窟前园林漫灌改滴灌等措施对水设防。 必须限制游客数量 故宫通过延长开放时长等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游客数,而敦煌却因为环境问题,必须控制参观人数。 2017年,莫高窟年接待游客达到170余万人次,每天最多2万名游客涌进狭小洞窟,导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监测指标攀升,千年石窟“喘口气”都难了。 从拉动地方经济的角度看,游客多是好事,但莫高窟受不了。 没办法,保护是第一位的,伴随数字展示中心启用,莫高窟开启了预约限流参观模式。还创造出一些能和莫高窟相匹配的体验场所和项目,比如“夜游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莫高窟每日游客上万,但整个游览秩序井然,地上没有一片纸屑。游客们在中华文明的瑰宝敦煌莫高窟的文明表现,体现了对文物保护的理解和对文化的尊重。 虽然迫不得已要限制游客数量,但敦煌没有停止用新技术与新方式,让敦煌散发荣光。 让敦煌发光 敦煌与莫高窟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自不言喻,而如何将这文化传达给现代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功课。 创新文创产品 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 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敦煌文创 摔跤-莫高窟第290窟-北周 丝绸之路上,怎么能少了丝质系列~ “ 大乘欢歌”口罩 这一方桑蚕丝小方巾,充满仙气或素雅、或浓烈、或灵动,无一不令人心生欢喜。 甘肃博物馆·东方蜜语文创 与一些文博机构相比,敦煌文创并不着急,宁可做的慢,决不能做的不好。 文件夹 敦煌生长在大西北黄沙之下,而飞天又是是如此轻盈洒脱,敦煌的文创实在太有魅力了! 镂空系列 敦煌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不断壮大,除了自己做原创,还积极与亚马逊、小米、腾讯等企业推出联名产品。 去年流行和各大品牌进行联名设计,华为找上了保时捷设计,OPPO找上了兰博基尼。而小米的画风似乎不太一样,找上了敦煌。 小米MIX 2S翡翠艺术版,以来自敦煌壁画的天然宝石色彩为灵感,传承敦煌千年色彩艺术。 敦煌研究院 x 小米 用来画壁画的原料,从遥远的西方,走过漫漫丝绸之路,来到敦煌。 这已经不是敦煌第一次与品牌跨界合作了,敦煌研究院和腾讯一起,用一款互动小程序,把千年敦煌之美,呈现在方寸丝绸之上。 设计师从敦煌壁画中提取了较具代表性的8大主题和200多个壁画细节元素,大家可以任意组合、自己设计。 用户在完成自己满意的DIY设计后,可一键在腾讯文创平台下单定制。 2017年12月29日,敦煌研究院还携手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号召大众通过游戏、音乐、动漫、文创等多元数字创意,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事业。 这个皮肤打王者的朋友一定很熟悉了,当时画师去到敦煌,与研究院的各位老师们交流学习,才有了这王者荣耀三周年限定皮肤——杨玉环飞天。“飞天”皮肤上线之际,王者荣耀找来了大神级插画家莲羊大大,用岩彩绘制了两张美到爆的《舞乐飞天图》。 王者荣耀×敦煌文化 梦回敦煌系列主题征集大赛 穿越历史发掘新的可能性,敦煌研究院还与Kindle合作,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旨在打造一种融通和谐的生活美学。 敦煌研究院 x 亚马逊Kindle 比起故宫与Kindle的联名,敦煌的更加浑厚,满眼浓烈的色彩,充满着艺术张力。 这款设计来自唐第一一二窟,展现了著名舞蹈形象“反弹琵琶”。乐伎弹奏,舞伎起舞,每每看到,便让人想起大唐盛世。 除了保护壳,还有敦煌定制版流羽青鸾,舞乐飞天帆布袋~ 数字化回归 新任故宫院长王旭东倡导古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虽然敦煌被夺去的壁画回归困难,但并不意味着要就此放弃,壁画本尊虽然不能回归国土,但至少要让它的数据归回敦煌数据库。 经过多方协商,法国国家图书馆已经把5000件馆藏的敦煌遗书高清数字复制件无偿赠送给敦煌,敦煌遗书最精华部分实现了“数字化回归”。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也已开始。 未来,敦煌研究院希望推动俄罗斯、印度等拥有敦煌文物的机构加入其中,让散落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和文物形成完整数据库,共同提升敦煌研究的水平。 如今,我们可以在“数字敦煌”网站上,看到比现场观看还高清的敦煌壁画,这不仅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敦煌魅力,也同时对敦煌的壁画做了详细的资料录入和收集,防止日后的壁画自然损伤导致资料缺失。 我想故宫和敦煌是有相似之处的。 它们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故宫是百岁老人,而敦煌已经千岁了。它们都需要被精心保护,用文物保护者的话来说,一失万无。 但同样的,它们的美和价值需要被更多人欣赏。 莫高窟雪景VS紫禁城雪景 紫禁城于明代1420年在永乐皇帝手中建成,到2020年,故宫将满600岁。“我们希望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新院长能否交出满意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头仙人-莫高窟第249窟-北魏 部分素材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