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四学姐四战终上7分!

 WUCXHEYU 2019-04-15

考生基本情况介绍

“这个五、六个月我基本没有睡过一次踏实的好觉” ,特别想用这句话开头,因为这就是我这半年的真实写照,天道酬勤也是真的, 厚积薄发也是真的。

先稍微说一下我的英语基础,四六级都大概五百出头,从去年六月至今的雅思历程(四次6-7分)断断续续自学考的

个人觉得英语基础还不错的朋友,比如四级比较稳或裸考能到500+的,英语基础相对扎实的选手,可以考虑自学不报班这条路子。

当然这有可能会绕很多小小曲折的弯路,毕竟辅导班的一个好处就是老师带你进入学习的大门,答疑不得不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过自己的练习和总结也很重要。

四战雅思情况

首战:2017.6.17

非常深刻和期末复习撞在一起生不如死。当时是为了大三下学期的交换要求雅思至少6(5.5),主要的复习方法就是大概看了一些技巧,把雅思题具体过了一遍,还有听力的基本技巧定位。

二战和三战

两场分别是今年,和一战时隔将近一年,2018年的五月和六月在澳洲(因为当时在交换)考的。当时大致复习了半个多月,每天保证4-6h的复习时间。

大致安排是早起1h过两个task的雅思单词,按照考试顺序过一套W-R-L,在澳洲雅思考试顺序和国内颠倒,所以需要稍微适应一下。

当时还报了一个雅思的写作打卡班,大概两三百软妹币,感觉还是比较有用。

考完之后因为就差一点点小分作文到6,就可以总分上7了,而且感受到了所谓的国外口语不压分的甜头,就想着赶紧在回国之前再考一次。

事实证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紧接着的六月场和家里人一边玩一边考,考试结果可以说是原地踏步了。

四战:2018.12.8

七月回国之后就一直着手在准备GMAT到11月,眼看着deadline越来越近就分别在11.29和12.08报了GMAT和雅思。最集中的复习时间其实就是11.29考完GMAT后的一个星期,主要其实还是模考和总结。

接下来我会具体的说一下我四门课的复习细节,分别是写作、阅读、听力和口语。

写作部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写作一直徘徊在5.5和6,我个人最开始就对写作很不自信,于是在开始的时候,通过同学介绍报了一个还算实惠的打卡班,有短的课时还有作文讲解。

四战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作文部分,所以也算花了最多时间在上面,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下面这些准备都是针对想要把作文小分保证到6的小伙伴们。

积累词汇

每天早上起床看一个小时的雅思单词,还有积累作文句子,并把他们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

背诵范文

每天下午午睡起来看一个小时的作文书,模仿句子还有背诵。比较推荐《顾家北手把手》里面翻译句子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句子都先按照书本要求写一遍有个初步印象之后再背。

除此之外,还推荐刘洪波的《雅思写作真经》里面总结的主要的话题,每个都过了一遍。顺便看一下其中包括的真题的题目,并且自己写一个思路

确定目标分数

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知道自己应该练习哪个部分,而不是盲目的把整本书看一遍。费时间而且会给自己制造虚幻的满足感。

其实如果是要保证5.5-6左右的小分,把基础打好,不用想着太复杂的句型从句之类的,这个分数段相对重要的还是扣题和保证基本的语法正确

写作思路

关于书中总结的话题,如何写自己的思路,其实我并没有很多的去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我也没有刻意的去分辨这是哪种题型(水品不够全靠编凑)。

我一般就是两句话开头,开头基本上都模板平稳过度,中间基本都是写两段开头观点然后举例。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自己当时想到的例子扩展,不仅是正向的扩展还有反向的扩展。

比如:讨论一对一教育好还是在学校班级教育好这样的题目(打个粗糙的比方)

可以说学校教育的优点:小朋友们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沟通可以促进沟通能力(往前推-即稍微扩大一点—沟通反推--沟通能力反推--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也可以讨论不同领域的话题交换不同的观点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往后推-即往更细节的地方拓展,从他们可以沟通到他们沟通话题细节)

基本按照这个思路来尽量用英文写,英文写不出中文凑,写完不会写的地方再总结到早读作文笔记的小本本里面,第二天复习。

套用模版句

尝试把参考书中的话题运用到自己的句子里,这里注意不要强求自己去用,不要让考官有一种我们的小学生作文突然来了一句莎士比亚名句的落差感。哪怕是背句子最好也尝试自己换一种表达—最好是简化,不要高估自己

阅读部分

我放在前面说的原因就是阅读一直是我很差的一门(和短期就能考将近满分的大神比),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的阅读能考到我这次的分数,因为平常的练习都很少上8。但我也有朋友说是因为我中间在学习GMAT,的确可能也会对阅读有一部分提高。

阅读技巧

雅思阅读总体而言阅读长难句不多,我个人认为主要的考察点就是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定位,但是像段落匹配,这些是还是要去理解段落的大意,切忌过度推断。

其中TF题,一定要文章很清楚的表达了观点再去做判断,不要加上主观臆断选择选项。选择题也一定要看完所有选项再选答案,不要看到自己觉得对了后面的选项就不看。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在阅读答题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阅读一直不是我的强项,不过我阅读速度确实非常快的。

这两次考试基本情况都是第一篇10min左右,第二篇15min左右,最后的半个多小时都送给我可亲可憎的第三篇!

当然很多时候阅读的难度都不是按照文章顺序来排的,所以大家如果时间分配有很大问题,经常写不完的,可以尝试去先看题目类型,然后按照自己熟悉的题目顺序来写

还有就是学会放弃,你永远不知道你抓耳挠腮写的第二篇阅读其实比你没来得及写的第三篇还难,所以我建议单篇超过25min就立刻放弃进入下一篇

日常积累

平时的阅读量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对阅读速度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我推荐一个练习GMAT的阅读速度的网址,也可以用于练习雅思阅读。

https://foru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5&filter=typeid&typeid=169

这里有一个练习speed的阅读小分队的模块,里面的文章差不多是200-300字左右。

建议大家每天可以练习4篇,同时开始计时,然后读完立刻写下(网页中有具体介绍如何使用阅读小分队)关于任何你可以回忆起来的文章内容的笔记。

万事开头难,重在坚持,阅读的速度会一点点起来的。而且里面的文章很多都是摘自CNN、BBC这些新闻报道,难度适中,不仅可以练习速度还可以积累单词、了解时事新闻

听力部分

听力可以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了,当时觉得自己四战可能没考好就是因为看了一眼微博上面的讨论答案觉得凉。

我平常练习时候听力基本都保持在7.5~8.5这个区间来回波动,包括之前在澳洲考的两次都是7.5,所以我个人觉得听力平常练习和实战大概也就有0.5分左右的误差

虽然这次听力没有达到预期,我个人觉得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小经验,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听力的日常积累以及听力和口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里先主要给大家介绍几个积累方式。

TED演讲

TED演讲真的是很好的练习听力的素材。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掐掉闹钟之后,第一件事基本就是戴上耳机,打开喜马拉雅里面的TED演讲精选,或者其他任何一个相关汇总,选择一个10~15min左右的演讲放大开始边听边去洗漱。我个人认为这是我醒脑提神的一个很好步骤

洗漱结束后,基本一整个听完然后再听一遍,边听变做笔记然后看文稿,喜马拉雅上面会有演讲的文稿。你可以选择去重复听你没听清的部分,抄写下一些不认识的单词记录到笔记小本本里面!

还有我个人觉得听得时候一定要放大音量,一是防止自己走神,二是让你清楚的感受到他们演讲者的语音语调,发音轻重。长期积累下去的成长不可小觑。

各类英文视频

比较推荐B站(bilibili)上的英文视频。除了看动漫,我花在B站的时间就是看美食视频和英文视频。

英文视频也不一定说是非要TED类似的演讲,我比较偏向看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人up,因为他们会说两种以上语言所以字幕基本都是中英文两种,而且他们会说地道的俚语,经常也是中文夹杂着英文一起说,强度相对而言不是很大。

安利几个up主播

孟言布语是由以前世界青年说的一个美国人一个英国人做的节目,他们也经常会做一些当地的介绍,很有意思,也能积累英语。如果碰到好玩的可以记下来,也可以模仿他们的发音

J姐—Jeffreesrat,美国的一众网红up主的日常,也非常有意思,可以让你在欢乐中学习英语,积累英语。

看视频的方法

小伙伴们可以找双字幕的字幕组看他们的更新,听不懂看英文字母尽量不要看中文字幕,尽量去磨耳朵。听力已经不是说看那些BANS关键词了,最重要的是听懂对话者在说什么,这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朗读听力素材

这里不是积累素材了,这里想说的是听力和口语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知道正确的发音,你的表达才能听懂

所以请抛开羞耻心,大声的朗读!我们高中英语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躲到一个没人的小角落狂吼50遍,就会发现英语就是这么好学”。

因为听力和口语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没有听到,或者是听不懂的就去跟着字典的发音读。读到自己的脑子记录下自己的声音,也可以把自己读单词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听,是加强记忆的好办法。

听不懂连读就自己去疯狂的读,读到自己嘴瓢了那你下次读就一定也连读了。重在练习,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一个单词蹦跶出嘴边,麻烦,现在,立刻,马上去读英语,读到一个句子你可以一气呵成!

英语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口语部分

终于写到最后了,也谢谢大家看到最后,其实除了第一次口语5.5,我之后几次的口语基本稳定在6.5不论在澳洲还是回国。所以现在如果真的要说国内外口语压分的差异,我可能会说有一点点,但也没有那么夸张,不要给自己添加隐形的压力!!

其实我个人口语一直还算比较流利的那种,总结一下我自己的备考方法,就是注意跟读、口语话题准备和素材准备。

注意跟读

跟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语感和语速,也能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和激情。如果你都听不见你读出来的英语,又怎么希望别人能听懂你的说话内容呢?打个比方,比如看剧,看到好的发音就去跟读。也可以跟着词典的发音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不确定的单词一定要去查字典跟读,因为有很多大家的习惯性误读导致了口语和听力上的问题

口语题库

我考试前会刷口语题库,熟悉口语考试的话题。前三战我基本上是把口语part2 的所有话题都过一遍,大概看一下每个题目然后用中文构思一下自己要说什么,但是没有具体的口语素材准备。

素材准备

口语素材真的非常重要,四战雅思的时候,素材都是我自己准备的,分数也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每个话题都自己抄下来,用英文构思了一遍,然后写下来自己大概的思路

比如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名人,我就用百度查英文的wiki或者查英文的文章报道,可以选择一些部分摘到自己的草稿里面,大概准备几百字也不用太多(不需要完全背下来,思路和一些重要内容要记得)。中间穿插几句英文网站上面觉得相关的不错的句子。

再比如介绍一本书,我说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就用英文版的wiki查它的书,电影,还有作者的信息,而可以用国外的影评网站查相关评价,积累一些很地道也不复杂很自然的句子到稿子中。

一定要是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尝试去eye contact和使用body language,把口语考试真的去当做一次聊天而不是一次严肃的考试。

作文和口语可以说是雅思比较难的一个,也是相对而言不太好短时间内提高的,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着急,日常积累一步步迈向梦想的彼岸!!!!

画外音:趴趴这边也提供个性化的当季口语话题素材做参考,外教编写录音,提高口语备考效率的神器!需要的宝宝可以淘宝搜索”趴趴口语素材“详细查看咨询购买~

备考心路历程

下半年来我大概保持着一个月出去玩一次的频率,寒窗苦读,可以说是大学最痛苦的半年了。

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早上六点出头起床赶着快七点开始看单词,早上7-11点,下午1-5点,晚上的时间也安排的紧紧凑凑。保持着每天两位数的学习时间仿佛高考,每天看到手机屏幕使用时间上面的大段空白都会有谜一般的满足感!

虽然我现在还在考GMAT,并且发现有时候最长时间的投入不如巧妙地学习。但是雅思怎么说毕竟是一门语言的学习,相比较而言付出和投入是成正比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付出都不一样。太着急,或者希望过高,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失落很久。

有很多朋友会调侃说我在澳洲交换回来英语变好了,或者学完GMAT英语变好了。这的确都是一些小因素,但和自己默默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还有朋友调侃留学圈也是一条鄙视链,考研的嘲讽出国的,考GMAT的嘲讽只考雅思的,考雅思的嘲讽啥都不考的。

我想说的是大家都在努力,只是选择的路不同,既然做了自己的选择就为此努力下去,与其操心别人的选择,不如多花点时间去为自己喜欢向往的事物努力

人的付出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回报的,有时候只不过来的比较慢,坚持一下,好运总会一点点慢慢来滴!

一不小心打了那么多,感谢大家都看完了,祝大家所愿得偿。当然前提是你要努力,你要足够努力!加油烤鸭小伙伴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