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即将“功成后退”的漂在水面上的浮桥

 沙金泰 2019-04-15

     奔腾的江河阻断了两岸人们的出行之路,要想过河来往的人们,只能是借助船只摆渡或者逢水架桥。

过去建国前,我国正处在农耕文明时代末期,生产力水平很低,甚至一遇灾害就难以填饱肚子,人们的交流贸易活动也很少,在水面多的地方,还没有能力建造那么多的固定桥梁,于是人们都用船只摆渡过河。人们也不会忘记水是有浮力的原理,或是用浮桥通过水面。浮桥是河道中最美的一景,足够吸引古代人们的眼球,这些发黄了的老照片影像是早已逝去,却只能定格在老一代人的大脑记忆中了。

不远的百年前,在多水的南方水乡,在摇摇晃晃的浮桥上,有度过喘急河水的,有男人有女人,有老者也有少年。也有推着独轮、两轮人力车的人、抬着骄子的人、赶着家禽家畜的人等等。

那些推着人力车的人,弯腰弓背汗流满面卖力地推着,沉重的脚步想快都不能快起来;挑担的人扁担忽闪忽闪地颤着,担着担子的人,步子像似迈着有节奏舞步的摇晃,只不过和舞步不同的是,这一颤间是一个周期,数不尽周期都重负着一个动作,显然没有舞步那么阿娜多姿,还有背篓的、行路的各色人等。

也有很少坐着独轮车的小姐或是少妇,也更少有坐着娇子的富商权贵或是地方官员。后来,这有的浮桥也可以使畜力车行驶,但到农业文明时代的晚期,引进的机械动力车辆,也可用这种浮桥渡河,可是这摇晃的浮桥影响车辆的稳定性,使一些人人担惊受怕。到了近代机械车辆逐步多了起来,这种浮桥显然是不能承受着这么重载的车辆了,浮桥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大多数的浮桥都被拆除,仅有少数的浮桥被人们当做目睹物回忆的景致留了下来,甚至成了文物保护对象;也有现代方法和新材料制造的浮桥,这也是发展了的浮桥留以待用,再在必要的场合,一展它们的风姿。

当今,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也大有进步,人们的生产能力水平大幅地提高,人们又逐日更多地建造了固定式的桥梁,许多浮桥都因满足不了各种交通工具通行的需要而消失了。这固定的钢筋混凝土的桥梁,各种机械的车辆川流不息,满足了各种的交通工具的通行。

但某些时候,或因某些原因,如,旧桥拆除新桥正在施工中,如因自然灾害桥梁不能通行,甚或应对因未来不幸发生战争桥梁受损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架设临时通过水面的桥梁。这时就只能架设因成本低、投入少的浮桥,也就是因需要而架设的临时浮桥。如,这里并没有船只,也没有大桥,或是临时的工程或是军事演习,人或物资还是不方便到达对岸,这时浮桥就会献身施展它的独特优势了。

虽然逢水架固定桥和浮桥目地都是一样,但他们却有着原理和方法上的不同。浮桥是利用浮力的原理建造的桥,造桥的方法简易方便;固定桥没有利用浮力这一原理,而是在水中建立桥墩,然后再用桥面连接这些桥、桥面形成的桥梁。建造这种固定的桥方法比建造浮桥复杂得多,投入的材料、工时等也大幅增加,因而技术难度投入都是很高的。建国初期百业待兴,还处在农业文明时代末期,所以建固定的桥梁还是有困难的,因此南方的水乡,浮桥还有它存在的价值。

浮桥的历史记载很悠久,浮桥也是比独木桥出现稍晚一些,在古代最简易的浮桥也许是木材架设的,因为木材轻于水,许多的枯木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桥面这就是浮桥,这种桥只能用于行人渡河用。后来人们使用浮箱或舟船代替桥墩,在浮箱、舟船上铺上桥面,以供两岸的人们出行的方便。这种用舟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人们称它为浮桥,因有的浮桥使用舟船产生的浮力搭建,又有人称这舟船搭建的浮桥为舟桥,更有浮桥是建在海水中。

我国《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了最早的浮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桥。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公孙述在今湖北宜都、宜昌间架设长江浮桥。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杜预在今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架设河阳浮桥,曾持续使用达800多年,我国几千年前就能在大江中建造浮桥了。

两河文明的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于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修建过浮桥,泽尔士一世,于公元前481年为进军欧洲曾在现为达达尼尔海峡的赫勒斯滂建浮桥,这座桥是建在海水中的,以连接欧、亚大陆。

    到汉唐时期,我国浮桥的运用日益普遍。几千年中,建过的浮桥难以统计。许多地区在建造永久性桥梁以前,总要先造浮桥,以便摸索并了解水情,然后再寻求合适的永久性桥型,据粗略统计,仅在长江和黄河上就曾架设过近二十座大型浮桥,其中大部分属军用浮桥。

浮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应用浮力的伟大奇迹。在以后的年代,发展到不仅可以在小河上架起浮桥,而且像黄河这样的大河上也架起了浮桥。

在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更有办法在任何的条件下,都可以架设固定的桥梁,因此,浮桥的这一形式大都渐渐被人们淘汰。

当今,人们在交通繁忙河道拆除旧桥,架设新固定桥梁时,人们还是需要架设浮桥为临时通道,这样不至于因施工而中断交通。所以,在现代浮桥还是在有需要的时段也可架设的。如在军事方面、抢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也要架设浮桥。

不过军用舟桥很少见到,现代军事用的浮桥采用制式器材单位,并且这些制式器材最小的单位都是机械自行的,这样的制式拼组的速度很快,架起的军用浮桥承重很高,甚至几十吨的重武器,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渡过这浮桥。它还有另一个名称,那就是则舟桥。战时可用以保障军队及各种车辆,迅速通过江河军用的制式舟桥,搭建方便、快速,为增加其机动性,常用轻金属制成自行式的。平时这些就能用浮桥在军事演练时见到,不过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

浮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形式是在船或浮箱上架梁、再铺面。二是舟梁合一的形式,或船只首尾相连,成纵列式,或将舟体紧密排列成带式。

为保持浮桥轴线位置不致偏移,在上、下游需设缆索锚碇。为与两岸接通,在两岸需设置过渡梁或跳板。为适应水位涨落,两岸还应设置升降码头或升降栈桥。

浮桥由于是漂浮于水面之上,可以随水位的上涨下落自动上下,不必担心浮桥会被水淹没。现在建浮桥既要有实用功能,又拆除方便、投入成本低。当然浮桥作为保护的文物还应该美观大方,采用的是最环保的原材料,产品已达到食品包装的标准,对水质无污染,适用于所有水上环境。

赣州古浮桥始建于1163——1173年间,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而成,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

每当踏上浮桥,不仅强烈地感受到古朴的历史,感受到古老的赣州人民勤劳智慧、追求科学创造、崇尚发明创新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在桥上欣赏到城里人、乡下人进进出出,骑摩托车的、推自行车的、挑担的、背小孩的、走亲戚的、上学的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这座800多年的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变旧、旧桥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绕的老人,昂首屹立在章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

如今,作为交通用途的浮桥已经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许多人对浮桥相当陌生,就连老人们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然而可喜的是,作为休闲用途的观赏浮桥现在出现在各地的水面上,令人赏心悦目,为南方水乡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