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广东青塘遗址排第一

 泰阳汉子 2019-04-15

公布每一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是国内文物考古届最大的盛事。四月初,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结果正式公布,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名列第一,好难得啊。这个遗址历经3年的考古挖掘,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填补了多项广东考古研究的空白。

清远英德青塘遗址,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建立起距今约2.5至1万年,完整的地层与文化年代序列。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史前变革时期,这是国际史前学界,最为关心的研究领域。

青塘遗址位于清远英德市青塘镇,由多个石灰岩洞穴及其山体组成。早在1959年,遗址就被中山大学地理学教授李见贤发现。

上世纪60-8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曾两次对青塘遗址进行调查,但直到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青塘遗址才正式进行首次考古发掘。

巫幼波 英德市博物馆馆长

“在6月份进场的时候,我们观察了整个遗址环境,后来在黄门岩的1号洞和2号洞进行了试掘。”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石灰岩地区不停有水滴,把山体的碳酸钙带了下来融进了泥土里面,把原来很疏松的文化层堆积的土层胶结得非常硬,像石头一样硬,对于我们发掘清理文物包括获取很多考古信息,造成了很大难度。”

据介绍,青塘遗址包括黄门岩1号至4号洞,吊珠岩、仙佛岩及朱屋岩多处洞穴地点。

由于地质条件所限,考古人员用了足足三年时间,才艰难地徒手发掘出54平方米,年代学、古人类学、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同步开展。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例如动物学考古,我们不仅鉴定动物的种属,还要研究人类进食遗留在动物骨骼上的痕迹,包括加工骨角器这样一些过程,来复原研究当时人类的一些行为。”

记者 陈宇明

“我现在是在清远英德青塘遗址黄门岩2号洞的洞口,据了解,在此次考古发掘过程中,黄门岩2号洞的占地面积是最大的,在考古过程中出土了大量动植物的残留以及陶片残留还有火塘的遗址,为研究史前人类的生活习性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通过考古发掘,青塘遗址发现了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共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角骨器、动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遗存等各类遗物1万余件,建立起距今约2.5至1万年完整的地层与文化年代序列。

其中,这件距今约2万年的穿孔蚌器是华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穿孔蚌器。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原来广东考古发现最早的陶器距今不过一万年,现在时间已经提前到一万七千年了,把广东史前人类制造使用陶器的历史往前推了七千年。”

青塘遗址的发掘研究对于我国史前考古有着非常重大的学术意义,为研究华南新旧石器过渡阶段聚集形态、社会复杂程度、区域史前文化等研究课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材料。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通过我们的考古工作,基本上遗址的文物资料能够系统的,把华南、中国南方地区怎么样从狩猎采集社会到早期农业社会的历史进程弄清楚了。”

现阶段,青塘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今后将会对它进行保护性利用,出土文物也会向世人公布展示。

究竟在一两万年前,史前的南粤大地上,我们的先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平时吃些什么呢?我们继续看下去!

据专家介绍,青塘遗址文化遗存从早至晚可分四期,各时期的文化面貌体现出明显阶段性差异。

第二期开始,文化遗存数量明显增多,说明当时地球已经过了最后冰期,气候开始变暖;

第三期出现了火候较低的早期陶器;

第四期螺、蚌壳数量激增,人类吃得好了,工具也先进了,出现穿孔石器,陶器工艺也有进步。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像螺、蚌这类东西的出现说明水资源距离遗址很近,我们根据环境考古研究做孢粉研究显示,在遗址周围一直有一个稳定的湖沼环境。”

这里除了出土了华南地区最早的穿孔蚌器和陶器,专家发现先人对食物的加工也有明显进步。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从我们发现的火塘遗址还有数量特别多的烧骨来看,当时人类用火来加工食物的行为,已经非常普遍、频繁,还可以看到当时火塘底部中央还有堆放的石块,就是用来控制火苗的。”

在黄门岩1号洞的发掘中,由于堆积层胶结严重,考古人员不得不使用牙医工具仔细清理。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古人员在其洞口处发掘出人骨化石1具,甚至在人骨下方还发现骨针1枚。

专家说,该墓葬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距今约13500年。

巫幼波 英德市博物馆馆长

“当时在这边发掘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出现了比较大的惊喜,当时就出土了疑似古人类化石。”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这是一个蹲踞葬,墓主人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是一个豆蔻少女,人骨旁边还有1枚骨针,可能是少女的随葬物品,这是一种有意识的丧葬行为,说明了当时的人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死观念,他以这种葬式、丧葬行为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寄托他们的哀思。”

此外,青塘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动植物残留,包括水鹿、斑鹿、麂子、鸟类、小型食肉类以及螺蚌、龟鳖、鱼类等。在部分石制品上,专家还发现禾本科淀粉粒。专家说,这证明史前的“广东人”广谱性采食经济的有力证据。

刘锁强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这说明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都是他们的食物来源,我们说广东人能吃、会吃,一万多年前南粤先民能吃会吃的程度和现在广东人相比也毫不孙色,说明当时广东相对来说,环境资源比较好、 食物来源比较丰富,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幸福指数比较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