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在中小学悄然兴起进步奖

 六盘烟火 2019-04-15

       近年来,进步奖在身边的各校悄然兴起。学校评发的三好学生奖、优秀奖、校园之星、文明标兵等奖就只得再去研究研究了。从表面上看,它们是在激励学生形成良性的竟争机制。而实质上,这些奖直接导致“后进生”因看不到希望的曙光而破罐子破摔;“中等生”因引不起别人的关注而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稳坐泰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优秀生”因得到了过多的宠爱而给惯坏了,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说明教育评价机制还相对滞后,还远远的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评奖机制有很多弊端。

       首先,这样的评奖机制对绝大多数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一般来说,在一所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里,能获得三好学生奖、优秀奖、校园之星、文明标兵等奖的学生,往往就是固定的、能数得来的那么几个好学生。他们是绝对的少数,可他们在这样的评奖机制面前,与其他占绝对多数的学生相比,他们拥有绝对的把握和优势,往往会轻而易举的、一次又一次的、年复一年的独霸着领奖台,使大多数学生与奖无缘。这与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背道而驰。

       其次,这样的评奖机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条件、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受教育水平各不相同,个体发展呈现出多元的不均衡性。另外,就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自身也存在着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差异。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中,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必须得到重视。素质教育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来评价学生。可过去的评奖机制,只停留在量上,而忽视了学习的质的方面。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很显然,是大错特错了。

       还有,过去的评奖机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正在发展中的学生。给学生评奖发奖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但要通过评奖发奖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通过评奖发奖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可是,过去的评奖机制使很多教育者的认识观念出现了偏差,宁愿把奖发给明显退步的“优秀”的学生,也不愿意把奖发给进步显著的“后进生”。在评奖中,把奖评发给从第一名退步到第三名的学生的例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把奖评发给从倒数第一名进步到顺数第十名的学生的例子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几个。评奖发奖应该是人的生命意义上的评价,应该是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三为一体的评价,应该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不间断地进行着的评价。这一切,过去的评奖机制是无法做到的。

       可见,要建立一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正在发展中的学生的评奖机制,已经成了搞好素质教育的头号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我多年来对进步奖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增设进步奖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究其原因有四点:

       一. 进步奖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特别的关注。进步奖不仅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评奖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更主要的是它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不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奖机制,从过去注重终结性评价方式转变为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建立了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评奖机制。设立进步奖的目的不仅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它承认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的任何进步,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和提高过程特别关注。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既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说进步奖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评奖机制彻底的回归到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中心上来了。

       二. 进步奖会给全体学生创造均等的获奖机会。奖进步奖能够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获奖竞争机会。在过去的评奖机制中,所有奖项都让上游学生给包揽了,导致中下游学生因与奖无缘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丧失信心,直至绝望和厌学。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却说,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而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奖,就只有进步奖了。只有进步奖才能使奖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奖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起点和个体差异性及其努力程度,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体验获奖的荣幸,这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对“后进生”,尤为重要。人们都说,十个手指头展出来都有个长短之分。我们的学生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原因,造就了他们之间的发展只能是参差不齐的。进步奖,就是对“人的差异是绝对的”的充分肯定和运用。进步奖,非常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课程目标纬度进行学生评价的多元标准。

       三. 进步奖会在学生中促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进步奖能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中获得荣誉与地位、尊重与自信。自信从发现优点开始。只有进步奖,才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了均等地获奖机会。追求是从确立目标开始的。让他们努力努力,就能获奖,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找回自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一直被进步奖引导着,激起他们的获奖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奖,渴望体验获奖是什么滋味。让学生感受一下成功的喜悦,获得一种再接再厉的内驱力,去激励他们主动学习,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作为教育者,只要正确地运用好“进步奖”这一评奖机制,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所以说进步奖会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上进,奋发图强。

        四.  进步奖会消除老师对学生的定势思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听到老师说:某某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老不好,这一次竟然考了那么高,肯定有问题;某某同学,平时不学好,一天到晚,光知道惹是生非,班里有坏事,准是他干的。这是老师在看带待学生和处理问题时,受定势思维影响的结果。老师不自觉的将定势思维带到工作中去,把成见在不经意间传给了学生。伤害了学生,老师连时候都不知道,原因就在这里。导致有些“后进生”说:老师心是偏的,咱考得高了,是誊的,挨骂被打,是自找的,学好了,人家是看不见的。可见,不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在平时压制“后进生”,在评奖中不考虑“后进生”,或者说根本就考虑不到“后进生”,甚至诋毁奖励“后进生”。这都是那顽固的定势思维惹的祸。而要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话,就要弱化评奖机制中这种人的定势思维,就的大胆倡导对“后进生”进行表彰奖励,设立进步奖。打破成见,弱化、甚至消除老师心目中固定不变的“优、良、中、差” 观念,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需求、欲望等,满足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素养。

       总之,进步奖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去追求、体验学习生活的价值。进步奖能使他们以主体地位求得自我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