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的越深入越是喜欢作者呈现作品背后的故事...... 田中一光(たなか いっこう、本名:たなか かずあき,Ikko Tanaka,1930年1月13日 - 2002年1月10日),日本奈良県奈良市人。 1930年生于日本,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1960年成为该中心的艺术指导,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曾在”日本之历史”大型博览会(大阪)、”海洋文化”博览会(冲绳)中负责整体设计,在日本Seibu艺术博物馆、纽约Cooper协会、洛杉矶文化交流中心和巴黎Public博物馆举办过个人展,曾获得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东京ADC(广告联盟)优秀奖。 他是20世纪日本广告、设计、品牌行业最重要、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其个人成就对日本现代广告、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田中一光有着独特的设计视角,他将日本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化设计风格相融合,个性化设计语言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与众不同的设计美,通过对西方几何构成表现主义和日本本土崇尚简洁、自然的艺术文化气息的融合,寻找到东西方艺术设计语言的契合点。这对于日本本土乃至世界的设计界,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几何形态是田中一光海报作品设计构成的基本要素,规整的几何形态给海报带来了强烈的秩序感和严谨性,田中一光对于包豪斯抽象几何构成主义非常感兴趣,他将这种西方的艺术设计的构成主义和表现手法与东方的本土文化和审美结合,进行提炼和升华,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美。当然,田中一光对于这种几何简约美的追求也离不开日本民族的大和文化对他的影响,他所表达的秩序感、严谨性、简洁、优雅、朴素、纯净的设计美与日本大和民族性相吻合。 — 《日本舞蹈》系列作品 观看田中一光的设计作品,他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视觉元素中表意功能的处理,以女性脸作为设计视觉表现对象的海报作品《日本舞蹈》,是田中一光设计的最经典的海报之一,画面设计运用包豪斯平面构成主义表现,以几个等分的几何图形高度的展现了一个舞蹈表演者的形象;面部运用方形、三角形归纳整理,眼睛和嘴运用圆形加以点缀,两个半圆的眼睛对称向内微微倾斜,两个表达嘴的圆形相互重叠、上下微错,同时又有颜色的变化,不仅生动的表现了舞蹈表演者那种委婉、含蓄的表情,而且在整幅以方形和三角形为主的机械、僵硬、呆板的构图中活跃气氛,充满生趣,使整幅画面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 田中在处理时却把代表眼睛的两个半圆同时向内侧倾斜,这一斜就产生了表情,形成满脸微笑的动的造型。嘴的大小两个圆稍微一错,就不仅与眼部的表情统一起 来,而且使眼部的半圆形和嘴的半圆弧形的统一节奏有一个装饰音。长久地凝视这张脸,仿佛真能聆听到佳人的莺莺细语。 — 《文字的想象力》系列作品 尽管田中最出名的是他的几何形状,这张海报展示了他对文字和版面的把控能力,他用一种不拘一格、芭蕾舞似的形式展示了日本文字的魅力。 — 《神户双年展》1968. 这张海报展示了田中对不同灰度的运用的高超技巧,但这反而透露出他对彩色的喜爱。 黑色占据主要面积更突显了彩色的耀眼。 — 《日本书籍设计展 1946-95》, 1995 这张为银座GGG画廊设计的海报中可以看出他用的是一种通用设计语言。 海报中书籍的形状和色彩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流畅的。 — 《大阪水族馆》 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就组成了鱼头和鱼身体,身体里六个小圆点,使鱼身体充满了张力 又富于装饰性。鱼嘴上的一块好似鱼身体的延长的绿色块,似乎说明了这条鱼的生命痕迹,同时又对鱼的形象的节奏加以丰富。单纯到极点,随意到极点,自信到极点又机智到了极点。 — 《MUSIC TODAY》, 1985. 田中喜欢运用图形和色彩,同时也敢于突破现代主义的界限。 这张海报在外观、感觉和趣味性上体现了现代主义化的后现代主义。 — 《写乐二百年》, 1995. 写乐是日本江户时代家喻户晓的浮世绘师,这是为写乐诞辰二百周年制作的命题海报。画面中用九个正圆形色块构成几何化画面,眼睛和眉毛则是保留了写乐原作的笔画。 — 《JAPAN》, 1986. 这张作品中鹿的形象采用了琳派祖师爷宗达的插画进行现代化的处理,表现了田中一光“任何物体都能被圆等分”的设计观念。 田中一光擅长以几何形状为基础,通过图形与线条之间的协调组合,创造出大胆又富有韵味的画面,同时非常注重发挥文字和排版的力量,使整个版面既简洁又和谐,散发出独特的田中气质。田中一光将日本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设计原则完美融合的设计风格,对战后日本视觉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菲拉格慕时装鞋展》, 1998. 作品是为菲拉格慕时装鞋博物馆藏品东京展览会所作。 菲拉格慕一生制作了大量造型别致、色彩华丽的时装鞋,海报的色彩构成正是对菲拉格慕设计风格的如实反映。 — 《新古典主义》,1986. 中国的活字「老明朝体」被引进到日本照相植字中产生了新书体「刘明书体」,这种新书体被命名为新古典主义。这张作品截用其中「典」字的一部分,对融直线与曲线为一炉的抽象造型进行摸索。 — 《第二十八回产经观世能》 画面构图大疏大密,极具紧张感。空白与红色面形成的张力,造成极坚实的感觉,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 互不串联的色块,又使这个人物具有一种纷披的灵气。这几张强调、夸张局部的海报的造型处理方法,具有明显的日本浮世绘版画“大首绘”的遗风,但其造型语言还是广告设计,这是不同门类艺术互相借鉴的高品位的作品。 — 1968年创作的海报《札幌冬季奥运会》 在布局上吸收了日本民间装饰艺术经典“琳派”名作《日月屏风》的风格,程序化地处理空间,表现雪山群的连线非常大气自信,这是一种不能在同一视点看到的雪山群。 静止的山石部分由于错落的弧形状的排列,形成独特的张力平衡着整个画面,使无意义的形成为有意义的处理,在造型上是变形的,在意识中却又是现实的,形扭曲了而意识却没有扭曲,从而使得造型上的扭曲,成为一种幽默,一种机智。 — 《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的和平海报。 先生的造型观念里,十分强调形与色的造型功能,也更强调形与色在心理意识上的准确,这种造型艺术的特 点,是追求神似,这个神似的“神”,不是审美对象的“神”,而是审美主体心理感受的“神”。美是审美对象符合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 传统,在先生手里,不再 是一种点缀,而是作为一种气质,进入到设计艺术里。 田中一光对于色彩的凝练也具有独特的见解,其海报作品《第五回产经观世能》和《第二十八回产经观世能》不仅运用了几何图形表达,而且在色彩上运用了强烈的对比色和呼应色,这就是田中一光对于色彩的诠释,对比色和呼应色会给观赏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调节色彩的明亮和纯度,发挥色彩本身最大的功能,吸引观者眼球,田中一光作品中对于色彩的掌控恰到好处,既不夸张,也不俗套,很好的控制了色彩本身内在的张力,他的色彩的搭配和融合更加和谐,运用对比色但是并不炫丽,只是那种单纯的明丽和谐之美给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第五回产经观世能》便是极好的一例。 作品在空间设计上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极度对比的造型构成。红、黄、青、绿、紫这些对比色通过降低明度、提高彩度,被统一在一种沉重浓郁的平和中,成为一单纯的色彩空间,而能面具形象上的一切琐碎的过渡都被舍弃,简洁明了地以黑色出现在画面,并与色面错开,使能面具上半部出现一块妙不可言的余白,这块余白更多地是属于心理层面的,起着调节情绪的作用,从五彩的宣泄之后,转入向心式的收缩,并从视野中向深层后退,进人静观。 — 《产经观世能》系列海报中,戏剧本身的内容在这里仅仅对创作提供了一个造型契机,一切与直觉无关的故事情节都被淡化,单刀直入地强调出那些在空间造型意义上富于可视性、表现性的部分,作品的主旨在这里不是表现戏剧情节,而是要重建一种新的富于感染力的造型实践体。 《第二十八回产经观世能》 1981. 杨贵妃是能剧中不常上演的剧种,作品中的剧目文字部分既完成了内容的传达,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杨贵妃头上华丽凤冠。 — 《第三十回产经观世能》, 1983. 在《产经观世能》系列中,能面具被多次当做表现对象使用,但以黑白反转的形式出现这是第一次,怨死的美女亡灵舞蹈在都市白昼的舞台上,使观者在思考正片与负片的关系的同时也徘徊在人生如戏和戏若人生的感叹之中。 — 《三宅一生》系列与产品的结合
— ISSEY MIYAKE, 1996. 这是田中一光为Irving Penn拍摄的三宅一生时装作品制作的海报。 2016年,与田中一光相识于60年代并成为莫逆之交的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推出了 “田中一光 X 三宅一生 IKKO TANAKA ISSEY MIYAKE ” 系列,向田中一光致敬。 IKKO TANAKA ISSEY MIYAKE选取了田中一光“日本舞蹈”、“写乐二百年”、“粗体记号的变化”作为原型,将它们融入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招牌褶皱中,忠实再现原创作品的大小和色彩,通过穿着后的立体化放大田中作品的魅力。 — — 《无印良品》系列与产品的结合 最广为人知的是,田中一光 作为 无印良品 MUJI 创始人之一,他对 无印良品 MUJI 的影响至今然仍深远。无印良品MUJI 最早为1980年日本西友公司的自有品牌,提案来自日本季节集团(セゾングループ,Saison Group)创始人堤清二和其友人设计师田中一光,以对抗既有的“品牌”为主要概念。 当时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设计界中,最主流的是以视觉强化品牌识别,并透过有效的装饰来加强品牌区隔,但时任西友株式会社总裁的堤清二却觉得市场过于色彩喧嚣,而提出了“反品牌”的想法。他找来了几位知名的设计师好友如田中一光、小池一子、天野胜和杉本贯志开会沟通想法,最后在西友百货当中,开设了“无印良品”,一开始只有9种家用品、和31种食品。当时品牌由文案家 日暮真三 和 田中一光 使用英文“无品牌的商品”的日文发音直译“ノーブランドグッズ”命名。最初的宣传标语“有理由的便宜”(わけあって安い)则由 小池一子 提出。 — 1980年到1990年在1980年到2003年的这段时间里,设计简单、表达直白的海报是无印良品最主要的宣传手段。所以,每一张海报都能反映很多信息,包括那一个时期的品牌定位、产品类别,甚至是企业的发展阶段。 1980年无印良品的首张海报,主题为“有道理的便宜”。 这份无印良品的首张海报,就能被拿来说出不少初创企业的小故事。想得到吗,这张海报其实是一张登载于报纸的平面广告。为了打响“无印良品”这个品牌,并让消费者能真正了解这四个字的涵义,日本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担任了创意总监,无印良品创始人小池一子负责文案策划,与插画师山下勇三合作做出了这款平面广告。 — 《爱无需美化》1981 一目了然的“无印良品”四个字,让消费者意识到这四个字作为品牌的一种存在。 海报中的几个日文大字翻译成中文就是“便宜是有原因的”,表现了无印良品在日本市场物美价廉的品牌定位。而背景里密密麻麻的小字则是当时所有的商品信息,包括材料、售价、产地等等。它们按照无印良品“素材的选择”、“工序的检查”和“包装的简化”三个品牌理念进行分类和排列。另外,请注意看海报下方SEIYU的英文字样。SEIYU(西友)就是无印良品当时的母公司,专门从事百货商场业务。这种从属关系一直持续到了1990年,那一年SEIYU出让了无印良品的经营权。而在1983年东京青山第一家无印良品独立店面开出前,这个品牌在全日本的销售场所就是SEIYU百货里的柜台。所以,看见海报上是否有SEIYU字样,也能大致对这个海报的年份以及设计背景有个判断。 — 1981年之后,田中一光、小池一子搭配山下勇三就成了无印良品早期海报制作的黄金组合。 《三文鱼全身都是三文鱼》 1981 “三文鱼全身都是三文鱼”的海报,则用来介绍同年的全部食品类产品。海报设计正值全日本主张节约、鼓励消费的时期,于是追求物美价廉的无印良品就打出了三文鱼全身都是宝的概念,强调使用非优选部位的三文鱼肉一样能做出美味的食品,价钱还能更便宜。海报里那条鱼的造型最初是商品开发部一位员工在汇报工作时画的草稿,后经“黄金组合”加工润色,最终成了海报主角。 — 无印良品对一些初创时期就定下的品牌理念的坚持也能从海报及宣传策略中看出来。比如1983年海报中“自然、当然、无印”的主题,在2014年就又被重新拿出来作为当年的宣传主题。 《自然、当然、无印》主题海报1983年。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了小朋友头上的帽子就是天上的“土星”呢?自然,就是不加修饰的,不经意间的会心一笑。 — 早期的无印良品致力于用海报介绍产品的同时,还试图借此传递品牌理念。 《原色》1984:无印良品开发了一系列名为“自然色”的产品,他们选用动物皮毛和其他天然材料的颜色,使用没有漂白、没有染色的布料。这种源自于自然的姿态就是无印良品的基础之一。 《至今为止,从今开始》1986:在背心式衣装引领潮流时,无印良品推出了这款可以让儿童和年轻的爸爸们一样穿着的人气商品。在这款商品中,包含了品牌想要传达的讯息:从平常的穿着中,通过任何随意的事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实都能被感受到。就像父子间,没有言语的交流,也能心意相通一样。 《地球大》1988:为了寻求素材,无印良品的“采购员们”用自己的双脚,走访了世界各地。通过海报,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走访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各地时的情景。在日语中 ,有“等身大”这一词 ,现在,无印良品想提出“地球大”这一口号。无印良品想要站在“地球大”的商品品种以及和“地球大”的生产地的交流的基础上,再次出发上路。在理解”全球化“这一词之前,品牌正在学习何为产品的“交易”。
— 《由水而生》(左)1989 《来自早餐田》(中)1990 《到处看得见,却到处没有的东西》(右)1992 — CONTTON LIFE, 1990. 棉质生活。 — 这张海报用制作酱油的过程表达花费时间去制造产品的重要性。 — 《95年的良品大赏作品集》(左)1995 《与家人一起消磨的时光》(中)1995 《葡萄牙也有无印良品》(右)1994 — 《以女人的心声制造》(左)1996 《就是这个简单的模样》(中)1996 《交给空气就解决了》(右)1997 — 《小朋友的无印良品》(左)1997 《努力的素材》(中)1998 《暖和计划》(右)1998 — ESSENTIAL QUALITY, 1997. 品质。 无印良品极为重视食材原有的风味和外观。 — FOOD THAT IS AS CLOSE TO NATURAL AS POSSIBLE, 1998. 最接近大自然的食物。 — BABY MUJI, 1999. 这是无印良品首次推出婴儿服装产品的宣传海报。 — THE MUJI WIND BLOWS IN LONDON AND PARIS, 2000. 这是一张庆祝无印良品创立20周年以及无印良品进入伦敦、巴黎的海报。 — 2000:20年前从40种商品开始,现在已拥有4000种品类的良品群。 — 《大型店铺,有乐町店开幕》(左)2001 《保护地球》(右)2009 “好的产品”+“好的推广信息”+“好的展示环境”三者缺一不可。这需要空间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策划这三个方面很好地默契前行,才能在现今的商业环境中成功。 — 田中一光曾写道:“设计师的工作其实是种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即使在我亲手设计的商品或企业标志上,也并不会留有我的名字,一切都是在幕后默默地完成。可我喜欢着幕后的工作。” 然而,田中一光留下的这些经典作品,时至今日,即使没有任何个人印记,却早已成为他最好的商标。 日本著名建筑师,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あんどうただおAndou Tadao,1941年9月13日-)曾经撰文这样描述田中一光:「田中一光先生不断思索如何让日本的传统文化存活于现代社会,透过自己的作品,追求日本精神性美的传统,一路摸索新文化与未来设计的可能性,超越平面设计的分野,不断质疑丰富的生活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其作品就是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