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强烈,所谓竞争,就是指在同一领域、同一水平和不同的人进行各方面能力的角逐,争取自己能够胜人一筹。 但是,和别人竞争只是一个表象而已,真正深层次的角逐绝不仅非和外人的较量,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用何种思维和态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真正让我们走向成功的是我们自己的思维认知方式和自我价值观导向的调适和改进方式,换句话说,战胜自己才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阻碍大多数人成功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是自己而已,具体如何理解呢? 一、 经验内化作为实践标准 所谓人生经验就是人们在经历客观人事物的时候,得到的客体本身和外在联系的一种认知。它具备三个条件:客观事物、参与实践、头脑处理总结和自我内化,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个人经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 而人性特性决定了自己总是愿意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内化,以此来作为之后实践的指导标准。殊不知强烈的带有主观总结色彩的经验,有时候也许真的会带我走向成功,但是更多时候会阻碍人们的脚步。 摩拜单车的创始者胡玮炜,在创业开始阶段是完全不具备研发和调度共享单车经历和经验的,于是,她和专业的工业设计师长时间讨论关于单车防盗问题。 专业人士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并没有给出什么靠谱的意见,反而觉得此项计划不具有可行性,进而选择退出。 而胡玮炜恰恰是因为没有经验,于是选择将目光定睛在可行性上面,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时候,经验的内化是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绊脚石。 二、 知识固化,不能有效输出 不可否认,当下社会,人们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了很多个档次,甚至有很多人涉猎多个领域,并且掌握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即使如此,人们却总是在频繁的犯同一个错误,即感觉知识学到了,自己掌握了就是自己的了。其实,最大的问题也隐藏其中,人们从来不乏学习知识的能力,缺乏的是将知识转化,有效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输出出来,从这个角度看,知识固化,不能有效输出是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敌人。 墨西哥有一位叫里卡多的建筑系学生,专业能力相当强,更有幸的是,他在毕业之际得到了一位建筑界重量级大师格罗皮乌斯的指导。 大师告诉学生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去周游列国,拓宽眼界。冲破课堂思维,实地查验细节,然后和自己学习的联合总结应用出来。结果,这位学生照做了,最后真的成为了一名建筑大师。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也就不愿意再将自己内在知识活化、创新、输入,最终往往导致知识固化,而最后一步恰好是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环节。 想要成功,不被阻碍,就要敢于打破固化知识体系,做到融合、杂糅总结和创新,然后再将知识变成实践力量和推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