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的三重奏作品,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它的创作背景非常感人。1873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柴科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携好友,作曲家、俄罗斯音乐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 (Nikolai Rubinstein, 1835-1881) 一起到莫斯科郊外去散步。 途中,遇见一位农民,不无深情地唱着一首动听的民歌。给柴科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尼古拉逝世,柴科夫斯基深感悲痛,作了这首钢琴三重奏,作为对尼古拉的缅怀纪念。其中第二乐章就引用了那位农民唱的民歌曲调。 这首曲子,于尼古拉·鲁宾斯坦逝世周年的忌日首演。作品有着深刻动人的音乐内容和深厚浓郁的哀歌风格,感情沉痛、真挚。200多年来感动过无数热爱音乐的人。 作品分为二个乐章。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第一段: 十一段变奏过后,为第二段:终曲。由钢琴开头,三种乐器互为主唱和伴奏,演绎了一段遒劲有力、富于深情的旋律,系第一乐章主题之间的经过乐念,形成高潮,徊异于先前的沉痛悲哀。乐曲最后,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在这里重新响起,由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别奏出,钢琴做琶音装饰,然后奏出送葬进行曲的变奏。这时,哀伤忧怨的情绪已经变为痛定思痛的沉思。最后在第一主题的沉吟中结束全曲。整个乐曲优美动听,感人至深。 我手头的版本,是EMI公司的郑氏三重奏团的演绎。特别要提到的是,三位演绎者,为郑氏三重奏团 (Chung Trio) 成员,即韩国人郑京和(Kyung Wha Chung)、郑明和(Myung Wha Chung)、郑明勋(Myung Whun Chung) 姐妹兄弟三人。 小妹郑京和早已是蜚声国际乐坛的小提琴大师;姐姐郑明和在大提琴演奏上也颇有造诣;而弟弟郑明勋不但是卓有建树的钢琴家,在当今世界乐坛上也是一位炙手可热、如日中天的指挥大师。 三人,特别是郑明勋和郑京和,各自录过多张脍炙人口的品牌唱片,而三兄妹在一起录制的唱片好象不多。在这张唱片上,三人的演绎可圈可点、真情自然、表现不俗。也许是互为亲人的原因,三人的配合水乳交融,相当默契,对音乐表情的把握准确无误,既不平淡又不滥情,分寸感极好,且又张力十足。技艺更是炉火纯青,不留痕迹。同类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完美演绎之一。 唱片中另一乐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钢琴三重奏,演绎同样精彩。唱片录制于1989年,录音也是出奇的好,琴声通透,穿透力、平衡感和透明度都极好。特别是弦乐的质感极强,富于魅力。也是同类作品的最佳版本之一。拥有一张,别无所求。 笔者还听过其他版本的演绎,RCA有一款珍贵的历史录音,由海菲兹、皮亚蒂戈尔斯基和阿图尔·鲁宾斯坦演奏。他们的演绎,理智、严密、精纯,音乐表现中规中矩而又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张驰有度,毫不拖泥带水,彰显大师风范!同郑氏版本比较起来,更具理性色彩和典雅风格。 DG公司出品的阿格里奇、克莱默和麦斯基的版本,同样让笔者赞叹不已。他们的演绎,可以说是多姿多彩,诗意盎然。有高亢振奋,有低沉婉转。第一乐章,时而豪迈洒脱,时而浅唱低吟,富于戏剧性。第二乐章变奏曲,更具沉思风格,着重诗意的表达。 三个版本,三种不同风格的演绎。一个情感充沛,一个超凡脱俗,一个韵味无穷!一感伤,一精致,一优美。或者说,一热,一冷,一艳。音乐表现各有千秋,对于此曲,都是值得聆听和收藏的好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