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真正意思,你懂吗?

 扫地僧一一 2019-04-15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名言,很多人就拿这句名言说中国不需要圣人,真的是这样吗?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来源于庄子,原话就在《庄子·胠箧》中:“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出生于战国中期,他是老子之后道家又一代表人物,世人经常将他们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思想和老子是一脉相承的,这样的思想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多处体现,比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可以这样说,现代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这些话,绝大多数都是自以为是地瞎解释。其实,这是一种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说得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自然万物为什么井然有序?就是因为它们都严格按照自然规则行事,不讲任何私情。国家如何才能够井然有序?就是因为圣人制定了一个顺应自然之理的规则,并严格按照它来执行,不讲任何私情。

老子并不是说不要制度, 而要的是一个顺应自然之理的制度,有了这个制度,整个社会就会井然有序地进行,根本不需要人为的管理,这是一种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比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这句话的本义就是建立一个顺应自然之理的管理制度才是根本,而“贤”、“贵难得之货”,说明只有人治,而没有法制。而人治掺杂了个人意志,当然不会那样顺应自然之理。

同理,人为定义了圣贤,聪明人和笨蛋,就会引起人们的无序竞争,国家大乱;人为定义了什么是仁,什么是义, 就会引起人们对这些人为的虚名争斗,使国家陷入内耗;人为定义了不公平的巧与利,就会让人们投机倒把。只有制定了一个顺应自然之理的制度,人们自然会在与制度的碰撞中不断与自然之理相顺应,从而使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

但问题是,这样的制度从哪里来呢?它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更不可能随意地制定出来。只可能由懂自然之理的人制度出来,而能够懂自然之理、一通百通之人是什么人?当然只有圣人。但是,圣人的出现并不是指江点山的,它真正的意义就是建立一个顺应自然之理制度此后,把整个社会交给制度,让人们在与制度的碰撞中自觉地遵循这个制度,实现无为而治,而自己却功成身退。

中国近几千年人一直处于人治当中,管理者能够顺应自然之理,国家就能够兴旺发展,管理者违背自然之理,国家就会大乱,进而更替管理者,周而往复,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而西方世界却从人治走向了法制,虽然这个制度不怎么合理,但比人治的国家要好得太多了,因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导致了大才人才的脱颖而出,有了人才,国家大发展是必然的。而中国呢?却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大量真正的人才被埋没,当然会被西方世界超过。

现在的中国仍然摆脱不了几千年的人治传统,吹嘘圣人,处处人治,其结果只会大盗不止。要想使中国超越西方,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建立一个顺应自然之理的制度,实现老子的无为而治。由于它比西方的那些制度更顺应自然之理,当然就能够解放生产力,使国家飞速发展。而能够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的人就是预言中的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