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景究竟有何魔力,能够挑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大战?

 思明居士 2019-04-15

南北朝的后三国时代 第十三期

一代权臣,东魏大丞相高欢于公元547年薨于晋阳,终年五十二岁。临终前,为自己的接班人长子高澄一一分析了东魏一起与自己创业的这些功臣宿将,讲明了哪些可以重用,哪些需要提防,同时推荐了慕容绍宗,用以对付侯景。具体详见本系列的第十一期:

韦孝宽为何大器晚成,高欢为何带着遗憾离世?详解东西魏玉壁大战

然而,高澄会听高欢的吗?

一.高欢逝世五天,侯景就造反

此时的侯景,已经专制东魏中原河南地区十四年了,手握重兵。他自己曾与司马子如说,高王去世后,不会与鲜卑小儿(指高澄)共处。他也知道高澄想除去自己,但高欢去世的消息被高澄严格封锁,他不确定高欢到底还在不在世,在惴惴不安中足足等了五天后,侯景决定公开反叛。

不知侯景已经反叛的河南诸州刺史们,被侯景打了个措手不及,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此时暴显等人束手就擒。侯景还想占据西兖州,结果被西兖州刺史邢子才发现了,没有偷袭得手。邢子才还给周围各州送信,这时候,东魏朝廷才知道,侯景造反了。高澄这个刚刚全面接管东魏的二世祖,虽然早已经是政坛老手,将邺城内的权贵治的服服帖帖,但是面对侯景这种当年在尔朱荣帐下与其父高欢平起平坐的宿将,高澄就显得太稚嫩了。其心腹崔暹一直充当高澄吏治政策的急先锋,得罪了不少人,所以这时候东魏朝廷群臣就集体无端指责,说是崔暹逼侯景造反。年纪轻轻的高澄抵挡不住,准备丢车保帅,杀掉崔暹平息众怒,眼看崔暹就要悲剧了,陈元康站了出来,极力反对。

侯景究竟有何魔力,能够挑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大战?

河南王 侯景

陈元康说:“现在天下未平,国法刚立,你却因为将领叛乱,为了讨叛贼的欢心,就枉杀大臣,破坏国法,今后又拿什么平天下,安抚百姓?汉景帝杀晁错就是前车之鉴,大人必须谨慎处理此事啊!”

陈元康,常年担任高欢霸府的主簙,是高欢的心腹文臣。当年,高欢的心腹本是孙搴(就是上一期中提到的帮助高澄争取入朝辅政机会的那位),结果孙搴在与司马子如和高季式(高乾、高敖曹的四弟)喝酒时,突然不省人事,意外身亡。高欢失去了贴身文书,司马子如就推荐了中书郎魏收代替孙搴。魏收是著名才子,出身也好,是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但他曾侍奉北魏孝武帝,文书、诏书许多都出自他之手。所以,高欢不喜欢他,对他很冷淡。而且魏收人品确实是有问题,他后来奉命修《魏史》,公然索贿,谁给贿赂就让谁青史留名,所以《魏书》一度被称为秽史。

过了一阵子,高欢对高季式说:“你和司马子如喝酒喝死了我的孙文书,必须给我找个替代的人!司马子如推荐的魏书,我不满意。”于是高季式就推荐了陈元康,并说道:“陈元康这个人,能够在夜间无光之时坚持撰写公文,是个能臣。”于是陈元康就掌管了丞相府的机要,国家大事,只要高欢问陈元康,没有他答不上来的。高欢曾经一次接连下达了九十多条命令,陈元康记得一清二楚,毫不慌乱。高欢对他很满意,引为心腹。陈元康还很有远见,邙山大战后立劝高欢继续进攻灭了宇文泰,结果高欢错过天赐良机,临死还在感叹不用陈元康之言。

侯景究竟有何魔力,能够挑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大战?

陈元康

听了陈元康的话,高澄镇定了一下,打消了杀崔暹的想法,开始准备平叛。但是他没有听从父亲的遗言启用慕容绍宗,而是派了自己信得过的已经升任司空的高氏老臣韩轨。韩轨和高欢是好朋友,传说韩轨的妹妹还是高欢初恋。结果韩家嫌弃高欢穷,高欢才被娄昭君倒追的。后来高欢发达了,依旧纳了韩氏为妾,生了第七个儿子高涣。

同时,高澄怕各地出现叛乱,亲自巡视各地,这回他听了父亲遗命,留下军功二代中比较靠谱的亲戚段韶镇守晋阳,行军事大权。而行政权,高澄则交给了赵彦深。赵彦深原本只是司马子如的一个宾客,而且地位比较低,只干一些起草文书类的工作。后来,司马子如看他文章写的好,就推荐给了高欢,担任了功曹参军。高澄很欣赏他,想重用他,临行前嘱咐他说:“我把自己的母亲、弟弟全都交给你了,希望你不负所托。”

二.同时向西魏和南梁投降的侯景

侯景反叛后,觉得自己的实力还是不足以打败高澄,于是给南朝的梁武帝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他与高澄有矛盾,请求以中原河南豫州等十三个州之地归降。他在信中还吹嘘自己是尔朱家老将,一呼百应,山东青州、徐州等地都会归降自己。自己甚至可以为南梁攻取河北燕赵之地。

收到侯景的求援信后,梁武帝想要支援侯景。出自名门陈郡谢氏的尚书仆射谢举坚决反对,认为好不容易跟东、西魏保持了和平,不应为了侯景轻易打破。谢举所言非虚,当年北魏和南梁连年大战,打的两败俱伤。但是北魏分裂后,东、西魏和南梁却互相遣使交好。当时使臣来往于三家都城邺城、建康、长安之间,每次使臣到达,三个都城都如同过节一般。尤其是南朝使臣到达东魏都城邺城,邺城都张灯结彩以示欢迎。由于南朝一向自诩中华正朔,礼仪之邦,所以东魏朝廷经常和南梁使臣团进行文化交流。喜欢汉文化的东魏大将军高澄,每次看着东魏大臣同南梁使臣对句赋诗,他都兴奋的大声叫好。

侯景究竟有何魔力,能够挑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大战?

梁武帝 萧衍

此时的南梁,外朝管执行的是何敬荣,内朝官决策的就是第一宠臣中书舍人朱异。当初寄居在南朝的北魏降将们,比如贺拔胜、独孤信,想回北朝,首先做的就是贿赂朱异。只要朱异答应了,梁武帝就绝对会放行。朱异为人贪婪,生活奢侈,收受贿赂,并且善于揣摩武帝的心思。有一次,武帝梦见中原州刺史投降,便告诉了朱异。朱异对梁武帝说:“这是天下一统的征兆啊。”恰逢这时候,侯景来降。本来谢举发表意见后,梁武帝已经动摇,结果朱异鼓动武帝,说这是梦境应验了。于是武帝下诏任命侯景为河南王,同时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率军三万,接应侯景。

侯景收拾军队,退守中原膏腴之地颍川,等待羊鸦仁的援军。韩轨大军到了,把颍川团团围住。侯景见援军迟迟不到,于是又给西魏写信,割东荆州、北兖州等四州之地给西魏,请求支援。出身北魏正规军的西魏柱国大将军于谨深知侯景的为人,建议按兵不动。有便宜之权的荆州刺史王思政却认为是天赐良机,出动本部荆州兵马一万多人直接支援侯景去了。宇文泰接到侯景的信后,派了另外两个柱国大将军李弼、赵贵率一万多人去颍川。

西魏毕竟离得近,韩轨看到西魏军到了,就撤兵回到了邺城。侯景看到东魏撤军了,于是想趁机夺了李弼和赵贵二人率领的西魏军。但是侯景太小瞧这两位柱国大将军了,赵贵当时想法跟侯景一样,想趁机拘捕侯景,夺了侯景的军队。就在此时,南梁羊鸦仁的军队到了,西魏不知道南朝军队也是来支援侯景的,就撤军回到了关中。而有独立军事指挥权的王思政则率本部兵马趁机占据了颍川。侯景为了不与王思政冲突,率军出走悬瓠,将颍川让给了西魏。

三.慕容绍宗出山

宇文泰知道侯景以前的辈分是和高欢平起平坐的,自视甚高,谁也瞧不起,投降自己只是权宜之计,于是想要征召侯景入朝。并且增派韦法保、贺兰愿德率大军奔向河南,给侯景施压。侯景又想吞并西魏军队,每次都拿出各种金银犒劳西魏军队,并且主动结交中下级军官。随军的大臣裴宽对西魏军统帅韦法保说:“侯景狡诈,不肯应宇文丞相的要求入朝,我们不如趁他没防备直接斩了他,大功一件。”韦法保觉得有理,但是没胆量跟侯景正面冲突,找个借口,回西魏去了。这时候,王思政主动联络贺兰愿德,二人集中兵力随机而动,尽占侯景在河南颍川附近的七州之地。

侯景看西魏军行动了,知道宇文泰识破了自己的计谋,于是给宇文泰写了一封嘲讽信。信中说自己当年在尔朱荣账下地位极高,如今跟高澄并行都觉得是耻辱,又怎么会跟宇文泰这种弟弟(宇文泰只比侯景小四岁,但是江湖辈分差了一辈)为伍呢?宇文泰收回了对侯景的任命,将官爵全部给了王思政,授予他使持节(可以便宜行事)、大将军、太傅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有行政权)、都督河南诸军事(有军事权)。王思政从此成为了西魏版本的“侯景”,专治河南。

此时高澄任命二弟太原公高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守邺城,自己去晋阳,继承了高欢生前的渤海王的爵位,同时被东魏孝静帝任命为大丞相。侯景的母亲、家人都在邺城,于是高澄给侯景写信,希望他回归。侯景岂是被亲情牵绊的那种人?侯景回信嘲讽一番,并自比刘邦(刘邦当年家人也落入项羽之手),扬言亲眷随意处置,他并不在意。他将率领梁国和西魏军队,荡平东魏。高澄一怒之下,再次派出大军征讨侯景。

就在西魏军队不断蚕食中原之际,侯景彻底投靠南梁。梁武帝于是下诏,以侄子萧渊明为统帅,统帅羊鸦仁等将联合侯景,进攻东魏。萧渊明率大军水灌淮北重镇彭城,攻下后和侯景军成掎角之势。高澄闻讯,派出四贵之一的高岳为统帅,潘乐为副帅,救援彭城。陈元康劝说高澄道:“潘乐为人死板,不如慕容绍宗。慕容绍宗对付侯景可是先王遗命啊。”高澄也知道侯景不好对付,之前韩轨无功而返,已经让朝野震动了。高澄想召见慕容绍宗,又怕他对高家有隔阂,陈元康继续劝道:“慕容绍宗知道我陈元康受高家恩惠多,最近给我送了很多黄金,我为了安抚他,都收下了。放心,这样的人绝对会为你效命。”于是高澄启用慕容绍宗,授予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权。慕容绍宗,这位尔朱荣的心腹战将,被搁置多年,终于重出江湖,出讨自己的昔日战友。

侯景究竟有何魔力,能够挑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大战?

慕容绍宗

当初韩轨来讨伐侯景,侯景笑话韩轨只知道吃猪肠子(韩轨喜欢吃猪肠子)。后来听说高岳来了,知道晋阳亲军来了,他轻蔑的说,兵是好兵,可惜将领差劲。这次听说慕容绍宗来了,侯景却感到十分恐惧,大呼:“高澄这个鲜卑小儿居然会启用慕容公?高欢是假死欺骗我呢吧?”慕容绍宗统军十万,首先攻击萧渊明的南梁军。东魏军进攻南梁潼州刺史郭凤的军队,南梁军队居然没有敢救援的。主帅萧渊明更是酒醉,站都站不起来。

南梁北兖州刺史(当时由于各个州都混杂着各国势力,所以各个国家都有兖州刺史这个职位,南北朝经常出现南朝和北朝都有X州刺史这种情况)胡贵孙看不下去了,劝谯州刺史赵伯超一起出战。结果赵伯超畏惧东魏军,率部逃走。可见,此时的南梁军队已经虚弱了不少,别说同南梁初期韦睿时代比了,连陈庆之时期的实力都远远不及。

但是,南梁军队的没落主要是缺少真正的将星,士兵还是好士兵。慕容绍宗就对南梁军队评价很高,觉得南梁军士灵活机动,很勇敢,怕正面冲突东魏吃亏,于是告诉众将说:“我会假装战败,你们要从后面包抄他们。”侯景深知老战友慕容绍宗的战法,告诫南梁军不要追击败退的东魏军。谁知,一开打,南梁军根本不听侯景的话,结果中了慕容绍宗的埋伏,梁军大败,统帅萧渊明及将领胡贵孙、赵伯超等人全部被俘。梁军大败,全部撤军。梁国的北伐,再次无疾而终。

四.慕容绍宗败侯景

萧渊明等人被押解到了邺城,孝静帝、大将军高澄厚待了萧渊明。侯景看到梁军大败,又见慕容绍宗的十万大军战阵整齐,铠甲鲜明,于是遣使者问慕容绍宗:“老兄是想送客,还是一决雌雄?”慕容绍宗回答:“一决雌雄!”侯景无奈,开始与慕容绍宗对阵。侯景无愧名将,他命令战士们身披短铠,怀揣短刀,从背后悄悄进入东魏军营,而且只低头砍东魏士兵的小腿和马腿。东魏军顿时大乱,慕容绍宗从马上跌落,刺史刘丰生身受重伤,许多将领被侯景俘虏,东魏军战败。

慕容绍宗率军后撤,这时,一位军队二世祖站出来指责慕容绍宗战败之责。此人就是斛律光,大将斛律金之子。慕容绍宗想,年轻人,你还嫩得很。于是对他说:“我不敌侯景,那你去和他打吧,只是千万不要度过涡水。”斛律光率军前来,隔着涡水箭射侯景,没有射中。侯景在涡水对岸再次开启了嘲讽:“我是你父亲的朋友,你为什么要射我?你不敢过涡水,一定是慕容绍宗教你的。你一个孩子,懂为什么不让你过涡水吗?”说完,侯景让部将田迁箭射斛律光,一箭就射穿了斛律光的坐骑。斛律光换了匹马,结果又被田迁射中。斛律光这才知道,跟侯景比,自己就是个孩子。于是撤退,侯景趁势进攻,俘虏了他的副将张恃显。慕容绍宗见到斛律光后,对他说:“年轻人,今天交兵结果如何?你还责备不责备我了?”

另一位年轻人也不甘寂寞,开府仪同三司,大将段韶也率军前来助战。注意,侯景实在是太出名了,不仅吸引了东魏老一辈的战将们纷纷请战,连小字辈的未来“北齐三大战神”之二的段韶、斛律光都想击败侯景,从而扬名天下(北齐未来三战神另外一个就是高澄之子,兰陵王高长恭)。结果,段韶来了战场后,不敢与侯景直接野战,只敢借着风势用火攻侯景。侯景率领骑兵踏入河中,沾湿后再上岸踏草,反复几次,草全部都湿润了,火无法再燃烧。段韶不敢强攻,只得驻扎在涡水岸边。

侯景究竟有何魔力,能够挑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大战?

段韶

慕容绍宗知道,硬碰硬是不行了,于是改变策略,进行长期围困。这一招太狠了,彻底拖垮了侯景军。慕容绍宗围困了几个月,一直围到了第二年的正月。慕容绍宗还采取攻心战术,对着侯景的士兵高喊:“你们家属都平安无事,只要你们回来,渤海王不计前嫌,一律官复原职!”他在阵前批发面向北斗星发誓,侯景当时想率军投奔南梁,他的军队多是北方人,不想南渡,于是大部分都投降了慕容绍宗。

侯景战场上没输,却败给了心理战。最后只剩下了八百人,随他逃亡南梁。慕容绍宗紧追不舍,侯景回头喊道:“没了我侯景,高澄留你慕容绍宗还有什么用?”慕容绍宗听后,就放走了侯景。侯景虽然战败,但是头衔还是南梁的河南王,正考虑去哪。此时,南梁的一个戍主(低级官员)刘神茂因为被寿阳守将韦黯(名将韦睿之子)厌恶,就主动投靠了侯景,为侯景谋划袭取重镇寿阳。侯景率军来到了寿阳,派人说:“河南王战败前来投奔韦刺史!”韦黯并不接纳,这时刘神茂对韦黯说:“侯景是河南王,如果您没接纳他,侯王被东魏军队杀死了,陛下怪罪,你承受得起吗?”韦黯别说动了,就打开了城门。结果,侯景八百人一进城就攻占了寿阳,抓住了韦黯,但又还吃好喝款待他。随后侯景上书请罪,说占据寿阳是迫不得已,求一个栖身之所。宅心仁厚的梁武帝知道侯景新败,居然没有责怪他袭取寿阳的罪过,还任命他为南豫州刺史。

由侯景叛乱挑起的三国大战,西魏出战最少,未经大战就取得了原属于侯景的全部河南地盘。东魏经过大战,收复了除河南外的全部领土。南梁出力最多,却存土未得,还丢了寿阳,引入了侯景这样一个祸患。听说侯景投降南朝后,南梁侍中,负责外朝的何敬荣来到东宫对太子萧纲说:“侯景没死,他如果真的死了,才是朝廷之福啊。”太子惊愕不已。何敬荣说的没错,侯景来到了南梁,在未来给南朝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一举颠覆了南北朝的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