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27:
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
李善感:唐朝时担任监察御史,皇帝想封五岳,他力谏阻止。当时巳二十多年没有人敢直言,人们听到他劝谏,认为是鸣叫的凤凰朝向太阳。
张纲:汉代人,担任御史,被皇帝派到外地巡视,张纲埋住车轮不出发,说:现在是豺狼当道,去抓什么狐狸。于是上朝弹劾大将军梁冀兄弟的不法行为。
张纲字文纪(108—143),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彭山)人。
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纫绔息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管教化的司徒知道张纲品学兼优,是个人才,便征召他但任朝廷御史。
东汉顺帝刘保,是由宦官司扶持当上皇帝的,因此,外戚与宦官权势很大,互相勾接,专横跋扈,陷害忠良,危邦乱国。目睹此情,强纲深以为忧,毅然向顺帝上书,陈述对国事的见解和主张,希望皇上“割损左右”以顺天下人心。奏章呈上去,竟被搁置。
顺帝永建、阳嘉年间,朝政更加混乱,民不聊生。顺帝一面向上天祈求保佑,改永和六年为汉安元年;一面派遣八名专使巡行各州郡,宣讲圣上的威德,推荐人才,弹劾奸佞。八名专使大多是年老博学名士,都有显要的职位,只有张纲年纪最轻,官次最低。张纲离京出巡到近郊洛阳都亭,将车轮卸掉埋在地下,愤然宣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随即草拟奏章,先弱劾太尉桓焉、司徒刘寿“尸位素餐,不堪其职”。又揭露司隶校尉赵峻、河南尹梁不疑、汝南太守梁乾等贪赃枉法、违法乱纪,并用槛车将他们送交廷尉治罪。还指控鲁相寇仪有犯罪行为,寇仪畏罪自杀。后张纲又不顾个人安危,上书历数当朝国舅、大将军梁冀等十五条罪状,京城为震动。顺帝知道张纲仗义直言,既不采纳,也不降罪。受到冲击的梁冀等十分怀恨,伺机报复张纲。当时,广陵郡有个叫张缨的人,聚集数万人在扬州和徐州之间抗击官司府,杀刺史和二千石禄的官司吏,前后达十余年,朝廷深感刺手。梁冀意欲借刀杀人,乘机指使尚书推荐张纲出任广陵太守。
张纲赴广陵,率领郡吏十余人来到张缨营垒。张缨不解来意,闭垒严防。张纲派人将手书传喻张缨,说明自已是奉诏宣慰,并非开战讨伐。张缨见纲来意诚恳,出垒相迎。张纲以利害祸福晓喻张缨,张缨很受感动,含泪说:“我因蒙冤受屈才聚众反抗,苟且偷生,并没有多考虑后果。经过你开导,我明白了事理,唯一担心的是我作了对抗朝廷的事,即便投诚了,也不免问罪。”后经张纲解释,张缨打消了顾虑,决定投诚。次日,张缨率领部众万余人,与妻子一道归降。张纲设宴庆贺,将其部属遣散,劝他们回家种田,又给张缨选择住处,划给田产,对张缨一事平息后,朝廷将论功行赏,但梁翼从中阻,遂罢。朝廷器重张纲,要召他入朝任职,被张缨等知道,上书挽留,得到顺帝准许。
张纲在广陵一年,病殁于任上,当时仅三十六岁。百姓前去哀悼的不计其数。自张纲染疾,当地父老为他祷告求福。人们说:“千年万载,何时才能再遇此君。”张缨等五百余人披麻戴孝,负灵扶柩至武阳,直到安葬完毕才挥泪而去。于是上朝弹劾大将军梁冀兄弟的不法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