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相关链接: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以下是正文: 大概是因为我们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所以大家都想当然的认为皇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其实还真不是,最起码大明王朝的皇帝就受到很多限制,特别是到了中后期,对于皇帝的限制只多不少,最蛋疼的是,很多限制是由明太祖定下来的,大概是因为明太祖他老人家太害怕后辈出昏君了吧。然而,纵观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可以这么说,大明王朝出过庸君,但却没出过昏君。 明太祖肖像 下面扒一扒大明皇帝的各种限制: 房事没有隐私在大明朝,有一个官职绝对不是摆设,这个官职叫起居官,他的工作很枯燥:撰写《起居注》。读过起居注的人会发现,写这个不需要任何的文采,因为它就是一本流水账单。 然而它的作用却大的超乎想象,它实际上是百官监督皇帝的一种手段,从古代一直存在。起居官要记录皇帝的所有事,注意,这里的“所有事”不是虚指,而是实打实的,这其中就包括皇帝的房事。 有人可能表示不服,皇帝嘛,最大,不见他不就行了? 那只能说明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天真了,如果皇帝脱离了起居官的监督,后果很严重很严重。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明武宗时,曾亲自带兵在应州跟草原人干了一仗,这一仗打了一天一夜,战场双方投入的兵力属于几十万的规模,而且是直接硬撼,熟悉军事常识的人应该明白,这种明刀明抢硬撼的仗从来都是有着非常高的伤亡率的。然而明史上虽然称此次为大捷,但是战绩你知道是怎么记录的吗?答应是——斩敌十六。 原因很简单,武宗当时身边没有起居官,所以朝廷系统不承认。 在大明朝,办事都讲依法办事,仗是由军人打不假,但是战绩的确认是要由吏部的随员来确认的。武宗因为是偷偷跑出去的,身边只有太监和军人,他以为打了胜仗就是打了胜仗。却不知道,没有吏部的确认,就是冒功,不给你确认战绩是小事,也就因为你是皇帝,所以没有追究你的责任。当时武宗一定是急眼了,他讲的一句话被起居官记下来了:“我还亲手砍死一个呢!”所以,这事争来争去,到最后只被承认了十六名。 第二个例子,起居官有权查阅敬事房的记录,所以,皇帝哪天跟哪个女人咋样了,在百官眼里那是清清楚楚。而且关于皇子的确认是以起居注为官方记录的,没有任何皇帝敢在这事上犯糊涂,因为从理论上来讲,如果起居注中没有记录过哪个女人啥时候跟皇帝那个了,那么理论上讲,她生的孩子就不是皇子,这事开不得一点玩笑。 大明皇帝的房事时间受限制在大明朝,皇帝并不能跟哪个女人睡一晚上,不是妃子没这个权力,而是皇帝没这个权力。皇帝行房时,外面是有太监在计时的,到了时间便会在外面高喊“是时候了”。如果皇帝不尽兴,当然可以延长了,但是到了第三次,就必须停下,让太监进来把人给背出去,留皇帝一个人自己过夜。 大明皇帝睡女人是要经过许可的很多人都觉得皇帝皇宫三千,女人随便睡。那你就错了,在大明朝,皇帝没这么自由。虽然跟哪个女人睡是由皇帝翻牌子决定的,但,这只是第一步手续。 后宫之主是皇后,所以,后宫之事是由皇后说了算的,最起码形式上是这样。皇后要管理所有后宫之事,这其中就包括要侍候好皇上,这里的“侍候”就包括安排别的女人跟皇帝睡觉。 所以,当皇帝翻了牌子,你以为太监直接就能去接人了?那你就错了,得先去皇后那里盖个章,拿不到这个章,你就接不到这个人,没有这个章,太监的记录就不做准,这涉及到一系列的后果。 敬事房 武宗为什么要搬到豹房去住,原因当然不唯一,但是他长期拿不到皇后的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话说武宗这方面跟他老爹差远了,他老爹是唯一一个后宫只有一人的皇帝,但武宗却跟皇后的关系差得一塌糊涂,偏偏他又没有能力废后,最后只能自己主动搬出去分居。不盖章拉倒,我还不稀罕呢,我到一个不需要盖章的地方去住!这大概是他的内心独白。武宗这样做当然会被骂了,豹房被描述成一个非常淫荡的地方,所以他最后干脆搬去了宣府,长年住在那里,还口口声声把那里叫做“家里”。史书中把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描述的那么不堪,可却没有后代,你相信吗?总之这里面的水很深。这事就不细扒了,说到这里为止。总之,要依法睡觉,手续很重要,皇帝不自由。 豹房 大明内阁的封驳权和六科给事中退圣旨的权力很多人觉得皇帝嘛,最大,肯定是想干啥都行,没啥是一个圣旨解决不了的。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太天真啊。经内阁办理的那才叫圣旨,由皇帝直接发出去的,那只能叫中旨。大明朝所有人,大概也就只有皇帝和接中旨的人不会反对中旨了,反正朝廷上下是没有人承认中旨的。不仅如此,就连替皇帝写中旨的人也会受到同僚的鄙视,这种人在官场上是混不长久的,所以整个大明并没有几封中旨。而且,如果内阁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可以直接封驳。就更不用提六科给事中了,他们更牛,已经发下去的不论是圣旨还是中旨,人家有权力直接给你退回去。 圣旨 看过我前面文章的人应该明白,圣旨是由通政使负责传达的。可既然发的是中旨,那意味着通政使司的人是不会配合的,所以,如果皇帝想发中旨,只能通过各地的驻守太监来办。实际上,各地的驻守太监有点像锦衣卫,他们是确保皇帝在朝廷之外,拥有行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可惜,在崇祯朝,皇帝就是被忽悠瘸了,他居然召回了各地的太监,这样不仅使他无法足量收取各地的税银,比这更严重的是,他直接失去了与朝廷掰手腕的能力,导致他想迁都时,居然做不到。以后会写一下为什么从技术角度讲,崇祯迁不了都。这篇文章字数太多了,就写到这里。
相关链接: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