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何不潇洒走一回(下)

 江山携手 2019-04-15

李白:何不潇洒走一回(上)

6

人生理想中最难实现的那一个,在李白四十二岁的时候变成了现实。入翰林院为官之始,李白对施展才华抱负满怀希望。他在此时创作的《塞下曲》中就有这样的的诗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斩楼兰”“破月氏”,这是何等的豪迈,仿佛他就要去边关驰骋疆场了。

可是事实呢?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唐玄宗每天在后宫纵情声色,对军事疏于管理,哪里还能让他去“破楼兰”呢?诏李白进宫,无非是给他骄奢淫逸的宫廷生活再增添点诗意罢了。渐渐地,李白意识到这看似实现的理想其实是离他的初衷越来越远了。

当他看出唐玄宗的昏庸、高力士的奸诈、李林甫的无能、杨贵妃家族的野心时,李白对这个王朝失望透了。他的仕途,也失意至极。一个狂放的失意之人会做什么呢?会做出常人不敢想象的事。他曾故意以醉酒的状态奉诏入宫,又借醉意引足令高力士脱靴,让国舅杨国忠研墨,这让宫中的权贵对他颇为不满。从此,高力士、杨国忠之流常在玄宗面前馋谤李白,很快,唐玄宗对李白失去了最初的认可,渐渐疏远了他。

面对朝中的佞臣和这个表面繁荣实则暗藏危机的国家,李白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即便是在那近二十年的蹉跎岁月里,他也从未孤独过。一个不羁的孤独之人会做什么呢?作诗。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有时候,李白这个豪迈的大丈夫写起小女子来是那样地细腻。秋浓露重,女子独自一人站在门前的玉阶上,露水浸湿了鞋袜。寒意袭来,她只好走回屋子放下窗帘,却还是不甘心,眼望着窗外玲珑的秋月。

这里的“秋”是人到中年的感慨;这里的“夜”是朝廷里的黑暗;这里的“寒”,是受尽排挤的无奈。可是这位“小女子”并没有就此消极,她还是执着地向着这寒凉深夜里的唯一光明——秋月。香草美人,大抵如此。

尽管李白对他心中的光明从未放弃,但是公元743年贺知章去世,公元744年元丹丘离京,孤零零的李白又能跟这个黑暗的时代抗战多久呢?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首句的一个“独”字,让浓烈的酒也显得有些寡淡了。二十年来的岁月沧桑,对政治和朝廷的失望以及无人理解的苦闷,都在那一个“独”字里。如果李白不是李白,也许这首诗要惆怅到底了。幸运的是,李白是李白。忽然,这个单调的画面就热闹了起来,天上的明月,地上的身影都成了他举杯豪饮的伙伴。他们还要永结无情之游,在渺远的仙境重逢。

你说他孤独,他有明月与身影;你说他不孤独,那杯酒终是一人饮尽。有花,有月,有歌,有舞,能把这样苦闷的情感表达得如此浪漫,大概只有李白。

李白对朝廷上的一切还是伤透了心,留下这样一首诗,递上一封辞职信,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的那一天,李白显出些许落寞,但他依然对着长安城里林立的楼宇大声放歌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李白离开长安城,又一次投身于广袤的天地中。不厚道地想一想,其实后人应该感谢诗人的坎坷。就李白来说,没有“赐金放还”,也许就没有两位巨人的那一次握手。就在公元744年的那个秋天,被迫离京的李白和报国无门的杜甫,这两位唐诗殿堂里的至尊在中原大地上相遇了。那一年杜甫三十三岁。很快,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伙伴——边塞诗派的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再游齐鲁,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豪迈诗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李白就是中英雄主义里的先锋。李白向往游侠,当然也仰慕古代那些侠义之士,他也深知那些侠士的侠义之举里,有人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最高贵的,是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李白的“侠”,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李白从未放弃他的求仙梦,这也是他能飘逸一生的直接原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李白离开长安第二年作的一首记梦诗。诗人在梦中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来到传说中的仙山。仙山上,日腾沧海、天鸡空鸣、霓衣风马、仙人纷纷,大概只有李白能做出如此瑰丽虚幻的梦。然而梦终究要醒来,醒来后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也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8

如果“侠”“仙”“仕”都显得太高级,有些脱离常人,那么其实李白也有类似于普通人的趣味。李白作为大唐诗坛乃至千年万千年之后的天王级人物,被世人奉为偶像,但在李白的心里,也有自己的偶像。

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就是李白的偶像。谢灵运是一个山水诗人,后世诗坛中那个地位甚高的“山水诗派”就是他开创的。李白崇拜他,大抵因为三个原因:青山绿水中的潇洒,诗词歌赋中的飘逸,还有一点,大概就是“才高八斗”中的傲气。谢灵运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他说:“如果给天下的才华加一个重量的话,那么我希望是一石。在这一石的才华里,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剩下的,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歌的开创者,首先他得去游山玩水。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诗和远方的人生理想,谢灵运在作诗之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双户外登山鞋,取名为“谢公屐”。李白像谢灵运表达崇拜之情就是从这双鞋开始的。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在上面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两次提到“谢公屐”。我觉得,李白在心里肯定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走过最潇洒的路,就是穿上谢公屐之后脚下的路。”

李白的第二个偶像依然姓谢,叫谢朓。谢朓同样是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与谢灵运并称,人们称他为“小谢”。李白崇拜一个人,首先是因为他的诗。小谢的诗,以其清新俊逸和直抒怀抱的风格,一下子就俘获了他的心。

李白崇拜谢朓,有点类似于我们今人追星。在他人生失意的时候,总喜欢却偶像去过的地方,与偶像隔空对话,精神共鸣。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夕,政治神经很敏感的李白预感到这个国家将要走向深渊,却又无法为它力挽狂澜,心情极度低迷。于是他两次走上宣州的谢朓楼,向偶像倾吐心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关于崇拜谢朓这件事,李白自己说:“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清人王士祯说:“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如果之前的凌云壮志和无畏旷达算是李白的大浪漫,那么凭吊古迹、向偶像倾吐仰慕之情,也可以算作是他的小浪漫吧。

李白跟“谢家人”的缘分太深太深,他的第三位偶像,还是姓谢。当李白口中不停念及这位东晋时期的宰相时,他的人生又迎来了一次惊涛骇浪。

9

公元756年对于李白和唐王朝来说,都太不平静了。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将军,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出逃,途经马嵬坡时,军士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七月,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身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又任命永王李璘为四道节度使引兵东巡。九月,永王李璘镇守江陵,企图以金陵为根据地,向长江沿线阔大势力,割据一方。十一月,唐肃宗听说了李璘的野心,下令命其归属,李璘不从。十二月,李璘引兵东巡南下,唐肃宗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

这一年年初,李白在山东家中闻听安史之乱爆发与妻子一同南下避难。途中,接连传来洛阳失守、长安沦陷的消息,让李白为国家深深担忧。

……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

——《猛虎行》

胸有灭胡之策,但不敢触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国以避战乱。却敌的宝书和玉剑,只好束之高阁、挂在壁间,杀敌的金鞍宝马也只好送给了朋友。

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无处安放,更让李白终日忧愁。秋天,李白听说唐玄宗来到了四川,便决定再次归蜀申述杀敌之志。就在这时,李白的名字走入了永王李璘的视线。他多次给李白下达聘书,并派遣官员赴庐山相邀。一面是迟迟不作回应的朝廷政府,一面是求贤若渴的永王李璘,李白几经衡量,最终决定投奔李璘作他的幕僚。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永王东巡歌》

在这首诗中,李白就谈到了他的第三个偶像——谢安。“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就是由他而来。北方的胡虏已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的百姓竞相难逃,好似晋朝的永嘉之难。如果像东晋时期那样起用东山的谢安来平复战乱,一定能够为朝廷在谈笑间扫净胡沙。这里的谢安暗指的是谁,所有人心里都明白,李白当然不希望发生战乱,但他已为被重用的这一天等了足足三十年了。

可一心渴望实现匡扶天下梦的李白其实并不知道,李璘已经准备谋反了。而他,也一并走在了这条路上。

仅仅几个月之后,李璘兵败被诛,李白也随之被关进浔阳监狱。是的,潇洒了大半生的李白却在五十七岁时身陷囹圄,不得自由。

数月后,因为多人为他在朝廷辩护,李白获释。但是朝廷并没有放过李白,一纸流放夜郎的判决让五十八岁的李白开始了无奈的西南之旅。

至此,人们以为再也见不到李白的潇洒了,却不想事情在糟糕到顶点时出现了转机。公元759年,关中遭遇大旱,朝廷为祈求上苍降雨大赦天下,死刑者流放,流放一下免罪。五十九岁的李白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终于重获自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后人玩笑说李白是脚步最快的人,从重庆到荆州,千里之遥,他却一日之间归来了。其实这里的“快”,不仅是李白重获自由后的畅快,更是他藐视一切苦难的快意人生。

之后的两年里,李白依旧潇洒,依旧浪漫。公元761年,李白投奔族叔当涂县李阳冰,不久后离世。有人说李白是“醉致疾亡”;有人说李白是单纯的喝酒猝死;流传得最广,也最愿意被后人相信的,是说李白因为酒醉入江中捉月而溺亡。至于为什么最后这种说法看起来最不可信却又深得人心,还不是因为那两个字——浪漫。

10

李白有三个理想,似乎一个都没有实现。比如“仕”,李白两度为官,除了遭受排挤和误入歧途,大唐江山上好像没有那一块是因为李白的作为而焕发光彩;比如“侠”,李白的剑术很厉害,据说全唐朝排名第二,但是很可惜,他并不是以“侠客”的身份被后人铭记;再比如“仙”,他倒是拜访过无数座仙山,最终还是没有到云里。也许你会说,李白不需要其他,有他的诗就够了。是啊,有诗就够了,可是在这样不如意的人生里,没有他的浪漫与潇洒,又哪里来的诗呢?

李白与杜甫是大唐诗坛两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人们将他们并称为“李杜”。一百多年后,晚唐诗坛上又出现了李商隐和杜牧这对“小李杜”,于是后人再提到杜甫的时候总是会尊称一声“老杜”。但奇怪的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任李白如何神奇,如何不朽,却从未有人叫他“老李”。大概,潇洒即是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