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履蹒跚的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

 昵称m5Gu5 2019-04-15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攻队招募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手机:18501361766

“步履蹒跚”的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

远望智库技术预警中心  郑实新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站2月21日消息,前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作为独立的国家继承了前苏联大约17%的军事工业综合体,总计约2000家企业,从业人数超过了70万。

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腐败滋生、缺乏政治意愿以及与俄罗斯企业的合作关系破裂,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蒙受了巨大损失。迫于乌克兰武装力量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国防订货,加之长期缺乏资金以及苏联解体后遗留的武器样品过多,因此乌国防工业不得不大规模裁员。此外,苏联时期科研与试验设计工作的停滞也导致乌克兰丧失了许多核心能力。

历史回顾

与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一样,当时乌克兰的军事工业综合体也把重点放在了海外市场。但看似拥有强大的军工企业、先进的技术储备及低廉的人工成本,乌克兰就能保证成功吗?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乌克兰本国的武装力量就对军事工业综合体构成了竞争。其次,前苏联军队的大量作战装备都放在乌克兰的仓库里生锈,这使得乌军事工业综合体出口业绩主要是向国外出售从其仓库里翻新的或升级后的装备。

当然,能够对老旧军事装备进行高质量地现代化改造至关重要,这将延长其在武装力量的服役时间,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固有的潜力。但是,如果只这样做的话,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就可能不再会研制新型的武器装备。

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最重要的成就是1996年与巴基斯坦签署的有关提供320台T-80UD型坦克的军售合同,合同总价值约6.5亿美元。

巴基斯坦武装力量的T-80UD坦克

当时乌克兰履行这一合同并不容易。部分零部件是从已封存的废弃装甲车上拆除的,而坦克炮筒则由位于苏梅的伏龙芝工厂生产,该工厂曾生产油气开采用的加重管道。

此后,乌克兰的武器出口还建立在对前苏联武器装备进行深层次加工的基础之上。由于军事工业的总体退化,包括炮筒和装甲钢在内的部件制造质量不时出现问题,这一切都对乌制武器装备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发生政变和民族主义政府上台之后,乌克兰武装力量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暴露出来。在乌克兰独立后20多年中,新技术实际上并没有出现,现有的技术却已经过时。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武装冲突表明,乌克兰武装力量所配备的武器装备现状不容乐观。

自身优势

乌克兰当局在与俄罗斯激烈对抗的同时,也在几近被摧毁的军事工业综合体残余基础上,积极推动着军事工业的现代化。可以说,乌克兰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未必获得了巨大成功,但起码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每年都会宣布推出某种类型武器,其中主要是陆军武器。但是,并非所有对外宣布的武器型号都已准备好批量生产,其中部分甚至还处于试验设计阶段。

近年来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推出的各种武器

那么与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相比,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具有哪些优势呢?唯一的正确答案就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得到并将继续获得西方国家的全力支持。其中,零部件、电子产品、机床的供应将不受限制。当然,没有人能让乌克兰获得先进的独家技术或者是研制战略武器的技术,但在其它合作领域,包括联合销售个别武器和军事装备方面的可能性很大。    

也许有人会说,最好是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一切。对于俄罗斯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是极其困难,因为俄必须要对抗地球上一半的智力和技术潜力(这里指的是美国)。而对于乌克兰这样的国家来说,原则上是不可能的。此外,如果说长期引进其它国家生产的配套零部件会威胁到国家独立,并在总体上削弱军事工业综合体的话,那么短期内乌克兰就能较之竞争者获得性能更高的产品。    另外,不应忘记的是,乌克兰的军事装备工程技术人员是强大的前苏联学校培养的,他们并没有丢掉所学的知识,而积极的民族主义宣传和资金注入便能够刺激他们投身军事工业的发展。

现状与未来

这里首先提及的就是导弹的研制。随着《中导条约》的终止,在乌克兰国内已经出现了有关研制这种射程导弹的声音。理论上,乌克兰在这个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特长”。比如“南方”设计局是传奇的战略导弹“撒旦”的主要设计方。

目前,乌克兰当局宣布这在研制“雷霆”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实际上该系统是对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的模仿。根据“南方”设计局的信息,有关该系统的试验设计工作正在接近收尾阶段。

乌克兰研制的“雷霆”战役战术导弹模型

如果“雷霆”导弹顺利量产,得到国内和出口订单,并收到来自国家的财政资助,那么乌方很可能会尝试研制射程更远的导弹系统。必须指出的是,乌克兰的尝试很可能会被其西方盟国的反对所挫败,这些盟国对远程武器的推广和研制技术完全不感兴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不能指望得到援助。    

乌克兰发展核武器的想法如出一辙。最好的结果是,研制核武器的企图被美国所禁止。而最糟糕的情况是,乌方的研发人员会被以色列“摩萨德”的特工射杀,原因是他们担心新的核弹技术会因一定费用的支付而流入伊朗。

此外,乌克兰还在研制“海王星”亚音速低空飞行反舰导弹。该导弹由乌“射线”设计局研制,其结构以前苏联及俄罗斯的X-35“天王星”反舰导弹为基础,最大射程可达300千米,可在舰艇、地面和飞机上发射。“海王星”虽然在试验中屡次受挫,但其肯定会交付工厂量产。

乌克兰制“海王星”亚音速反舰导弹

一旦“雷霆”和“海王星”批量生产,那么将会对俄联邦武装力量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毫无疑问,它们的使用将意味着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全面敌对行动的开始,这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任何好处。但正是由于拥有适当的现代化进攻性武器,乌克兰当局才有可能攻击克里米亚基地或俄罗斯海军舰船,而俄罗斯的全面回应将迫使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进行干预。    

对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来说,这种局面是令人沮丧的,因为它很可能导致俄乌两国之间的完全分裂。战争将造成双方伤亡,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这些牺牲今后将永远挡在两国和解与统一的道路上,使局势与印度和巴基斯坦、朝鲜和韩国之间的情况相似。    

另外,乌克兰的太空计划理论上有可能以“天顶”号火箭为基础得到发展,但实际上与俄罗斯合作关系的中断也给该项目的恢复带来实质性的问题。

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能够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领域是发展地面装甲作战装备、火箭炮以及反坦克制导导弹。因为,前苏联的装甲工业给乌克兰带来的大量储备使乌克兰能够生产完全有竞争力的产品。    

其中,乌克兰正在积极发展前苏联研制的T-64/T-80系列坦克。乌军事工业综合体能够生产大部分组件,包括发动机、火控系统、主动防护和动力防护系统等。但某些配件的制造和质量问题影响了新型坦克的批量生产。向泰国供应49辆“堡垒-M”坦克的日期不断拖延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Т-84-120“堡垒”坦克

    无论如何,乌克兰军工业一直在积极推进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研制。在该领域,完全可以期待其与北约国家的合作。例如,在坦克炮制造能力丧失的情况下,未来乌克兰坦克上出现德国公司生产的大炮便不足为奇。同样,武器操作系统、通信设备及其他配件都可能出自国外制造。

同时,制造“海王星”战役战术反舰导弹的“射线”设计局还研制并量产了射程约为5000米的“斯图格纳河-P”反坦克导弹系统。该导弹很可能采用激光制导系统,与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上使用的系统类似。“斯图格纳河-P”的大规模生产对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力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斯图格纳河-P”反坦克导弹系统

另外,“赤杨”齐射火箭炮系统也对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力量构成了威胁,该系统射程约为120千米。尽管从苏联继承了大量齐射火箭炮系统,但以“射线”设计局为代表的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从2016年起就开始研发新型的“赤杨”系统,该系统导弹装备的制导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既定目标的误差。在仅使用惯性制导系统时,导弹的平均误差为50米,而在使用GPS校准时,平均误差约7米。

“赤杨”齐射火箭炮系统

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还能够为陆军生产诸如遥控武器、迫击炮以及射击和狙击武器(其中包括所谓的12.7毫米“反物质”步枪)。    

在防空导弹综合系统研制领域,除了对前苏联遗留的系统进行改进以外,很难指望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能有所作为。理论上,在与北约国家的合作中,可以研发新的近程和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但乌克兰方面的参与程度很难界定。

在飞机制造领域,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在研制中、小型军用运输机方面努力表现着自己,尤其是在使用国外航空电子设备和发动机的条件下。但航空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此可以预料,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新型军用飞机的研制和生产将面临许多困难和迟滞。

安东诺夫公司研发发的中程货运飞机

未来,作战飞机的研制仅限于运输机或最简单的亚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研制现代化的歼击机对于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来说短期内不切实际。

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中,在研发和生产直升机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达西奇”公司,其研制的“纳季亚”型直升机实际上是对古老的米-2型直升机的“再加工”。从另一方面来说,乌克兰还可以成为直升机发动机的供应商(“马达西奇”公司)。这是一项关键技术,其发展和支撑可以确保乌克兰在与其它国家合作研发新型直升机时的主要地位。

乌克兰“纳季亚”型直升机

同时,很难指望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重新研发和建造重型运输机。美国和欧洲的公司根本不需要这一领域的竞争者,因此,指望他们的帮助是不现实的。印度或中国宁愿与俄罗斯这样一个更可预测的合作伙伴在这个方面共事。因此最好的情况是,乌克兰可以出售(如果它还没有出售的话)“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飞机研制技术文件。

另外,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还在积极研发用于战场侦察的小型无人机项目。无人机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能够超越地面无线电通信,因此,建立一个全球无人机控制系统是一项复杂得多的任务。

乌克兰制侦察无人机“旁观者”

在海军建设领域,乌克兰作为前苏联的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潜力。足以说明的是,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就是在位于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建造的。但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造船企业和俄罗斯一样,遭受的损失可能比其他工业部门还要大。而船舶的建造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许多分包机构的协调才能开展工作。因此,目前乌克兰工业最高的军事造船“成就”是排水量为38吨的“斑蝰蛇”58150型装甲艇。就近期而言,乌克兰造船工业未必有能力建造比“克尔维特”级轻型护卫舰更大的舰艇,除非是引进西方生产的配套设备和系统。

“斑蝰蛇”58150型内河装甲艇

另外,与直升机发动机的情况一样,乌克兰在发展舰艇动力装置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果该领域没有过多消耗且还会继续发展的话,那么无论是在世界市场上,还是在与任何国家联合造船的情况下,乌克兰都将具有一定话语权。

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完全不具备建造潜艇的能力,而且暂时没有看出任何前景。如果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那么直接购置国外生产的常规潜艇对于乌克兰武装力量来说将是最好的办法。    

综上所述,乌克兰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发展虽然“步履蹒跚”,但其个别能力仍将对俄罗斯和分裂的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构成威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