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挑到一支牛股?这篇文章把上市公司的研究方法说透了

 金科玉律 2019-04-16


很多朋友对于分析公司,一种系统性工程,其实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盲目。主要表现是面对一家自己看好的公司,不知道做什么,没有一丝条理,像无头苍蝇一样。

我深知他们内心其实有很大的欲望去深入了解某个公司,但是,当真正自己动手做起来的时候,还是会一头雾水、处处碰壁,以致于磨灭了内心最后一点动力,对整个公司还是拿捏不准,最后不得不以错失良机收场。

那么,今天我就来好好说一说到底该怎样系统地分析公司,我将按顺序来一步一步具体说明:

首先,你需要创建一个新的word文档和excel文档(怎么用我后面再说)。

一个宗旨:先把握大局后深入了解。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先把公司的整个框架摸清,再来谈具体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当断不乱。换句话说,先列出分析公司的的整体框架,然后我们再给他填充血肉。

1

了解公司是干什么的

这一步我觉得还是很必要的,很多朋友其实连公司的主营业务有什么都不知道。就拿神华来说,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煤炭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其他业务。更重要的是,这是最简单的一步,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可以逐渐的找到“感觉”,从而进入一个舒适的状态,所以说,第一步是我们快速摸清公司的关键。

具体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公司官网

一家上市公司的官网,可以设计得不那么“漂亮”,但是,通过它却可以很好地了解公司的情况、组织架构、主营业务,以及对应的子公司情况。

2、百度、谷歌搜索引擎

通过公司的关键字搜索,我们还可以查阅到公司最近的新闻,以及公司其他的相关信息。

3、招股说明书

每家公司上市前都会公布招股说明书,里面除了会有公司的整体情况介绍之外,最关键的是会披露公司所在行业的情况,甚至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通过上面的信息收集,我们边查找边把它们的关键信息复制到我上面说的word文档中,这时候先不要考虑排版,先把零碎的信息粘贴过去,让我们的信息收集到一定程度(这里有一个标准,就是越往后查找,越发现重复的信息点越多,这时候就可以停手了)。接着,我们把刚刚说的零碎信息整合留下最关键的,至少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我们需要知道:公司是干什么的?处在哪个行业?以及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什么?甚至说主营业务又是什么?(有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可能涉及三种以上)

这是最简单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很放松并不觉得“烧脑”,甚至你还可以一边“抠脚”,一边做这件事,但是,往后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2

对公司所处行业的整体把握

通过上面的对公司情况的了解,一定会知道公司所处行业以及主营业务,下面需要我们对行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公司所处的状态,即判断公司的天花板。具体来说天花板可分为三种:

1、已经达到天花板的行业。比如很多传统行业(钢铁,煤炭等等),他们的特征是行业整体趋于饱和。

2、没有达到天花板或者正在构建新天花板的行业。比如说汽车、通讯行业,他们往往可以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行业构造。

3、天花板不明确行业。这些行业可能是新型行业,我们对这类公司的天花板并不了解。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需要知道公司所处的行业天花板在哪里,而面对行业的现状,公司在干什么?比如说神华,他早在煤炭鼎盛时期,就除了发展煤炭业务,还扩张电力、铁路、煤化工等业务。

如果上面说的天花板,大家不好理解,那么,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去理解。

我们也可以理解目前公司或行业所处的阶段,一般来讲,天花板见顶的行业处于成熟期。这是行业的生命周期图,同时也是公司的周期图,他们都满足这个规律。诺基亚再好也被淘汰了,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未来还可以维持吗?我看也悬。所以,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搞懂公司或者行业所处在哪个时期?以及处于该时期的公司是怎么做的?

具有远见的公司往往是这样的:

他们往往在成熟期的时候,就通过“二次创业”来创造新的周期起点。

其次,行业分析不需要面面俱到,我们只需了解当下,去了解行业目前的现状,具体的信息获得方式和第一步一样,不过这里再加两点:

1、公司年报

在每年的公司年报中,都会有管理层对行业今年情况的总结或者说是概述。

2、券商研报

研报虽然在“结论”方面和实际状况有出入,但是在数据供给方面确实有我们了解不到的“事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劳动成果”。

同样,我们和第一步一样,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复制到word文档,然后整合。

3

收集关键数据

前面两步只需要我们对公司、行业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即可,更多的是偏主观的,是“结论”。从这一步开始,我们就要慢慢构建我们的框架了。

我们不是盲目地收集数据,首先要定一个小框架,一般来说,分析公司的框架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每个分析点没有先后,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定)。

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一杆秤,“这杆称”就是上面五个分析点。每个分析点,都会对应相应的数据指标,我们把这些对应的指标收集起来,然后粘贴到我上面说的excle表格中。

比如说,我要分析护城河,那么护城河最关键的指标就是两个毛利率、三费占比。首先,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这两个主要指标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填放到对应的分析点(护城河分析)之下。

那么,应该怎么收集?这可能就是大家最头疼的问题了,今天我就顺带说说,最关键的是,我来推荐几个我平时常用的平台:

1、问财网

下面我们以毛利率为例,来告诉大家怎么收集。

首先,点开问财首页,输入相关信息,比如我上次分析海螺水泥。

点击“搜索”就会出现下面的页面。

瞬间得到了所属水泥行业的18家上市公司毛利率数据,因此,根本不需要我们去一年一年地查找数据。同样,你如果想找其它的指标,输入关键字即可,相信聪明的你很快就会搞清楚这个网站该怎样搜索。问财上面会有一个“导数据”的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导出所需要的数据了。

问财基本可以搜索到90%你需要的指标,但是也有某些指标是搜索不到的,这时候就需要你导出某些数据自己算,不过,毕竟这种情况占少数。

2、慧博智能终端(pc端)

首先,我们需要登陆网站,然后将慧博pc终端下载到电脑桌面。

之后点开软件:

这里面我特意用箭头做了标记,它和其他平台不同的是,会有一个“图示版”,也特别好用,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

点击财务数据版会出现这样的界面:

右上角还可以选择年报和季度报以及单位,同样还可以导出EXCEL。

如果我们点击每个数据后面的“柱状图标”,还会出现更直观的图片(参见下图)。

瞬间,近几年的变化图就会映入我们的眼帘。

如果我们点击财务报表图示版,它会直接根据公司各个方面(图中红框部分)为我们自动画出图形,这样做会使我们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一家公司。

3、大视野

这个是我最近发现的网站,也特别的好用。进入网站输入对应的公司代码,即可得到下面这个界面。

大家看上面的一行红字,会看到很多亮点,比如估值分析、财务报表等,如果我们想要收集数据只需点击财务报表就可以了,如下图:

财务报表又分为好几个选项,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展现了,大家可以自行验证,相信大家只要找到网站,就可以很快地上手它的其他功能。

小结:上面我简单列举了三个比较好的平台,这些平台各有优劣,也各有特色,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够用的,当然,市面上还会有很多不错的平台,比如:理性仁、wind终端等。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从哪里收集数据,这样要比傻呵呵地一年一年翻年报效率要高得多,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之前要选取一年对应年报看看是否数据披露异议(虽然一般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们还需要留心)。

4

构建框架并填充内容

随着我们不断地收集数据,然后贴到对应的分析点下(如果常分析公司的话,其实就已经能大体判断公司的好坏了),我们至少会形成一个基本框架。

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填充这些内容了,换句话说,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量化数据来得出定性结论(这些都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的)。特别要关注那些个别年份数据巨变的情况,比如一家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一直都是正数,突然某一年变为负数,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到对应的年报来找到原因(小技巧:点开一篇年报的时候先用“trl+f”快捷键搜索关键词,直击要点),或者通过同行业的对比,你就会知道公司在整个行业所处的情况。

对于这一步我的建议是:先一个分析点一个分析点地去“填充”,比如我分析护城河,那么,我就只看对应的数据,只思考护城河的相关内容,但是得出的结论先用红字打出来,因为这时候你的分析肯定是片面的,只有当我们把公司全部的分析点摸清楚,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那时我们再回顾当时的红字,看看有没有出入,千万不要这儿抓一下、那儿抓一下,最后哪个方面都分析不好,就顺着框架一点一点填充,当你走过这一路,你就会发现,公司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你对他也越来越了解了。最后,你再从头(最开始)到尾地审视一遍文章的内容。

这一步是“深入”了解公司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分析文章的“重头戏”。通过这一步,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公司。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这家公司有一个自己的客观认识,根本不需要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因为这时候你自己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5

估值

一家公司的好坏,从第三步收集数据时,其实就已经能看出来了,既然你走到了这一步,说明至少证明这家公司不差,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估值。之所以在最后谈论估值,是因为我们只有对公司有客观的认识之后,才能更加理性地去估值,哪怕最后我们估出值是高估,但是通过我们分析这家公司确实还可以(事实上,如果不好的公司,我们往往会在第三步就放弃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加入我们的备选股票池。市场总是周期波动的,总有我们入手的机会,当机会来临之时,我们是有准备的。

6

预判

如果说前五步是站在过去,那么第六步就是面向未来。完整的分析文章是需要对未来做一个预判的。但是,我更愿意把大多数分析文章的“预判”叫成“预测”,他们往往希望精准的预测短期股价/走势,这其实就很难,一家公司“一年翻倍”和“十年翻十倍”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容错的几率必须要小,稍有不慎就达不到。但是后者呢?我们只是加了“十年”这个“过滤器”就过滤掉了很多偶然因素,时间其实就是天然的“安全边际”,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而我说的“预判”,比上面的还要简单,就是判断公司未来比现在好还是坏。事实上,“偶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公司只要大的方向上没有错我们就应该心安。

就拿杜邦分析来举例,根据拆解,我们知道ROE=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通过各个指标的判断或者企业的某些动态,很容易得出未来ROE会不会增长?他的增长点在哪?公司做哪些决策会影响ROE的上升/下降?再比如,某公司本来就处于同质化严重且高度竞争的境地,因此很难通过提价去获得超高的利润,这时候公司的成本端逐年下降,这会不会是一个好的讯号?我们说的“大方向”其实就是在判断公司是否做正确的事。

7

总结

分析公司的框架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最后只需要大家从头到尾地再梳理一遍,把当初“稚嫩”的想法(也就是红字)换成比较客观的结论,一篇完整的报告就出来了。

未来大家完全可以用这个步骤来分析公司,比如说,我们分析杜邦的时候,既可以放到成长能力,又可以放到盈利能力上,而上下游分析,我们也可以放在运营能力上。这些都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背离大的框架,而是在这个框架下注入“血肉”,这样我们才能研究好一家公司。

*作者:边塞小股民,雪球人气大V,微信公众号'价值成长'创始人。文章曾多次被各大财经刊物出版,对于投资,重点放在公司的内在价值,致力于分析公司的方法以及各个公司的案例分析。苏宁财富资讯经授权发布,特此感谢!

编辑:陈霞、刘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