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先生经典共读第三期— 活着

 十分位 2019-04-16

活着

废话不多说,看视频


猪先生经典共读第三期—活着一镜到底OYe版

大家一周不见,今天开始我们第三周的书评,这次要给大家带来了这部作品是来自余华经典代表作—《活着》。

对于余华,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毕竟,他是属于严肃批判型作家,作品大多有着深刻的意味,读起来非常难受,经典作有《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同时他也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电影-活着

第一次读到《活着》,好几次如鲠在喉难以继续,实在是太苦了。余华就是有着这样的功力,他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冷峻,这个词想了很久,才觉得比较恰当,他就像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医师在一旁看着悲剧的发生,极其冷漠暗淡,似乎这一切都不是他写得一样,他是一个冷峻的旁观者,锋利却又内敛。这也能看出余华的笔锋的控制上有着极强的自控力,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活着》这部小说是一场悲剧,小说里的少爷福贵则是一个微小的缩影,他是那样的真实和惨烈,有时候一直想,个体的人被投射到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中,那种愤怒、挣扎会是另一番场面和撕扯,比如战争、斗争,人的生命如草芥般被践踏和收割,可偏偏就是这种宏观的感官下我们再来看个体的人和事,才能看到面目狰狞,人性的本质一览无遗。

福贵是个富少爷,嗜赌成性,最后赌光了家产,从一个少爷沦为贫农,后来母亲生病他又到处求医,莫名其妙被抓了去当壮丁,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被俘虏,最后回到了家,家中的妻子家珍独自拉扯大一双儿女,女儿在一次意外中成了哑巴,而母亲则早就去世了。福贵的命运看似悲催,他也和有庆一样,有着对生活的向往,然而,都破灭了。

余华在整部小说里给了我们希望,有庆得到了长跑第一名,凤霞也嫁了人怀里孩子,这是难得可贵的温情时刻,简单的快乐,最后,余华又笔锋一转,读者们还没来得及温存便被击碎,玻璃碎了一地,可谓残忍。

我承认,七年前我是哭着读完的。

七年后,重读还是会感到胸口闷。

我想,七年后在我而立之年再读,想必又是另一番感悟吧,不知道那时候还会不会“老泪纵横”。

电影-活着

有庆是第一个悲剧,他有点傻,最爱那两只小羊,割草上学两不误,福贵对他简单粗暴,可他依旧乐观,他还有母亲的爱,还有对这个世界的希望,他拿了长跑第一非常开心,可他却在余华的笔下突然死去,荒诞而血腥,仅仅是因为县长夫人临盆时失血过多急需输血,而有庆的血型不幸符合,最终被抽血过多导致的猝死,何其荒诞,却又真实,有时候似乎能理解莫言、陈忠实他们在作品里写得那种不可思议,仿佛一切都没有了章法,权势就是王法,底层的人是没有权利说不的。

“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是啊,有庆再也不会跑在那条小路上了,他就这样“ 熟了 ” ,人的生命犹如瓜果,人死像熟透的梨,离树而落。梨者,离也。

感到我们每一个都那样的渺小,夹裹在滚滚前进的洪流中不能自已,一切的努力都仅仅是为了活下去,就像福贵一样,福贵的悲剧是那个历史时代多数人的悲剧,只是时过境迁,我们无法去触摸了而已,对,一切的努力都仅仅是为了活下去。

“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福贵似的人物身上有着一股劲,犟和忍,就像是一个练功走火入魔的人,体内两股真气乱了,导致一个人也会失常,有庆是如此,二喜也是如此,这已然是一种卑微的状态,就像旧社会的底层农民一样,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揭竿而起,都是为了讨一口饭,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反抗,这就是活着。

最后,福贵身边的人都“熟了”,每一个人的死都让人泪崩难过,从有庆到凤霞,最后家珍,二喜,苦根,在这场人与世界的对抗中都死去了,春生死的时候,家珍一直说原谅他了,要他好好的活下去,可最后还是死了。

电影-活着

最后就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想起在福贵刚开始学着做农活时,他说:

“ 人要是累的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 

我想,这就是他能活到最后的原因吧,有句话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福贵就是,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正如余华在小说的结尾写道: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

福贵的一生在一个下午叙述结束,黑夜来临,明天是谁的崭新一生呢?

所有的渺小都会结束,消亡的另一面则是代表着新生。

就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道的那样:

“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对于福贵来说,他的奢望是什么?

活下去。

想起在前言里,余华写道为什么想写这样一部小说时,他说:

“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人生来苦痛,我们拥有的不过是片刻的欢愉。

生活就是尽管千疮百孔,但依然热爱。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内心让他真正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