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义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展开来说,起承转合就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 下面就承接中的分承试举例说明: 1、吹笛(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案:首句以“风月”二字领起,第三句与第四句风、月分承,吞吐含芳。 2、野望(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案:首句以“山水”二字领起,三四分承。 3、立春(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案:首句以“盘菜”二字领起,三四分承。 4、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案:纪晓岚云: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本色。 5、黄冈还杭途中作(刘基) 日照江边春树林,繁花乱叶感人心。 花间蛱蝶漫多事,叶底杜鹃非好音。 举目山川成皓首,侧身天地一沾襟。 解忧惟有尊中酒,疾病年来巳厌斟。 案:次句花叶双提,三四分承。 6、有怀(范当世) 江西横亘一千里,山水滂沱入大湖。 山倚渭岩撑快阁,湖迎香海走匡庐。 我来前后经三载,于此东西得两儒。 便约半山造山谷,携樽同作醉翁徒。 案:次句总提山湖,三四分承。 7、和答孙不愚见赠(黄庭坚) 诗比淮南似小山,酒名麴米出云安。 且凭诗酒勤春事,莫爱儿郎作好官。 簿领侵寻台相笔,风埃蓬勃使星鞍。 小臣才力堪为掾,敢学前人便挂冠。 案:首二句以“诗酒”二字分领,第三句乃合诗酒言之。 8、峨眉山顶见月(刘光第) 新月峨眉扫碧天,峨眉山影斗婵娟。 山藏蜀国逃封禅,月逐沧洲照谪嫌。 游客自生千古思,老僧留待一轮圆。 未知毕世当来几,今夜杉西坐看年。 案:第三、四句分承第一、二句之山、月。 总的来讲,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承句与起句应自然衔接,不可松泛。更不使其断裂。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拙作《七律:题绥江长江东转》即使用了分承一法: 七律:题绥江长江东转(张春义) 周遭形胜气何雄,咫尺江山豁两瞳。 山叠青林遥隔蜀,江翻白浪此朝东。 片云带雨时高下,仄径穿花偶异同。 闻道武侯曾驻马,弦歌犹作古人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