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肖培东老师课堂看语文教学“引”的艺术

 采菊东篱630 2019-04-16

2019年成都市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学术年会(语文专场)特邀肖培东老师上示范课并做专题报告。肖老师为双流区的语文老师呈现了灵动、精巧的议论文教学《怀疑与学问》后,又给大家带来了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课——“尝试创作”《诗歌创作》。这节课的学生来自三个年级——小学四年级、小学五年级、中学八年级。别开生面的课堂,诗意灵动的教学,印象深刻。

教师适时的范读是引。

有的公开课课堂,老师表演的味道很重,老师的范读取代了学生的自我体味。在导入环节,肖老师给学生出示了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肖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先深情朗诵全诗,而是让学生先自由地读全诗。接下来,肖老师抽学生试读全诗,再抽学生点评。点评后教师扣住“节奏”、“语速”、“情感”三个读诗的关键点对学生读得不太好的地方进行了点到为止的示范。从随后的齐读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提升。   

一、教师巧妙的过渡语是引。

承接《我爱这土地》中“鸟儿将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内容,肖老师抛出问题——“除了鸟儿,还有哪些生命最后腐烂在土地里面?”当有学生回答“落叶”时,肖老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填诗”,进而要求学生在“秋天来了,坡上坡下_________散落一地”的横线上填入除“秋天的落叶”外的其他诗句。    

二、教师恰当的点评是引。

当学生回答出“起舞的蝴蝶散落一地”时,肖老师点评到“你抓住了树叶的形来写,飘飞的树叶不正像蝴蝶吗”;当学生回答出“高傲的舞者散落一地”时,肖老师点评到“你抓住了落叶的精神”;当学生回答出“金灿灿的果实散落一地”时,肖老师点评到“你的答案从当前的叶走向了未来的果”正如肖老师自己的话“教者的语言需要有捕捉力”说的那样,肖老师的这些点评正是捕捉到了学生答案的亮点。  

三、教师相机的追问是引。

且看肖老师对学生的追问。当学生说“大地的思念散落一地”时,肖老师马上追问“你为什么想到这个句子?”学生补充回答“因为落叶归根,好像是因为大地在思念它”;当学生说“大地的泪光散落一地”时,肖老师又追问学生“大地为何会流泪呀?”学生回答“树叶是大地的孩子,树叶要掉落,大地很伤心,所以落泪”。这样的追问是在追问学生思维的来源,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的敏锐度和语言表达的诗性。

四、教师耐心的纠偏是引。

在上述填诗环节,当学生说“落叶的梦想散落一地”时,老师没有一味盲目地肯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写落叶最好不直接出现落叶一词,那样过于直白,应该借助其他意象。”这个学生思考后,把答案换成了“永恒的梦想散落一地”,老师再次点评“每一片叶子都想要永恒,却不得不散落一地,这里有生命的无可奈何。”

在第三个环节,老师出示了一首诗的第一节“叶儿黄了,秋天来了”,让学生续写后三节。当学生用“地毯铺满了”来对应老师的原句——“叶儿黄了”时,老师指出现代诗虽然可以自由地写,但基本的格式还是要相对整齐;当学生答“花儿哭了”时,肖老师更是直接否定地说“写景要抓住景物的季节特征,花儿并不是在秋天凋谢的”。

五、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拔高是引。 

在第三个环节,当有学生说“果实熟了,秋天来了”时,肖老师提出“能不能把‘熟’字改成更好的字”。另外一名学生说改成“笑”字。肖老师引导学生们比较‘熟’与‘笑’哪一个更美。最后老师精当地点评“笑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更具形象美”。

在诗歌创作的第四节,学生答“空气甜了,秋天来了”时,肖老师告诉学生前三节已经写了“叶儿、果儿、鸟儿”,第四节应该写人的情思了。另外一名学生思考后回答“你走了,秋天来了”。肖老师此时再小结“写诗要注重内心的情感”,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更高阶的水平。 

六、教师对学生诗心的呵护是引。

在第二环节的填诗中,一名学生先是创作出“岁月静好散落一地”,肖老师觉得学生答案还不太完美,启发孩子再说一句,这个孩子思考了一会儿,但始终想不出答案。老师帮他说了一句“想不出的诗句散落一地”。老师随后做出解释“面对眼前的秋景,连诗人也找不到语言形容。”这既是老师自身诗心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诗心的保护。

还有一个学生在按老师的要求以“假如我是一枚秋叶”开头来仿写《我爱这土地》时,说出“为什么我的背上有压痕,因为我曾经营救过一只毛毛虫”。客观地说,这个回答是算不上精彩的,但肖老师小心地呵护着这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童心、善心和诗心,高度肯定了这个孩子。这种引导,更是致力于对孩子兴趣的引导,其作用也许是更深远的。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