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是检验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就焦虑不已,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并非毫无原因,这都是有迹可循的。 在此,老师想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改不了以下几个问题,学习成绩绝对好不了。 1 上课开小差 总有一些孩子在上课时间调皮捣蛋,经常分心、走神、发呆,老是东张西望,想东想西,小动作特别多。 有这些表现说明他上课极其不认真,注意力完全没有集中在老师身上,而是置身之外。 前阵子,网上曝光了一张图片。 老师在讲课,角落里4个学生却围坐在一起,吃着小菜,喝着小酒,互不打扰。 试想,这样丝毫不把老师和学习放在眼里的孩子,又怎么能有出息呢? 他们不只是开小差那么简单了,完全是目中无人。对于他们来说,学校不是学习的地方而是一个混日子的地方。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那么你就要了解一下他是不是经常在上课时间开小差,不把学习当回事。 不务正业的学生来学校读书,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不要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开小差,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在课堂中有问题要举手报告老师,不要自行解决,这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2 课后不写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课后作业是教师针对当天所教内以及学生接受情况有针对性的习题,是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如果孩子在课后不做作业,不看书,那么等于当天学的知识白学了。考试的时候看到相关的题目还是一脸懵逼,一题都不会做。 家长一定要注意,课后不写作业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尽早改掉。 一天不写作业会落下一天学习的知识,一星期不写作业会落下一星期的知识,以此类推如果孩子养成了懒惰,不爱写作业的坏习惯,那么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下降。 没有哪个孩子是可以聪明到不写作业、不温习知识也能考高分的。 培养孩子课后主动写作业的习惯要从小开始,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会让他受益终生。 父母要从小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 3 严重偏科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种学生。 他们有的科目甚至会考到全班乃至全校前几名,但在某一个科目却连中等生都不如,甚至是不及格。 这种严重偏科的学生,综合成绩也很难提高,最终肯定会影响升学。 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只要一门学科严重拖退,那也考不了好的大学。 的确,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从偏科开始的。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 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在学习上,因为一门学科学不好,就很难让总成绩名列前茅。 持续这样下去,极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掉队,甚至成为“差等生”。 当发现孩子出现偏科的情况,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偏科往往都是因为孩子对这门学科没兴趣,或者对这个老师有偏见。 家长跟孩子深入谈话,找出他偏科的主要原因,纠正他的学习心态。 4 做题粗心大意 有些孩子每次考得差都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 “这道题我会做的,就是太粗心了” “我在草稿上算对了,抄在试卷上就抄错了” “我就是考试太紧张了,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做。” …… 不管什么原因,做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任何借口。 粗心不该成为自己成绩差的借口,如果简单的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很多真相。 孩子会因为粗心这个借口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粗心可能是因为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粗心是因为写完不检查,不肯写步骤等,粗心是因为做题效率不高。 解决粗心这个问题是有办法的,要求孩子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等都可以让孩子减少出错率。 有时候认真回头检查一遍也许就能把一些粗心的问题解决掉,关键是要养成好的做题习惯。 版权说明:本文经「教师E家」(ID:jiaoshiEjia)授权转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是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教育交流平台!教师E家 为用户提供教育资讯,教学心得,教育时事分析,愿您在教育路上不再忧心~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