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的“粗心”都不是真的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我们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或说到
“粗心”这个字眼。

许多学生在分析自己的解题错误、进行自我检讨时,也常常将其原因归结为“粗心”。小时候,女儿考试回来,常常也会说,因为自己“粗心”了没有考到好的分数。

家长批评孩子也常说:“你这次又粗心了,下次一定要注意了!”家长和老师交谈时,也总是探讨如何防止学生的“粗心”之事。

不少老师也会经常批评学生说:“你看,你的粗心的毛病不改,你怎样进步啊?”……

久而久之,“粗心”似乎成为一些问题的代名词,也似乎逐渐变成了一种完全允许出现的现象——因为,在一些学生、家长、老师的心里,它与不懂不会比起来,其实只不过是个“小错误”。

学生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难道真的由“粗心”引起的吗?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看似简单的失误,难道就简而言之的以“粗心”一带而过吗?我们的学生还要在“粗心”的掩护下,“粗心”到什么时候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粗心呢?


《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粗心]疏忽,不细心:~大意|一时粗心,铸成大错。作业与考试中的
“粗心”应该就是指一不小心,犯了了错误。但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常常挂在嘴上所说的“粗心”都是指这个意思吗?其实不然。可以这样说,大约95%的粗心都是“粗心”,只有5%的“粗心”才是上面所说的意思,是“真粗心”。

什么是“假粗心”呢?我用女儿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你一定能略知一二。把“公园”写成“工园”是“粗心”吗?判断“2千克棉花与2千克的铁块一样重(×)”是粗心吗?……等等,这样都不是“一不小心”,而是在学习知识与理解知识上出了问题。一句话,这里的“粗心”其实就是“不求甚解”,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本质与实质。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到位,他们的注意力、理解力、思维还不能那么仔细。如果遇到一个孩子把“0.8”写成“0.08”,到底是“真粗心”还是“假粗心”就要区分来看了:如果是因为“不小心”写错的,是“真粗心”,如果是因为“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写错的是“假粗心”。

对于女儿这样的“假粗心”,我是从来不会轻易放过的。比如,数学中的解应用题的出错,主要是读题时丢三落四对题意的误解;而数学概念题中的诺如除、除以、去除、被除,如果理解不透,很容易造成解题错误,但这种情况难道是“粗心”吗? 再比如,口算发生错误一般是对方法的不熟练或是对所用的方法是模棱两可,也要深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慢慢地在做去体会,造成不能用“粗心”来定论。来看一道题:5÷0.1=,算成得数是0.5,要找到原因是把除法算成了乘法,同时教给快捷的方法,除以0.1就是扩大10倍;举一反三,除以0.25其实就是乘4,除以0.125就是乘8;以后遇到7÷0.125也能一口说出是7×856;反之如果以一个“粗心”了之,一个好的数学“生长点”就随之消失了!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错误我一般把它分为四种:●没有理解;●理解错误;●方法不对;●粗心大意。所以,不能让孩子的一个“粗心”借口就了事,我要求她说说为什么会这样错,如何纠正,再举个例子试一试,还要用“错题卡”(见下)把它认真记下来,再后面写上一句或几句提醒自己的话。这样的工作做多了,慢慢地就会发现,女儿的“假粗心”越来越少了。


“假粗心”为何被当作“真粗心”以讹传讹的呢?孩子作业考试犯错统统说成是“假粗心”是家长的问题,抑或是老师的问题。

比如,老师批评孩子考得不好时时常常有“粗心”作为口头禅,久而久之,孩子真的认为自己是“粗心”了;又如,家长在遇到孩子考得不好时,不是去跟孩子计较错误的真正原因,而是用一句“你看你又粗心了”打发了事,不再深究……孩子如果长期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下,就会也认为是真的“粗心”。而且,这个借口很好啊!——因为有了这个借口后,就不需要认真细究了,无须深入下去认真分析与纠错了。于是,不求甚解的现象会越开越多,最后不麻木了,最终又会导致一系列的“粗心后遗症”。

分析下来,许多“粗心”问题也许是家长与老师“淡化问题”惹的祸,我们千万不能用“粗心”来掩盖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深度加工”方面的失误。我班有两位学生成绩一直很好,但经常会出现计算时抄错数,而且他们都有验算的习惯。我和他们的家长也一直以为是他们一时“粗心”,直至一次我怀疑地问他们你们是怎么验算的。才知道他们验算时,只看自己抄的竖式中的数而没看横式的数——而这哪是“粗心”啊,明明是验算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造成的。

我一直认为,造成“粗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粗心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这绝不是老师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这样让他们看到自己作为掩护的遮阳伞,本质是什么!

我们经常说如何解决粗心的问题,但有效的方法不多,所以有些朋友就将粗心和学生的性格联系到一起,我们不否认性格和粗心的联系,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学生,不能将任何的问题与天生挂上勾。

看来这是应该标本兼治的问题了!

对于“真粗心”,也即真正的“一不小心”造成了错误的,又该如何矫治呢?我大多是采用了中医的“头痛医脚”治疗法。因为“功夫在诗外”,要从生活规范入手,培养孩子仔细、规范、有责任心。比如,把自己的书房整理得井井有条,明天要上什么课自己对着课程表去整理好书包,外出参加春游秋游活动自己要买什么带什么先用提醒纸条列举一下,要去同学家玩必须遵守规则ABC(留下同学家的号码地址、在规定时间内回家、如有另外特殊情况必须提前半小时告知家人,违反其中的一条两条的,将会受到禁止再去游玩1周、2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处罚等等)……我都是在在这些生活细节去下功夫,再迁移到学习习惯中,这样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就不是架空的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智慧的教育。


当然培养孩子学习中检查的习惯和责任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不是陪读,更不能代劳,否则家长越勤劳,孩子越懒惰。因为
“母子合十分”、“父女合十分”,这是民间教育的古训我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一二。

一是“厌恶疗法”。比如,爸爸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说给你(女儿)听,就好比把一个好吃的东西爸爸先嚼烂了再喂给你,你愿意吃吗?女儿说:当然说不愿意,太恶心了!!!是的,学习也是这样的,你要想享受其中的好味道,必须自己亲口去尝一尝、试一试才行,不要老是等爸爸妈妈喂给你吃。做完作业要检查呢?也可以打一个比方,比如女儿要“便便”(大便),拉了之后是不是很爽?但是拉好后要不要擦屁股呢?女儿说:当然要了,否则太不卫生了!!!如果你做完作业、教完试不检查就像你便便后不擦屁股一样“恶心”,懂了吗?这样的厌恶疗法不妨一试。

二是“契约原则”。检查不能由家长包办。但是开始时,可以这样尝试:比如先帮她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了4个地方有错,但是告诉她,发现了两个地方,还有2个错误自己检查,她如果检查出来,这是最好;如果检查后说没有,就订立“契约”:如果家长说出来你认可的,发现一处就少看半小时电视(或少玩半小时游戏,也或其他好玩的东西也可),果然是自己没有检查出来,就一定要遵守契约的规定,严格执行。一而再,再而三……渐渐地,不再告诉有几处错误,到不帮她检查作业错误,一切由自己检查。

三是“配合教育”。与老师密切沟通,如果因为“真粗心”引发的错误,由老师告知后,有一处就怎样怎样,两处又怎样怎样,奖惩结合,遵守“合同契约”的规定,责任心养成就在其中了。


总之,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如果女儿有了一些小小的
“问题”或“错误”,我都会敏锐地察觉,并让它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契机,让“一个小错不放过”、“认真检点有责任”慢慢成为她的生活习惯,也成为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无论是“真粗心”,还是“假粗心”,都才有可能得到根治。

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特效药,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润物无声,需要小火炖汤慢慢来。不要相信魔法,不要相信什么速成班15天让你怎么样,一个月能让你的孩子怎样怎样……”都是鬼话!

家庭教育的智慧是什么?不断发现新问题,敏感抓住新问题,逐步解决新问题,孩子就在这样的慢慢解决与完善中渐渐成长起来了。

最后附一篇我教过的孩子的小作文《粗心,粗心,快离开》(四3班,严圣晔)

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开展脑筋急转弯活动,今天轮到我猜谜。

妈妈问我:“小明总是马马虎虎,一天他同时写了十封信,装完信封他检查了一下,发现有一封信装错了,爸爸说他又马虎了,为什么?”我想了一下,找不到答案,就说:“不知道。”并期待着妈妈说出答案。

妈妈不慌不忙:“如果错了,要同时错两封信,不可能只错了一封,可见小明在检查时又马虎了。”

我恍然大悟,看来那讨厌的粗心还没有离开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