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周一次的,专家点评藏友藏品图片的环节,今天的出镜老师是域鉴平台鉴定师赵哲老师,看看这周我们的粉丝藏友都发了些什么藏品吧! 春秋印纹硬陶大罐首先我们看到第一件藏品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陶器,这种陶器叫做印纹硬陶,印纹硬陶是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现江苏、浙江地区)烧造的一种陶器,烧制年代主要就是从商代到战国时期。其中西周和春秋时期最为兴盛。 印纹硬陶有几大特点,首先是它的其胎质含铁量较高,胎质相对一般的陶器更为坚硬,胎体更加薄一些,陶器敲击起来,响声更加的清脆。 装饰工艺往往是在器身,胎印模印为几何纹,几何纹有神纹,有兽面纹,云雷纹等纹饰,印纹硬陶有时候会在耳部肩部进行一些堆塑。 那么,咱们今天看的这是一件春秋时期也就是鼎盛时期的印纹硬陶罐,它的淘胎呈现红褐色相交,胎印了比较细腻的几何纹 ,纹饰还算很精美,肩部堆塑了,用泥条盘筑堆塑了装饰,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器型非常漂亮。 鉴定印纹硬陶这样的东西真伪,首先是要可陶质上是不是比较复杂,如果是现代仿品,它的淘胎一般是比较纯的,表面会非常生硬。 而老的印纹硬陶,表面因为长时间在地下埋藏,导致一些矿物质会流失,会造成表面疏松,而且表面也会附着一些泥土。从它的口沿来看 ,有一些小的磕碰,看起来非常自然。没有突兀感,底部也沾了一些泥土和沙子。 这种先秦陶器目前来说,市场认可度不是太高,但是未来的潜力还是有的,因为它上面 ,尤其这种罐子装饰的纹样比较复杂。 现代仿龙泉窑印花花瓣纹盘那么第二件瓷器是一件现代仿龙泉窑印花花瓣纹盘,这个盘底部有一个福字。这是一件现代仿品,首先这胎质看起来也比较干,但是过于干就显得有一些疏松,火石红也没有看到。主要还是底釉,底釉僵白,缺乏质感,也不符合龙泉窑的真品特征。 而且这个福字刻的比较呆板,这个仿品做的唯一比较好,就是说这个盘做旧做的比较像,它的口沿上做了一些磕碰,盘底也有浸色,但这个釉色也不对,釉色颜色过于浑浊,釉面的层次质感不是很强,所以大家一定要留意龙泉窑的高仿盘子,这个盘子仿的就非常好的了。 新石器时期灰陶罐第三件藏品是一件新石器时期,也就是文化期的一件陶罐,属于一件灰陶,这个陶罐器身装饰有刻划的这种神纹,这是纯手工制作上去的,非常漂亮。 它的淘胎是灰色的,鉴定这样的陶器,看它胎质是否疏松,有没有自然的老化,就从它胎质里面,由于随矿物质流失造成的,这种自然的胎质疏松老化 ![]() ![]() 西汉时期鸟纹铜镜第四件藏品是一件铜镜,这面铜镜是西汉时期的鸟纹镜,而且跟一般的我们见到的干坑的铜镜不一样,因为它是水坑的,这枚铜镜的算是水坑的绿漆古,这种就是因为这个铜镜在水里面长期浸泡,导致铜锈无法长到这个铜的界面外,我们看起来这个镜面,光滑没有纹饰的这一面还是光可见人,就是当时的这个工艺,制作铜镜的工艺非常好,抛光打磨也非常好,绿绿的颜色看起来非常清脆。 ![]() ![]() 鉴定铜镜,首先要从它铜质出发,这个铜镜铜质首先来看,符合汉代铜镜高锡青铜特征,然后纹饰铸造板模非常清晰,露出来的这个纹饰,鸟纹是非常的柔美婉转的,边缘的这些细小的这些纹饰,网格纹菱形纹每一个纹饰都是非常的严谨。 ![]() ![]() 现在仿品往往是在纹饰细密处,会出现比较乱的铜液会溢出来,控制不好,纹饰看起来非常生硬,这个真品看起来纹饰优美 ,这枚铜镜还是比较稀少的,从它的锈色上来看看起来是糊的,但是呢,如果这件铜镜上手看的话,仔细看它这个锈已经是锈到了铜胎的里面,也是我们鉴定一件汉代水坑绿漆古的铜镜的鉴定要点。 清代北方磁州窑最后 我们看到的是一件清代北方磁州窑的一个酱釉的碗,这个酱釉碗胎质比较细腻,这种胎往往是山西窑口,碗内有色圈,就说明这个碗是叠烧工艺。底部修足,足墙比较高,修足用刀非常流利,一刀切下去以后,迅速的旋转就把那个胎泥带出来了,胎釉结合处有一种自然的氧化,自然的过渡,釉面虽然说它是褐釉,但是釉面里面充满了变化。 ![]() ![]() 褐釉又叫做紫金釉,在宋代时期大量流行,后来也就一直沿用在明清时期北方磁州窑系,一直延续了这个釉色的烧造,这个碗品相上还是不错。 ![]() 鉴定北方磁州窑的新老,除了看修足胎质以外,我们要看他釉面是否光亮,这碗的釉面光亮如新,就说明它烧造的温度、火候非常好。但这种光亮如新,跟我们现在仿品的光亮如新又是不一样,如果是现在仿品,它的釉色不会有这么复杂丰富的变化,往往都是釉色比较单一。还有口沿的流淌,流淌有凝聚呈现出自然的状态,就是我们鉴定这件碗的一个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