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解析
横移枝向左 1 墨色要有浓、淡、干、湿、焦的变化,一般是前面用浓墨,后面用淡墨。 2 对线条总的要求是雄浑苍老,遒劲有力,切忌光洁平实和软弱无力。 3 行笔要稳健,着力于气势,既不拘泥,又不潦草从事。 4 收笔时要回锋,不可轻轻漂出,露出虚尖。 5 行笔要按梅枝结构,做到有快慢、顿挫、转折之变化。 完成效果 回折枝 1 先用笔调浓墨,笔尖蘸淡墨画出主枝,运笔可先侧锋后中锋。 2 运笔时不宜握得太紧,笔在手中辗转反侧,抑扬顿挫,极尽变化。 3 行笔要按梅枝结构,做到有快慢、顿挫、转折之变化。 4 画枝时,以中锋为主,无论上下左右行笔方向怎样变化,起笔都要藏锋。 5 下垂枝,枝干下垂,但也不能一味下垂,须有一两枝有上扬的势头方显精神。 6 出枝的角度与前相同,多为75°左右,个别有约45°的,穿插多为“女”字结构。 完成效果 横移枝向右 1 墨色要有浓、淡、干、湿、焦的变化,一般是前面用浓墨,后面用淡墨。 2 运笔时不宜握得太紧,笔在手中辗转反侧,抑扬顿挫,极尽变化。 3 初学时,画梅枝容易臃肿瘫软,缺乏骨力,皆因水分过多、行笔过快所致。 4 主枝运笔可先侧锋后中锋,墨色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5 出枝的角度多为75°左右,个别有约45°的,穿插多为“女”字结构。 完成效果 下垂枝 1 先用笔调浓墨,笔尖蘸淡墨画出主枝,运笔可先侧锋后中锋。 2 画出第一根辅枝。辅枝多用中锋,墨色较浓,表现出挺拔的感觉。 3 布置更多的辅枝,注意枝干的走势及交叉。 4 画出第二组下垂枝,与第一组一前一后、一高一矮,形成两个层次。 5 下垂枝,枝干下垂,但也不能一味下垂,须有一两枝有上扬的势头方显精神。 完成效果 不同形态的梅枝组合 (素材来源于中国画大全,已购版权) |
|